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謝良兵

盡管從湖南到新疆有些“突然”,但張春賢很快適應了中央的這種布局。事實也證明,張春賢作為“封疆大吏”的意義,他的親民路線不只是體現在網絡上,入疆后的密集調研,身體力行,身先士卒,都是在為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從交通部長到湖南省委書記,再到“封疆大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張春賢的一舉一動正如其在網絡上,尤其是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開通微博的表現一樣,引人注目。
他被港媒稱為“最開放書記”,被網民們親切地稱為“網絡書記”。2011年,張春賢因為微博、也因主政新疆而成為中國最具魅力的省部級官員。
在張春賢看來,通過互聯網,能“把最偏遠的民生問題擺到最貼近的案頭上來解決,把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重要問題擺上最重要的議事日程來落實”。
張春賢入疆之后,結拜了一個兄弟,他就是被當地媒體稱為“民間慈善家”的阿里木。2011年3月5日,阿里木回到新疆鄯善縣結婚。當晚,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書記大哥”張春賢,特別交代秘書向阿里木表示祝賀,并稱贊新疆人善良懂感恩。
張春賢和阿里木的拉鉤蓋章,源于2010年底新華社的“中國網事 感動2010”年度網絡人物評選活動。在貴州畢節賣羊肉串的新疆人阿里木,因八年如一日地將賣30多萬串烤羊肉串賺的錢中的10多萬元錢,捐助給畢節當地的貧困學子而感動了張春賢。
當時,張春賢批示道“我頂阿里木兄弟一票”。隨后,他以網友的身份在網上親自為阿里木投上了一票。正是張春賢的帶動,阿里木最終以20多萬張的高票當選年度人物。2011年1月20日,阿里木回鄉,張春賢接見他并拉鉤蓋章結拜兄弟。
為阿里木投票的時候,新疆互聯網恢復正常剛滿半年。
2010年5月14日,赴新疆履新不到20天的張春賢,力主恢復了被關停了近一年的互聯網——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之后,新疆曾一度對互聯網實施了嚴格管制。“要敢于接受互聯網的挑戰”,這是被稱為“網絡書記”的張春賢常說的話。事實上,對于互聯網的重視,從其主政中部省份湖南就已開始。張春賢一直把互聯網當成“聽取民意、匯聚民智、解決民憂的橋梁和紐帶”。
在每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張春賢都能恰如其分地透過網絡表達其主政思維。
2006年,張春賢在湖南首開先河,征求網民意見并寫入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第二年,張春賢在當地著名的時評新聞網站——紅網論壇用實名注冊,以網民身份發帖向所有網友拜年,得到了眾多網民的跟帖支持。
在張春賢看來,通過互聯網,能“把最偏遠的民生問題擺到最貼近的案頭上來解決,把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重要問題擺上最重要的議事日程來落實”。2008年,他接受網友建議,炸毀了湖南省委大院最后一根燃煤煙囪,從而成為當地網上的一段佳話。
2010年4月25日,當張春賢離開湖南奔赴新疆時,他在紅網上再次實名發帖“告別三湘”,帖子稱“謹向親愛的湖南網友們告別”。此帖無一例外地再次獲得網民的狂頂。其網民身份的“親民”形象,最終定格在了湖南的紅網論壇上。
到新疆之后,網絡同樣成為張春賢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阿里木的網上投票,只是其為改變新疆人形象而做的眾多事情中的一件。2011年新年,張春賢照例在網上發表新春寄語,向新疆網民們表達新年祝賀。
三個月之后的全國“兩會”期間,張春賢開通微博,成為中國行政級別最高的官員微博。
主政新疆一年多以來,張春賢一直主推“新疆效率”和“新疆精神”。
2011年3月2日晚間,張春賢的微博正式開通。騰訊微博的認證資料為:“張春賢,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隨后,認證的真實性得到相關部門和張春賢本人的證實。
第一條微博是寫給網民的一封公開信,微博內容直接鏈接到騰訊網的新疆專題上,張春賢為此專題的題辭,標題為《民生連著民心》。信中張春賢希望能透過微博與網民“攜手同行,給力新疆!”
