高曉波
摘要:收入分配適當社會的熱點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呈多樣化狀態,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日益在擴大,此種現狀,極易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我們必須分析此種狀況的成因,積極研究對策,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確保社會穩定,居民共同富裕。
關鍵詞:分配現狀收入差別對策
收入分配,涉及千家萬戶,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是當前社會最敏感問題之一。改革開放,特別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以來,居民收入高速發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總體上是成功的,徹底根除了平均主義,適當拉開收入差距,使少部分人先富了起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呈多樣化趨勢,經濟利益在不同利益群體中實現了重新分配,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擴大。尤其受地域差異影響,地區收入差距在逐步加大,東部地區明顯高于西部地區;城鄉及城鄉內部差距十分顯著;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也比較嚴重。
1.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1.1體制改革。
經濟體制的重大改革,是促使收入差別的擴大的主要因素。體制改革總提上利大于弊,正面,給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多種經濟成分存在,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等,帶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負面,由于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受地域、體制限制,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個人收入增長都是不平衡的,在客觀上推動了收入差別的拉大,隨著改革深入,逐步形成高、中、低等三個層次的收入階層。另外,從城鄉整體發展上看,農村和農業改革的相對滯后,也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1.2城鄉二元結構
城鄉二元結構是在改革初期占主導地位的政策模式,它的存在與應用,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為了支撐改革發展,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人為的方式促使資源從農業向工業轉移。同時,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政府不允許農民“進城”,擔心現有城市規模急劇膨脹,引發諸多社會問題,而且,還要增加政府負擔,對于經濟剛剛快速起步的國家是不堪重負的。從現狀客觀分析這種政策的實施,將城鄉區別開來,其結果是大量的勞力滯留在土地上謀生,生產效率低下的農業,不能提高他們的收入,促使貧富差距拉大。實踐告訴我們,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經濟將永遠停留在二元結構上,收入差距大的現狀永遠不會改觀。
1.3市場管理機制
造成收入差距加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機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亂。具體表現在:壟斷現象嚴重。由于市場管理不規范,一些部門和單位憑借行業壟斷及某些特殊條件輕松獲得巨額壟斷利潤,為其職工隨意發放額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有的行政機關利用分管工作有特權,把屬于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商品化”,強行向服務對象收費或攤派,獲取收入;有人利用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督管理不到位,侵吞公有財產、偷稅漏稅、權錢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私利,造成一小部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大等。
1.4制度轉型中的不合理收入
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理念,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很多人擯棄了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的前提條件,在國有資產上做文章,特別是借助股份制改造的機會,運用權力介入,產生大量黑色收入,導致一部分人暴富,民憤較大,人民深惡痛絕。另外,很多官員利用職務之便,產生很多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收入”。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較高的起點上,在新一輪的角逐中,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
2.緩解收入差距的對策
從當前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狀況看,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些人中,有的收入遵循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而有的收入沒有遵循基于市場公平競爭原則,而是由于我國改革開放,以及體制、法律不健全等多種原因造成的,應正視形勢,杜絕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采取積極措施加以制止,否則改革發展帶來的利益會落到少數違規經營人員的手中。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結局就是加速兩極分化,就會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多負面效應。采取“適度差距”原則,是在遵循市場經濟平等法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同時,發揮宏觀調控,調節收入差距,把貧富差距控制在可容忍的限度內,最終達到既合理又拉開了收入差距,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消除民怨,確保社會穩定。
2.1城鄉協調發展
把解決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放在突出的位置,納入日程。要注重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實行城鄉一體化。加大對農村、農業的投入,為進城務工者提供便利條件,權利為農村勞動力流動創造公平的環境。認真做好農村的社會保障工作,實現城鄉聯動。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增加農村補貼項目,減輕農民負擔。堅決杜絕變相增加農民負擔的假借政府名義的行為發生。
2.2改善個人收入分配調節機制
改革現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原有分配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制度建設,使得分配秩序和分配行為趨于合理化、有序化。從根本上消除壟斷行業,最重要是要消除行政權力的經濟壟斷行為。制定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嚴厲打擊以各種方式獲取非法收入的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進市場建設。要做好農業等弱質行業和農民等弱勢群體的利益保護工作。建立有效的個人收入調節機制。進一步改革稅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完善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從根本上那個改變因就業選擇限制而產生的收入差別。
2.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解決低收入群體問題、增加就業、擴大就業的有力措施是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社會保障體系對緩解收入差距有著重要作用。要將社會保障體系與國情結合起來,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范圍,并逐步探討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建立合理的、可持續的養老基金補充機制,給老百姓以穩定的期盼。政府還應通過立法,賦予城鄉居民平等的受教育、就業和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機會。
2.4擴大中等收入人群
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擴大中等人群的收入。通過規范收入分配行為、加大再分配作用,形成“中部大、兩頭小”的新分配格局。重點提升各類、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及技術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機關單位人員的工資,努力增加新型農業、規模農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從而達到做大中間收入層的總體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青梅.轉型期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問題研究[J].中共中央黨校.2008,05.
[2] 劉習波.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狀況、成因與對策[J].陜西師范大學.2008,05.
[3] 紀曉丹.我國居民收入及收入結構變動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2009,03.
[4] 張影強.我國機會不平等對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