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那年夏天,我一個人去澎湖旅游。為了體驗漁民的生活,傍晚跟隨一戶漁民去捕魚。
那次,我們捉小魷魚。等了很久,收網時我才發現里面只有3只小魷魚。
我覺得很難過,可是漁民卻開心地說:“哇!這3只配燒酒剛剛好。”他的太太也熱情地應和著:“待會兒我給你們烤著吃,嘗嘗鮮。”
那個晚上,漁民、他的太太和我下了無數次網,3個人加起來,捉到的小魷魚屈指可數。這樣辛苦的生活讓我很是感慨,漁民卻安慰我說:“不是每天都這樣,其實每一次下網,都不知道會有多少只小魷魚。有次下網,我撈起500多只小魷魚——這個時候就是豐收。”
捕魚難免遇到風浪,最慘的一次,風浪把他的漁船打翻,毀了他賴以謀生的家什,可是生活還得繼續,一切又要重新開始,他能做的就是再造一條漁船,接著去打魚。
看著他們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夫妻倆其樂融融。我問起他們的孩子在哪里,他們驕傲地說在念大學,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相信好日子馬上就要來了。
那一夜,我們聊得興起。當問起他最初的夢想時,他的回答令我吃驚不小:“我的夢想是當個畫家。”
“我沒別的本事,可我得養家糊口,還得供孩子上大學。”他說,“有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它黏上你的時候,你所有的夢想就只能被拋下了。事情在變,我不知道它們是怎么變的。但它總是在不知不覺中,不按照你的愿望來變。”
我后來再沒去過澎湖,也不知道那對漁民夫婦現在過得怎么樣了,但有一點讓我堅信,那就是再苦的生活也不會將他們擊倒。
我們的生活若是一只瓷碗,變故就是那上面的一個個缺口。遺憾之余,碗依舊是碗,照例要盛裝日月山河、朗朗乾坤。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