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金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在鄰里社區調研

圖/金川
一幢幢紅白相間的高層公寓矗立在芳草綠樹中間,餐廳、閱覽室、健身房、酒吧、網吧應有盡有,住宅內空調、電話、熱水一應俱全……這不是商務型酒店,也不是市區的高價商品住宅區,而是位于下沙的外來務工人員社區。開發區白楊街道鄰里社區,是杭州市第一個、也是省內規模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公寓,入住了近萬名外來務工者,它被開發區的“新市民”親切地稱為在杭州的“溫馨家園”。
鄰里社區位于開發區的東南部,東邊緊挨著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社區內建有13幢多層、高層住宅,共1400多套居室。鄰里社區于2006年1月掛牌成立。目前,已入住了東芝信息、矢崎配件、松下、摩托羅拉等18家企業的92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居民來自全國11個省市,年齡大多在28周歲以下,是全市最“年輕”的社區。
鄰里社區采取政府補貼、企業承租的模式。在這里,外來員工只需花上每月40來元的費用,就能享受到公寓式服務和社區化管理。鄰里社區集住宿、餐飲、娛樂、購物、休閑為一體,先后建成了市民學校、外語培訓基地、模擬法庭、電子閱覽室、群眾體育健身點等文化體育活動設施,開展了藍領成才工程、鄰居節等文化品牌活動,已真正成為居民群眾的服務中心、活動中心、教育中心、閱覽中心和健身中心。
針對入住年輕人多的特點,鄰里社區成立團委、樓道團支部,以團員青年為主的藍翎藝術團、文學社、籃球隊、舞蹈隊等社團組織與文體小分隊紛紛成立。團組織的活動使外來務工人員之間有了交流的渠道,也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華和天賦的舞臺。一些企業也紛紛借助社區這個平臺,加強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感情交流,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對于開發區眾多外資企業來說,員工頻繁外流是困擾企業的一大難題。據了解,以往有的企業人員流動很大,相當于一年內職工整體變換了一次,企業用工成本大增。如何讓外來員工安居樂業、解除后顧之憂成為開發區和企業關注的課題。在企業員工紛紛集體入駐鄰里社區,實行規范化管理后,企業驚喜的發現,員工隊伍開始穩定,人員流動現象明顯減少。
鄰里社區年輕的社區主任張敏華介紹,如今社區做到了每月有主題、每周有活動。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使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在第二故鄉找到了真實而溫暖的歸屬感。社區致力于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打造“人文鄰里”、“青春鄰里”、“平安鄰里”三大品牌,以親情化管理、星級化制度、人性化服務,為外來務工者營造了一個舒適的新家。





圖/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