與一些政府官員微博不同,張春賢的實名認證微博都是張春賢親力親為,未找人代勞。正是因為如此,張春賢微博開通的當晚,聽眾(粉絲)數量就激增,而留言也達到5000多條。第二天張春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5000多條留言他都看過了。

2012年3月7日,北京,人大新疆代表團面對中外記者開放。新疆自治區區委書記張春賢被記者包圍。
針對網友關于張春賢能否真正與網民互動并親自查看留言的質疑,張春賢回復稱:“會議期間將持續關注這里……”據稱,從3月10日凌晨1時許開始,連續4天,張春賢每天深夜都親自在微博上與網民互動,共有75位網友的留言得到回復。
在張春賢回復的留言中,大都關乎民生問題,包括人才、教育、科技、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住房、物價等多個方面。而重要的是,這種微博互動不只是作秀,它的意義在于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張春賢微博上所有留言和問題都已轉交相關部門和縣市。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農民王錦芳,在2011年“兩會”期間給張春賢的微博留言,反映她2010年賣糧糧價低而發票卻顯示高價,讓其感到受騙的問題,相關部門將問題轉到尼勒克縣信訪局后,兩天之內王錦芳便收到了該縣糧食局的書面答復。
3月18日22時47分,張春賢在微博上透露,將暫時告別微博,向廣大網民致謝,并表示將繼續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了解“民聲”。此時,張春賢微博聽眾已達30多萬人,共發布83條微博,網友跟帖近1.5萬條。
如今張春賢的騰訊微博地址——http://t.qq.com/zhangchunxi-anlx的ID已經改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微博”,但此前張春賢發布的所有微博均被清空。張春賢微博后續內容都集中于另一個微博“民生建議回復”(http://t.qq.com/min-shengjianyi)上。
張春賢表示,微博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也是溝通聯系的快捷方式。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對此的評價是:“微博創新了政府(官員)與民眾溝通的新模式,消除了相互之間的隔膜,加強了雙方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但微博如何持續正如張春賢所言是“有難度”的。他坦言:“回烏后像兩會期間這樣集中時間關注這里不易做到,所以和大家的微博交流要暫時告一段落了,但我還會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了解大家的建議意見和心聲,使我們的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決策更加科學。”
上網、開微博是張春賢為政理念的反映,也貫穿其整個治疆思維中。但對于作為“書記”的張春賢來說,真正的難度在于如何治理新疆。“新疆的書記還真是不能忽悠,真的要踏踏實實地俯下身子,踏踏實實地既抓發展,又抓穩定。”張春賢曾對媒體如是說。
張春賢習慣“入鄉隨俗”,作為河南人的他,在湖南擔任省委書記時,曾稱自己是“新湖南人”;而剛到新疆履新時,張春賢則稱:“我要做新疆人民的‘兒子娃娃’!”這種“親民”的低姿態一如其在網絡上的表現。
主政新疆一年多以來,張春賢一直主推“新疆效率”和“新疆精神”。
2010年赴任新疆后,張春賢展開了一系列的密集調研。昌吉州的一位官員透露說,張春賢在短暫的時間內來昌吉州調研了兩次,足跡遍布州內的田間地頭和工廠企業。“這種效率是我們之前都不曾擁有的。”這位官員說。
張春賢在昌吉調研時曾強調昌吉州要大力發展旅游業,這讓當地旅游部門深受鼓舞。天山天池管委會保護處處長高峰說,天池正在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書記的題詞鼓舞人心。”而張春賢在湖南主政時曾對崀山申遺給予過很大的支持。
據他透露,常規的申遺通常僅前期的景區整治就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但是天山申遺僅有兩年的時間進行整治,再加上新疆的氣候條件,“干活時間少,任務重。”高峰說,類似的“新疆效率”讓各地基層官員感受頗深。
交通部長出身的張春賢對于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頗多的新疆而言,是一大福音,也讓基層官員倍感壓力。一年來,新疆的公路、鐵路和民航等交通設施的建設相繼發力。而在一次與新疆交通運輸廳官員們談話時,張春賢曾開玩笑地說:“以不逼瘋為原則。”
這種效率背后就是對民生工程的大力推進。2011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確定的“民生建設年”,張春賢平均不到3天就推出一項惠民政策,這在治疆的歷史上是少有的。根據當地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新疆民生投入已超過1400億元。
而關于“新疆精神”,從張春賢恢復互聯網就可以看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的一位人士透露,張春賢平時上網時間也不少,有時是為了查詢一些資料,更多的是了解一些新聞內容,尤其是了解新疆各方面的情況。“他希望新疆是開放的。”這位人士說。
另一個體現“新疆精神”的就是重塑新疆人形象。對阿里木的“頂”,就是一個重塑新疆人形象的開始。“你心胸開闊、善于包容別人,開放和包容是一種態度,新疆也需要這種態度。”張春賢在接見阿里木時曾這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