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瓊,趙 珍
(1.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2.昆明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大學生正處于旺盛的生長發育階段,有迫切的營養需求。近年來,伴隨工業化、都市化、生活現代化的進程,國民的營養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營養改善問題,首先表現為各種營養缺乏癥廣泛存在,如熱能、蛋白質性營養不良;較低體重;缺鐵性貧血,缺鈣等其它部分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癥。產生這些問題的關鍵原因不是饑餓或膳食來源不足,而是不良的飲食方式和行為,如偏食、挑食、過多吃零食、人為限制肉類、蔬菜、水果的攝入、不喝牛奶等。因缺乏營養知識,加之不良的社會誤導,對體型美的錯誤認知等,導致采取盲目的減肥行為,或采用各種不良的減肥和控制體重方式,也是導致營養不良和較低體重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也存在一個迅猛增長的肥胖流行趨勢,據預測,我國城市地區超重、肥胖的流行率正迅猛增加。肥胖的發生、發展與不良的飲食行為,尤其是不良的食品選擇傾向密切相關,如長期進食熱能高,油炸食品多,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缺乏的西式快餐。本調查以我校大一至大四學生為研究群體,旨在了解我校大學生飲食相關行為,為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提供參考和科學依據。
資料與方法 在我校大一至大四學生中發放問卷1310份,回收1257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問卷1134份,有效率90.2%。有效問卷構成如表1:
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調查對象,根據全國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組編制的“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問卷(大學)[1]”經修改后組成“西南林業大學大學生健康相關知識/危險行為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教師在課堂(禁毒防艾專題講座)整群抽樣,集體匿名自填“西南林業大學大學生健康相關/危險因素調查問卷”。學生回答問卷時保持一定速度和流暢性,不交頭接耳,不互相討論,不互相傳閱,保證當場收卷.調查教師只對印刷不清晰問題進行澄清,保持中性態度,不給予肯定或否定答復。本文取其中“飲食相關行為”方面進行分析與總結。采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用χ2檢驗。
結 果 1.吃西式快餐:過去7d內,有1.58%的大學生報告曾吃西式快餐3次以上(經常吃),女生報告率1.53%,男生1.63%。詳見表2。
2.喝牛奶/酸奶/豆奶/豆漿:在過去7d內,有22.05%的大學生報告從不喝牛奶/酸奶/豆奶,男生報告率(27.29%)高于女生(15.09%);35.01%大學生很少喝;43%大學生報告較常和經常喝,女生報告率(50%)高于男生(36.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011,P<0.01)。詳見表3。

表1 不同年級學生有效問卷構成表(例數)

表2 過去1周吃西式快餐頻次構成比(n,%)

表3 過去1周喝牛奶、酸奶或豆奶頻次構成比[n(%)]
3.早餐行為:過去7d內,42.15%的大學生報告每天吃早餐,女生報告率(55.56%)明顯高于男生(30.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8208,P<0.01)。偶爾不吃早餐的大學生21.78%,男、女生報告率分別為21.9%和21.65%。詳見表4。
4.偏食行為:40.04%的大學生報告自己有偏食行為,男女生報告率分別為38.89%和41.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112,P>0.05)。
5.不健康的減肥行為詳見表5。⑴為減肥或控制體重而限食。有15.87%的大學生報告自己在過去的30d里曾有該行為出現,男、女生分別為8.5%和24.52%,女生近3倍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087,P<0.01)。⑵為減肥或控制體重而故意把食物吐出來。有0.79%的大學生報告曾在以往30d內出現過該行為,男、女生分別為1.31%和0.19%。男生報告率高于女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0929,P>0.05)。⑶為減肥或控制體重而長時間禁食。有1.68%的大學生報告曾在以往30d內出現過該行為,男、女生分別為1.31%和2.11%。女生報告率高于男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58,P>0.05)。⑷為減肥控制體重而私自服用減肥藥。有1.68%的大學生曾在以往30d內為減肥而采取行為,男、女生分別為1.31%、2.11%。女生報告率高于男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58,P>0.05)。
6.對自身體象的認識:⑴對自身身高、體重的關注率。有94.71%的大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高,男、女生分別為96.41%和92.72%;有92.59%的大學生關注自己的體重,男、女生分別是95.42%和89.27%,關注率男生高于女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78,P>0.05),見表5。⑵體重指數。從自填的身高、體重計算其體重指數(BMI),體重指數正常 (BMI:18.5~23.9)占 70.55%,男、女生分別是74.02%和66.48%;超重(BMI:≥24)占 4.23%,男、女生分別是 3.27%和5.36%;肥胖(BMI≥28)占0.35%,男、女生分別是 0.33%和 0.38%;低體重 (BMI<18.5)占17.2%,男、女生分別為17.48%和16.86%;說不清的占7.67%.詳見表6。⑶對自身體象的自我認識。有5.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體重很輕,男、女生分別是8.17%和2.49%,男生報告率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5738,P<0.01);24.34%的大學生認為自身體重有點輕,男、女生分別是37.09%和9.39%,男生報告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6621,P<0.01);39.9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體重很合適,男、女生分別是39.71%和38.12%;28.5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體重有點重,男、女生分別是14.38%和45.21%,女生報告率明顯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9.906,P<0.01);2.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體重很重,男、女生分別是0.65%,4.79%,女生報告率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3205,P<0.01。詳見表 7。
討論和建議 從上面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中健康的飲食行為,如:經常喝牛奶/酸奶/豆奶/豆漿的大學生只有43%,女生(50%)明顯高于男生(36.93%);早餐行為,每周吃早餐在5d以上的大學生占64.93%,女生(77.21%)明顯高于男生(52.62%);有40.04%的大學生有偏食行為;15.87%的大學生有為減肥或控制體重而限食的行為,與實際超重和肥胖4.58%的數據有一定差距;分別有1.68%的大學生為減肥或控制體重而長時間禁食和私自服用減肥藥。說明我校大學生普遍缺乏營養方面的科學知識,有近2/3的大學生對自身體重沒有正確認識,男生(37.09%)偏向認為自己體重輕,女生(50%)偏向認為自己體重重,與實際數據低體重(BMI≤18.5)占17.2%和超重和肥胖 (BMI>24)占4.58%相距太大。甚至有近1/3的學生體重指數不正常,17.2%的學生是低體重,從問卷中還看到部分學生體重指數正常,甚至已經是低體重還自認為肥胖,而采取限食等減肥行為。部分學生以不健康的方式減肥不僅不能達到減肥目標,而且嚴重危害其正在旺盛發育的身體。這些危害健康的行為表現,起源于對營養知識的缺乏和對肥胖的錯誤認知(在社會環境不良誤導下)和錯誤的體象意念,持續發展下去,可能導致營養失衡和誘發神經性厭食癥等心因/精神性疾病。在今后的學校營養教育中,正確的體象認識和健康的飲食方式以及預防盲目的和不健康的減肥行為應成為重點之一;教育對象方面男生應偏向健康的飲食行為方面,女生應偏向正確的肥胖篩查方法、怎樣有效預防肥胖、怎樣實施科學減肥等內容和技能的教育和引導。

表4 過去1周吃早餐的頻次構成比(n,%)

表5 偏食行為、不健康減肥行為及關注自身身高和體重報告率比較表(n,%)

表6 男女大學生體重指數(BMI)構成比(n,%)
[1]季成葉,主編.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調查綜合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33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