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謝京帥
(作者系陜西省宜川縣委書記)
確立“城鄉統籌、文旅興業、果畜富民、能源強縣”執政思想和發展戰略,提升縣域經濟實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宜川實現“轉型突破,后發趕超”的必由之路。

宜川,一塊古老而輝煌的熱土,華夏民族文明的發祥地、民族之聲《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地、著名的“宜川戰役”的發生地。先后被命名為“胸鼓之鄉”、“花椒之鄉”、被確定為“對外開放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和“全國山川秀美工程建設試點縣”。
現代宜川,生機勃勃,活力迸發。青蘭高速、309國道、303和201省道穿越過境,與即將開建的榆商高速、蒙中鐵路縱橫交匯、通江達海。縣內主導產業以果業、旅游、油煤為主。目前,已建果園36萬畝,其中蘋果26萬畝,成為8.5萬農村居民持續穩定增收的根本保障。創建標準化示范園10萬畝,成功探索了“果畜沼草網”五位一體現代農業管理模式,促生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發展載體,全縣合作社累計達到141個。以黃河壺口瀑布為龍頭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旅游產業方興未艾,大旅游格局初現雛形。探明煤炭儲量23.9億噸、煤層氣189億立方米、天然氣100億立方米,可建年產300萬噸大型煤礦和大型液化氣站,工業發展前景廣闊。
未來宜川,搶抓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啟動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支持延安率先統籌發展的大好機遇,打造世界級蘋果生產地、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山水園林優秀旅游城市、延安市能源化工的重要接替區和深加工基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宜川統籌城鄉、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十二五”以來,我們宜川縣委、縣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站在新的起點上,立足縣情,順應時勢,通過深入調研,確立了“城鄉統籌、文旅興業、果畜富民、能源強縣”執政思想,這也是宜川未來的發展戰略,并在執政中明確了“轉型突破、后發趕超”的戰略要求,全力打造生態、開放、幸福新宜川。
所謂轉型,就是圍繞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黃河壺口文化園、煤化工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縣域經濟從以農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向三大產業并駕齊驅的合理模式,一二三產比例從當前的49:6:45調整到23:55:22,在實現總量擴張的同時全面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所謂突破,就是在城鎮體系、現代產業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五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實現統籌城鄉發展。所謂后發,就是正確對待“總量小、財力弱、欠發達”的基本縣情,正視問題、直面差距、奮起直追、加快發展。所謂趕超,就是五年之內,果業產值達到2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旅游接待人數突破100萬人次,綜合效益達到10億元以上;煤炭年產量達到300萬噸,建成180萬噸煤轉油項目,原煤及煤化工產業產值達到70億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突破20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達到全市中等水平。

提升縣域經濟實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宜川實現“轉型突破,后發趕超”的必由之路。
要緊抓統籌城鄉一條主線,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發揮后發優勢,千方百計擴張縣域經濟總量,提高質量,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按照“城鄉統籌、文旅興業、果畜富民、能源強縣”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重點做好三篇文章:
宜川縣搶抓“全省計劃建設30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大好機遇,以城鄉統籌為抓手,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26萬畝蘋果,依托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畜牧、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果品營銷等配套產業,著力構建多功能一流的現代農業園區示范體系,全面提升果業的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和配套化服務水平,打造世界級蘋果生產地,實現農業率先發展。力爭五年內使全縣生豬飼養量由目前的8萬頭增加到80萬頭以上,全縣果業有機肥源達到“一畝園3頭豬”的配套標準。
宜川處于全省“兩黃兩圣”旅游環線的重要節點,以壺口瀑布為龍頭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我們的現狀是有資源而沒有形成大產業,有景點而沒有形成集約化,有游客而沒有形成高效益。要圍繞黃河壺口文化園,精心挖掘、包裝、整合境內自然人文資源,加強旅游文化景點建設,大力發展旅游配套服務業,在壺口瀑布周邊打造一個總面積30平方公里,要素集中、產業集聚、特色鮮明、管理規范的黃河文化園核心區,使之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黃河文化旅游勝地,實現旅游加速發展。同時。要以創建省級旅游示范縣為契機,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把爭資引項作為加快發展的“敲門磚”,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形成爭資引項的強大合力,全力推進黃河壺口文化園建設。要瞄準國內外旅游規劃智庫,聘用優秀頂尖規劃團隊,拿出成體系、高水準、可操作的規劃方案,引領宜川朝著中國乃至國際優秀旅游城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強力邁進,力爭一年一大步,兩年上臺階,三年達到“100萬的游客接待量、30%的GDP占比、30%的城鎮旅游從業人數、人均1萬元的旅游收入”目標。
煤化工園區是事關宜川今后發展的大事,是實現“轉型突破、后發趕超”戰略要求的重要抓手之一。“十二五”以來,煤炭開發以資源異地整合為突破口,得到了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煤監局、省煤炭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待省政府審查通過后,年內計劃完成礦區、園區規劃編制,煤炭資源開發即可進入礦井建設的實質性階段,為明年礦井建設全面啟動奠定基礎。同時,堅持走科學化、生態化能源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著力把宜川建成全市能源工業的重要接替區和深加工基地,進而實現工業突破發展。
依托三大資源優勢,建設三大產業園區,既是做強現代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推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戰略抉擇。要實現“轉型突破,后發趕超”的戰略要求,就必須整合資源,聚集要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以三大園區建設為重大引擎,堅定不移地走“大項目帶動、園區化承載、集群化發展”之路。力爭通過三大園區建設,使一產、三產更強,二產“短板”伸長,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實力,引領宜川經濟發展朝著綠色產業富民、文化旅游興業、能源化工強縣目標強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