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希宇
勞資糾紛的核心問題,是個“利”字。這類糾紛,上世紀有,現在又何嘗無?
勞資糾紛是民國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社會問題,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因工資及待遇問題時常引發沖突,執圖書出版界之牛耳的百年老字號中華書局也不例外。在中華書局的百年發展史上,人們對1927年的這場勞資糾紛似乎知之甚少。
罷工與改定待遇辦法的出臺
物價日益高漲,加薪潮流風行。1927年3月26日,中華書局總店職工會向公司董事會提出申請,要求增加工資,改良待遇。董事會未予重視,到期拒絕談判。總店職工于4月4日全體罷工。5日,職工會召集編輯所、總辦事處、印刷所、總店及支店文明書局舉行聯席會議,商討對付方案。6日,總辦事處和編輯所正式參加罷工行列,發行所日后也加入其中。印刷所并未參與罷工,這是勞方的刻意安排,以便在聯合統一的基礎上,各個擊破。印刷工會主張由工會推派代表與印刷所副所長談判解決工潮。7日,雙方達成和解條款24條,內容涉及職工權益、晉升資格、津貼條件及公假安排等諸多方面。
事態開始朝著良性方向發展,印刷所的調節方案又成功地嫁接到支店文明書局。9日,勞資雙方規定,文明書局裝訂部及全信記兩部門除享受一律加薪、女工和男工同等及發給花紅100元的待遇外,其余條件和印刷所等同。但總務處、發行所和編輯所三部門風潮尚未解決。中華書局局長陸費逵專程由粵返滬,召集局委,解決工潮。
11日,印刷所、編輯所、總辦事處、總店及文明書局在總廠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到會者千余人,討論通過:各部條件未解決前,決不單獨復工;繼續談判印刷所未能解決的條件。
董事會一反常態,對于勞方盡力討好。相對于同一時期的商務印書館給予職工們的優厚待遇,中華書局職工的復工條件要寬松許多。停業日久,不僅書局職工生活難以為繼,對書局的發展也極為不利。為公司發展前途計,公司董事會開始積極籌劃一勞永逸地解決各部工潮的方案。14日,董事會公布《中華書局改定待遇辦法》,指出此前待遇不能從優原因有二:一則工作不能安心,效率難以提高;二則高才不甘屈就,無從多集賢良。董事會承認公司同人此次所提要求,實因時勢所迫,并非無理取鬧。董事會還贊賞印刷所職工所提條件寬松,盡顯高風亮節。考慮到各部門所提條件均以自身為前提,方案五花八門,公司表示難以統籌兼顧。為求一勞永逸之計,董事會決定以工作八小時、普遍加薪二成為原則。務期內外上下,共同合作,增進效益。在此原則指導下,擬定了6項21條具體的《改定待遇辦法》。
《改定待遇辦法》較各部原擬條件要優越得多。因此,《辦法》出臺后,全體職工喜出望外,紛紛表示樂于接受。工潮得到圓滿解決,各部擇定16日一律復工,勞資雙方皆大歡喜。此次工潮,主動權掌握在勞方手中。但好景不長,數月之后,新一輪危機再度來襲,資方不再溫文爾雅。
緊要啟事
對于4月份的《改定待遇辦法》,資方并非出自真心實意,并伺機推翻。增加工薪,減少工時,無疑加大了書局的生產成本。又由于公司大客戶——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煙盒業務量減少,書局的經費來源受到一定影響。提高圖書價格,將不利于競爭;保持原價,勢必虧本。總經理的報告還指出,去年營業狀況每月盈利平均一萬余元,但增加的工資已逼近此數。今春以來,營業銳減,貨物積壓增多,收益更短。而印刷所工會還一再要求加薪,董事會表示左右為難。此外,董事會的職權受到限制,當董事會開除工會常務委員顧洪元時,被工會及黨部責令復職。舊仇新恨使得董事會惱羞成怒,危機的爆發只是缺乏一個突破口而已。
