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軍
進展性腦卒中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臨床癥狀表現,一般指發病6h~7d內,在正規治療下,患者病情仍逐漸加重的腦梗死現象,其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早期對其危險因素進行診斷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是及時處理進展性腦卒中的關鍵所在[1]。本研究給予進展性腦卒中患者小劑量尿激酶進行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7例進展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39例,女性28例;年齡47~69歲,平均年齡(55.7±1.8)歲;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肢體偏癱38例,失語7例,輕度意識障礙11例,球麻痹6例,共濟失調5例。根據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分為治療組34例和對照組3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表現等方面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根據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颊甙l病后6~24h內病情進行性加重;患者發病年齡小于70歲。
1.3 病例排除標準 經頭顱CT檢查,排除患者腦出血,排除早期腦梗死低密度改變及其他早期腦梗死改變;排除患者有出血病史及出血傾向;排除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排除患者有結核、潰瘍及嚴重心臟??;排除患者昏迷或大面積腦梗死;排除嚴重高血壓癥狀;排除近2個月有手術、組織活檢或外傷;排除血小板小于80×109/L;排除全身嚴重性疾病。
1.4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每晚1次口服100mg阿斯匹林,活血化瘀,降低顱內壓,穩定血壓及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靜脈注射小劑量尿激酶(武漢華龍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603)10萬U/d,每日1次,連續使用5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4d,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處理數據。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7、14d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平均值比較發現,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治療前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治療后14d,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平均值比較表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對比
進展性腦卒中指患者發病后神經缺損癥狀輕微,但48h內病情呈進行性加重的臨床癥狀。進展性腦卒中是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典型起病方式之一,不像普通卒中經過短期發展后趨于穩定,是較為常見且嚴重的臨床癥狀,一般預后較差,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2]。
進展性腦卒中發病初期只表現為閉塞血管內部的部分癥狀,其后趨于完全,也可出現雙向發展。腦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壞死區及其周圍缺血半暗帶組成,其內有側支循環存在,有大量可存活神經元。由于進展性腦卒中發病初期閉塞不完全,只表現部分癥狀,但隨著閉塞的進一步發展,破壞缺血半間帶側支循環,閉塞腦動脈范圍擴大,半暗帶內神經元壞死,癥狀表現為持續加重,如果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3]。
目前臨床多采用小劑量尿激酶配合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本組研究采用給予患者小劑量尿激酶進行觀察治療。小劑量尿激酶不僅可使正在形成或新形成的血栓溶解,阻止缺血發展,增加側支循環,挽救缺血半暗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還可避免大量應用尿激酶而導致的患者出血等不良反應。本組研究發現,患者經治療后,病情得到明顯好轉,其有效率與常規用藥的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其神經缺損評分與治療前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4]。由此可見,小劑量尿激酶在臨床治療進展性腦卒中具有較明顯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原曉玲,楊發明.小劑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療進展性卒中30例臨床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0,17(8):759-760.
[2]韓榮.抗凝聯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進展性腦卒中50例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9):154.
[3]黃中源,葉素媛.進展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0):27.
[4]王金蘭.進展腦卒中危險因素及療效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6(30):1587-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