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閃
洛寧11歲,是云南山區的一名小學生,皮膚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歡獨處,是同學們眼中最“怪”的人,也是我到偏遠山區支教以來見過的最不合群的學生。但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幾個月前,洛寧上學的時候,背上除了一個書包,還多了一個口袋。口袋里不知道裝著什么東西,鼓鼓囊囊的,看來頗有重量,洛寧背的時候很吃力。
上課的時候,洛寧把口袋放在課桌下面;下課的時候,他就背著口袋在操場上轉圈。
口袋里到底裝著什么東西?有同學去摸過,硬邦邦的,有棱有角,從手感上判斷像是石頭。每當被問起這件事,洛寧總是一言不發。也有同學試著打開口袋,但平時很老實的洛寧,這時會像一頭發怒的小獅子,讓大家不得不罷手。
又過了一段時間,洛寧的口袋變大了,里面的東西也裝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東西,是遵循著一定的時間規律而變大變多的。
洛寧口袋里的秘密,終究沒有敵得過同學們的好奇心。那次,幾個同學強行打開了洛寧的口袋,從口袋里滾落出一塊塊冰冷堅硬的石頭。同學們都驚呆了。
原來,身形瘦小、體弱無力的洛寧,是想通過背石頭來鍛煉自己的身體。幾個孩子回過神來,便嘲笑起洛寧來,暴怒的洛寧和他們扭打在了一起。
辦公室里,我不忍心訓斥身形孱弱的洛寧。我雖然不知道他背石頭上學的原因,但我聽別的老師講過,這個孩子背后有一個讓人心酸落淚的故事——
6歲那年,洛寧的父親患病去世,這對本就貧困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洛寧的母親用瘦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賣,替別人做些手工活兒掙錢,同時還要割豬草、洗衣做飯。洛寧很懂事,只要從學校回家,就爭著為母親打理一切。日子就這樣貧苦卻不失幸福地過著。可去年,洛寧的母親遭遇車禍,命雖然撿了回來,人卻癱瘓了。
幾天后,我買了點兒東西,到洛寧家看望他母親,同時想知道他背石頭上學的原因。
睡在床上的洛寧母親,臉型瘦削,知道我的身份后,慌忙要起身,但掙扎了幾下便作罷了,在我的幫助下才半坐起來。
我告訴她洛寧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近來的情況,當提及洛寧背石頭上學的奇怪之舉時,她的眼淚頓時簌簌落了下來。
原來,自從母親癱瘓后,洛寧放學后就在家中服侍母親,小伙伴叫他去玩,他從不動心,因為他要接替母親的“工作”——砍柴、燒水、做飯、洗衣服、喂豬……
一天,母親渴急了,想倒水卻燙傷了自己。洛寧放學回家,看到被燙傷的母親,心疼不已。于是,他當即決定,以后他要背著母親上學。可母親體重86斤,洛寧瘦小的身軀如何背得動?他想出了一個方法——背石頭。先背少量的石頭,隨著對重量的適應,再不斷添加石頭,直到他能適應超過86斤的重量為止。
86斤,是母親的體重,也是愛的重量。
回來的路上,我的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流。那石頭冰冷堅硬的棱角,定然無數次碰疼了洛寧的后背、壓痛他孱弱的肩膀吧。可這20余里崎嶇難行的山路,洛寧卻艱難且堅毅地行走著,不怕刺痛,不畏路難。
只因為,他背上的那一袋石頭并不冰冷堅硬,而是因了一份愛,時時春暖花開。
(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