7月3日,滬上各大報紙同時刊登《中華書局緊要啟事》,宣告自本日起暫停營業。突如其來的停業公告,無疑給4月份滿意而歸的勞方以當頭一棒。
啟事源自7月2日董事會的議決案,并以董事俞仲還的名義發布。企圖否認4月14日所公布的《改定待遇辦法》,指責《辦法》是受總工會印刷工會強迫,令書局印刷所與工會簽訂,因而無效。董事會決定,公推董事孔祥熙、吳鏡淵、監察徐可亭為善后委員。先將總廠、總店停業,并公布善后辦法7條:
一、6月下半月及7月1、2兩日工資于一星期內交顧問律師發給,并補助每人回鄉路費3元。
二、由顧問律師呈報國民政府蔣總司令、江蘇省政府、上海特別市長、上海警備司令、上海特別市黨部、政治部、工會統一會及臨時法院,并報告捕房派捕看守廠、店。
三、職工一律解散,設臨時股東會及事務所。
四、若善后委員有相當辦法且籌有確款,再定局部或全部開業;若無辦法則由臨時股東會議決之。
五、離局之人應得退俸金者,如公司能開業當于開業后兩個月內付給;如公司不能開業當于清算時盡先支付。
六、同人組織的壽險團暫時中止,期內保費停交,出險停賠。
七、公司將來如能局部或全部開業,應需何項人才,當另定辦法再行延聘。
董事會出爾反爾,否認4月份公布的《改定待遇方案》。善后辦法中,董事會將一切可能的不利后果推向勞方。啟事登報后,引起勞方強烈抗議,攪動上海政、工、商社會各界。
宣言、忠告、批示、調停
此次停業舉動,各部門職工除少數重要人員外,事前均不知曉,員工早晨準備按時上班,而總店、總廠鐵門未開,捕房巡警把守門外,禁止出入。停業啟事宣布當日,印刷所、編輯所、事務部、發行所四部召開聯席會議,組織聯合辦事處,分總務、文書、宣傳等七科辦事處,向外界求援。
4日,本局工會第一分會,職工會第二、三、四分會,在各大報紙登出啟事,公告同人,為圖謀解決辦法起見,特聯合共商進行,要求靜待和平解決,避免出軌行為。商務印書館派代表4人向四部職工聯合辦事處慰問,除設法救濟外,還發表宣言予以實力援助。
5日,職工聯合辦事處派代表分別向政府有關機關及工會組織統一委員會(簡稱工統會,由上海總工會改組而來)、總商會等投遞呈文,指出公司當局突然停業,使書局1600余人當即失業。公司既非破產,顯然是實行裁員減薪之詭計。同日的全體職工呈文中,進一步指出董事會的三點謬誤,并警告董事會工統會雖叮囑同人靜待解決,切莫急躁暴動。倘若告誡無效,在租界內發生事端,引起國際交涉,責任由董事會擔當。
外間傳聞,該局董事共有9人。此次主張停業者只有陸費逵及范靜生2人。董事兼編輯所所長高欣木及首席董事俞仲還以為公司并無困難,可以繼續維持,二人均反對停業。其余5人:孔祥熙早已赴粵,吳鏡淵亦已赴寧,李平書、唐少川和沈陵范并未到會。所謂董事會議決停業者,恐非真相。
6日,臨時法院接到董事會呈文后,隨即批復準予備案。7日,中華書局全體職工發表《上海中華書局全體職工宣言》。宣言書指出書局突然停業,將職工一律解散,頓使1600余人處于非法蹂躪之下,窮蹙無歸。國民黨政綱有“保障勞工團體并扶助其發展”條文,各職業團體據此紛紛設立職工會。中華書局也因事實之需要,印刷、發行、總辦事處、編輯所相繼成立職工會。因低級職工薪水太少,生活拮據,平日生病公司又漠不關心,本會也曾履行分內之事,要求資方提高待遇。4月14日,中華書局董事會決議《改定待遇辦法》并宣布施行,4月6日印刷所總工會與印刷所簽訂的條件當即失效。此時工會早已解散,根本沒有停業啟事中提到的“受總工會支配”的可能。因為加薪一項優于職工們的期望值,所以改定待遇方案出臺后,職工們表示感謝并努力工作。不料7月3日,局方忽然宣布停業,并派探捕荷槍實彈把守總店、總廠門外,嚴禁出入。這種意外行動,完全由少數董事秘密主持,同人等事前一無所知。即使非要停業不可,也應當開誠布公,同舟共濟,萬不該用此卑劣殘酷手段,宣告停業,解散職工。
