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波 史念曾
以往通常應用移植腎各級動脈血流參數的測定來反應移植腎的功能狀態。我們通過對135例移植腎術后腎各級靜脈血流速度及血流頻譜的特點進行檢測與分析,發現移植腎靜脈血流與腎功能異常也存在明顯關系。
1.1 研究對象 2008年3月~2009年2月收住我院腎移植患者135例,依據腎功能化驗分為異常組和正常對照組。移植腎術后腎功能異常組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齡16~62歲,平均(41.6±4.1)歲。移植腎術后腎功能正常對照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齡16~68歲,平均(44.3±2.1)歲。
1.2 儀器
采用日立8500、Philips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探頭頻率2.5~5.0MHz,統一使用事先設置的腎臟檢查條件。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接受腎移植手術后7~12d進行超聲檢查。患者取仰臥位于右髂窩或左髂窩探查移植腎。首先應用二維圖像觀測移植腎的大小、形態、內部結構及腎周情況,然后用彩色多普勒和頻譜多普勒測量各級腎靜脈血流頻譜形態、時相、最高流速(Vp)、最低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動指數(PI)參數(常規情況下,靜脈是無搏動指數的。本研究為了說明靜脈血流的變化故采用動脈搏動指數的計算方法,但時相正好相反即用舒張期最大流速—收縮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應用角度校正使聲束與血管夾角<60°,詳細記錄數據采用計量資料兩組樣本,結果以±s表示,t檢驗,P<0.05示存在統計學差異,P<0.01示顯著差異。
2.1 移植腎二維灰階圖像腎功能正常組移植腎被膜光滑,體積形態與正常人無明顯差別,皮質回聲正常;腎功能異常組移植腎被膜光滑,體積較正常者明顯增大,形態飽滿,皮質回聲增強,腎竇回聲減弱。

表1 移植腎腎功能正常組(n=60)和腎功能異常組(n=75)腎各級靜脈血流參數對比

圖1 移植腎弓狀靜脈呈現搏動性

圖2 移植腎段靜脈呈現搏動性

圖3 移植腎主干靜脈不呈現搏動性
2.2 移植腎靜脈血流頻譜腎功能正常組血流頻譜平穩或有輕度起伏;腎功能異常組腎內段靜脈、弓狀靜脈血流速度增加,收縮期流速下降,舒張期流速上升,呈現明顯搏動性,兩組之間的參數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而兩組間腎靜脈血流參數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移植腎腎靜脈、段靜脈、弓狀靜脈血流參數結果見表1,各級靜脈頻譜見圖1~圖3。
移植腎術后發生急、慢性排斥反應的幾率很高[1-2]。近年來,由于霉酚酸酯和環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劑的使用,移植腎排斥反應的發生率有了明顯的下降,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發生急性排斥,而且由于免疫抑制劑的影響,臨床表現不典型,增加了早期診斷的難度[3]。移植腎動脈血流參數異常與腎急性排斥有關已得到公認,但很少有關移植腎靜脈血流狀況與腎功能關系研究的報道。
本研究選取的患者均為術后7~12d左右,此期移植腎發生的免疫排斥反應多為急性腎小管間質排異性或細胞性排斥反應,呈現腎間質水腫,小血管發生彌漫性或局灶性細胞浸潤等病理改變,同時血流動力學也發生改變[4]。收縮期腎動脈管腔充盈壓力升高,加上腎組織間質水腫的擠壓致使與之伴行的管壁薄的靜脈受壓灌注量下降,當動脈流速達到峰值時靜脈灌注量則降至最少,血流速度最低;舒張期雖然腎組織間質水腫的擠壓依然存在,但動脈管腔充盈壓力下降,靜脈灌注量隨之增加,當動脈流速達到低谷時靜脈灌注量則增至最多,血流速度最高。因此血流頻譜表現為有“動脈樣搏動”的靜脈頻譜。而腎門處主干靜脈因不受動脈和腎組織的擠壓故不表現出“動脈樣搏動”的靜脈血流頻譜。而腎功能正常組無排斥反應,腎間質無水腫等急性炎癥現象,靜脈不會受到腎間質的擠壓而影響灌注呈現搏動性,或僅僅受到動脈的輕度擠壓而呈現輕微的搏動性。上述75例腎靜脈血流異常者給予合理治療后臨床癥狀減輕、檢查結果改善,超聲檢測各級腎靜脈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頻譜平穩。
綜上所述,彩色多譜勒超聲檢測移植腎各級靜脈血流頻譜呈現明顯搏動性及流速增快與移植腎術后腎功能異常有顯著的關系,可作為臨床判定移植腎術后有無排斥的另一方法。
[1]和不朗,韓修武,韓志文,等.霉酚酸酯和環孢霉素A預防移植腎早期急性排斥反應的作用[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0,2(9):147-149.
[2]王慶文.移植腎慢性排斥反應的發病機制和治療[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0,9(2):181-185.
[3]侯建全,溫端改,沈延政,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移植腎排斥反應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雜志,2004(6):428-429.
[4]鄒萬忠.腎活檢病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院出版社,2006:22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