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珊珊
護患關系是在臨床實踐醫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產生的一種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在護理過程中所包括的范圍廣、影響因素復雜。保持護患關系的穩定性和良好性可以讓患者形成較好的心理,一定程度上緩解環境、診療過程和疾病本身的所帶來的壓力,護患關系更密切,利于治療,也可縮短治療周期。所以,角色互換法在護患關系中尤為重要,能夠增加護理質量[1-3]。本文在《社區護理學》—家庭訪視章節中運用護患角色互換法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具體信息如下。
家庭訪視的主要概念是社區的醫務人員對社區范圍內的居民進行家庭訪視,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護理措施和疾病預防的知識宣傳,從而促進個人、家庭和社區三者之間的和諧。家庭健康護理是家庭訪視最常見的服務形式,同時也是社區護理的有效方法。家庭訪視一般主要包括以下3個程序:(1)訪視前準備:如了解欲訪視家庭的詳細情況(地址、家庭成員、健康狀況等),明確具體的訪視時間,準備好所需物品等;(2)實踐訪視:如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和訪視家庭介紹自己和說明前來的目的,在交談過程中和以往的護理記錄中找出問題和評估被訪成員的健康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工作等;(3)訪視后評價:如做好記錄工作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交流,具體說明訪視過程、以及服務對象信息等[4]。
選擇系2010級高職護理專業的1班和2班學生,總人數為198人(男18人,女180人),平均19~22歲,均為普通高考錄取學生。兩班學生使用同樣教材,由同一位老師授課。

表1 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情況[n(%)]
選擇《社區護理學》中家庭訪視章節的內容,教學方法主要結合老師講課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護患角色互換法進行教學。
3.1 老師講課 學生展開護患角色互換法練習的一段時間前,老師可通過講授和多媒體等教學方法來使學生熟悉家庭訪視的基本概念、訪視目的、主體對象、訪視過程和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從而有利于角色互換練習順利展開和完成。
3.2 學生角色互換前的準備 從護理1班和2班各隨機抽取l0位學生,角色要根據老師指定的案例進行合理分配,學生需查閱以往與給出案例有關聯的資料,進行一系列的假設,如被訪對象身心健康以及社會問題等,小組成員深入討論制定出針對性的措施,可將其寫成劇本的形式主要涵蓋時間、地點、人物、劇情和語言等。任務的安排盡量提前從而有利于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搜集資料和準備,學生在準備過程中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需積極主動的與教課老師進行交流和咨詢。案例l(新生兒家庭訪視):社區的護理人員接到通知的陳女士剖宮產生育一名男嬰后回到家中,因此準備要到陳女士家中進行一次新生兒家庭訪視。分配的作業:(1)寫1份新生兒初次家庭訪視計劃;(2)合理安排好各角色,模擬1次家庭訪視的場景,時間約為20min。案例2(慢性病患者家庭訪談):社區護理人員接到上級醫院的通知:l名72歲的腦溢血致左側肢體癱瘓的男性患者將將轉入社區進行下一步的康復治療。護理人員及時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其患有高血壓有10年之久;結合本次住院資料,發現該患者既往服用降壓藥不規律且情緒易激動導致了此次腦溢血的發生,現階段患者只能憑借輪椅移動,住院期間主要由老伴和兒子照顧其飲食起居,現在主要有老伴照顧。(1)寫1份家庭訪視計劃;(2)合理安排好各角色,模擬1次家庭訪視的場景,時間約為20min。
3.3 護患角色互換的開展 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設施如大型舞臺,場景的布置逼真度高,道具選擇合理。例如在案例1中新生兒家庭訪視中新生兒由模型來代替,同學分別扮演護士、患者、家屬等,并準備好浴盆、碘伏消毒液、消毒棉簽等道具。學生根據制定好的劇本進行約10min的表演,結束后由其余學生提問,表演者需給出詳細的講解;接下來在老師指導下對此劇討論,指出它的優缺點,然后進行歸納、總結。
為了解此次的教學活動在學生中的效果,邀請了參與的198名學生進行評估問卷,具體教學效果評價情況詳見表1。
護患角色互換教學法使學生處于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都有顯著的增強。采用護患角色互換的方式進行家庭訪視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愛傷護傷觀念,使課堂于臨床實踐無縫隙對接。
[1]黃穎,劉梅娟.臨床護理小課師生角色互換的探討[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8,13(4):294.
[2]程繼霞,閆淑霞,武文翠.角色互換教學法在護生進行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2886-2887.
[3]蔣慧紅.角色互換的探究型學習課程模式在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73-87.
[4]何桂英,鄧敏,田紅梅.護理臨床教學中護患糾紛的原因及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