按照董事會議決的善后辦法,由律師顧問代為發放職工薪資及回鄉路費。7月8日,律師代表中華書局刊登廣告,宣布將于10日發給薪水及路費,各相關負責人務必于規定時間內領取薪資。9日,聯合辦事處召開職員會議,針對律師通告,會議議決了3項應付方案,認為職工薪資是勞動所得,公司逾期不發,還企圖將其與所謂解散薪資混在一起,居心叵測。職工會要求董事會速將逾期未發的工資照常發給。至于所謂3元的回鄉路費,因同人等根本不承認停業,所以拒絕領受。10日,公司董事會只好取消由律師代發工資的方案,由各部主任直接向董事會領取,分發給各部員工。至此,發給薪水一事告一段落,但復工問題依舊懸而未決。作為上海工會組織的最高機關工統會,認識到勢態的嚴重性,多方援助職工會。工統會表示,絕對保護職工利益,負責調解,務使中華書局于最短時間內復業,并派代表前往書局調查停業真相。與此同時,職工會方面也馬不停蹄地連開會議,著手起草第二次宣言。
輿論界對職工的支持,《民國日報》最具代表性。《民國日報》不僅在“本埠新聞”版對中華書局停業事件持續報道,也在“覺醒”欄目內發表長篇評論。從7月10日至26日,先后發表《中華書局之停業與勞工問題》《評中華書局的停業》《打倒暫行停業法》《給潘公弼的一封公開信》《中華書局的停業問題》《打倒筋斗云——為中華書局的停業》《敬求公論》《怎樣處置中華書局之假停業》《再論中華書局的停業問題》等9篇評論性文章,不亞于聲討董事會的檄文。這些文章視書局的“暫行停業”啟事為洪水猛獸,提出“打倒暫行停業”的口號;視董事會的險惡伎倆若孫行者的筋斗云,達到裁員減薪目的后,這幫董事們就會駕起一個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重招“廉價職員”,再開“利市之門”。中華書局當軸者宣告停業,一言以蔽之,就是反革命行為,號召“工友們!起來呀!打倒危害勞資互助精神的反革命者”。
11日,華商證券交易所、綢緞業職工會派代表慰問中華書局職工,譴責局方非法停業,破壞工運,表示將鼎力襄助各受困職工。12日,上海市報界工會發表聲援書局職工宣言。指責局方不顧大體,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借停業之名,行欺壓之實,破壞三民主義,手段極其殘忍,行為極其卑劣。望各界同仁,抱持人類互助之義,予以同情援助,力促該局早日復業。
工統會經派員調查得知,董事會所定的待遇辦法發布時期為4月14日,當時上海總工會已由本會奉命改組,則改定之待遇辦法,并非迫訂。本次書局的暫行營業與裁并機關性質不同,不應以裁并機關規定的善后辦法套用在本局職工身上。公司停業職工生活大受影響,理應本著勞資互助之精神,開誠布公,說明不能不停業之理由,而不應采取如此極端辦法,貿然停業。調查還顯示,中華書局營業狀況并非如停業啟事上宣稱的那樣嚴重。公司董事會動輒以經費困頓、萬難支持為借口,意存搪塞。工統會告誡中華書局,體念事態之嚴重,即行復業,勿使勢態擴大,但董事會方面態度依舊強硬,拒絕復業。
17日,聯合辦事處召集第4次全體職工大會,當即通過發表第二次宣言的決定。第二日,《申報》《民國日報》等幾大報紙均在頭版刊載《上海市中華書局全體職工第二次宣言》。宣言一方面對連日來各界的支持表示感謝;另一方面宣誓,將繼續以和平之手段、正當之態度、堅強之意志與黑暗勢力周旋,以求公理之實現。
期間,上海制墨工會、筆墨工會、郵務工會以及中華書局南昌分局、蕪湖分局先后登報忠告中華書局董事會,切莫蓄意破壞工人團體,采取此非常之手段。假若上海各廠相繼效尤,則全上海80余萬工友將鋌而走險,困獸之斗將起階級之戰,則始作俑者當中華書局莫屬。希望董事會審慎抉擇,克日復工,再行善后。
20日,局方提出6項復工的先決條件:一、工會有代表工人之權,仍繼續存在,委員有離局者,另行改選;二、常務委員每日給公假1小時,其他執行委員每星期給公假2小時;三、印刷所工作時間8小時,加班每小時按世界勞工會議標準,增加工資四分之一;四、按上海政治分會勞資調節條例之規定,原議津貼每人回鄉路費3元之規定,酌情增減;五、復業留用之人的工資發放,按市面行情,以低于商務印書館而高于其他書局為原則,以3月份工資為標準,對有特別能力者,工資酌加;六、待債權商妥后,先開總店,總店復業4星期后視運營情況,再陸續復業。職工會方面對局方提出的復業條件大為反對,稱“公司如此為難,實屬別有用心”。
復業
宣言、忠告、訓令紛至沓來,書局董事會也倍感壓力。如此下去,公司也難以支撐。26日,農工商局局長潘公展召集會議,敦促書局復業。公司方面態度急速轉彎,遵從農工商局指示,確定8月1日復業。職工會得知局方復業意向后,聯合辦事處迅即召開第六次職員大會,通過了復業前的相關籌備工作。職工方面迫不及待,聯合辦事處先后派員到市農工商局及工統會,催促局方早日刊登復業廣告。28日,農工商局再次訓令書局董事會,限8月1日前先行復業,至于職工待遇方面,待派員調查公司經濟狀況后,再召集工商界代表從長計議。
7月31日,局方在滬上各大報紙刊登《中華書局試行復業啟事》。聲明8月1日試行復業,以一月為期,商定辦法,以收支適合、用人有權為原則,以期于最短期限內,共籌持平辦法,免除糾紛。
8月1日這一天,對于中華書局的員工來說是撥開云霧見日出。平時都是早晨8點進廠工作,8月1日復業這天,職工們早早來到,7時前后,就陸續進廠。聯合辦事處召開復工大會并發表復工宣言。大會現場“擁護南京國民政府”、“服從上海工會組織統一委員會”、“勞動界一致團結起來”、“中華書局全體職工一致團結到底”、“中華書局職工會萬歲”的呼聲此起彼伏,氣氛熱情洋溢。復工大會上,農工商局代表發言肯定了各團體連日來為中華書局復業所做的努力,同時批評了董事會發表的復業啟事加上“試行”二字,顯然是對政府的不信任。其他代表亦相繼發言。同日,總商會將復業情形呈報中央工人部。
8月5日,農工商局召集市黨部、工統會、總商會、商民協會及中華書局勞資雙方開會,就復業及職工待遇問題進行了初步商討。16日,農工商局再次召集以上各機關團體就待遇及裁員問題進行第二次會商,連續開會三天。薪資方面規定:①薪工,月工資按照3月份薪資,20元以下者,加3元;20元零1角至30元者,加2元;30元零1角至40元者,加1元;學生第一年至少8元,滿一年至少加1元,滿兩年至少加2元,滿三年升為正式職工。女工有技術者加2元,無技術者加1元。②包工,按照3月份薪資增加一成,星期日津貼按照當月平均每人實得薪資計算(以30除以每月實得工資即為每星期津貼)。其余一切待遇,均按照月工辦理。此次會議還就工傷、醫療、保險、養老、公假及辭退職工的善后待遇等各方面進行了具體討論。18日,勞資雙方就所議條款達成共識并簽字生效。
8月20日,中華書局發布正式復業啟事,至此這場小糾紛引發的大波瀾宣告結束。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
責任編輯:謝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