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梅
糖尿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內分泌系統發生代謝障礙而引發,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需要進行長期治療才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預防相關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1]。目前多數患者主要采用家庭自我治療方式,其可以減少由于治療對患者生活和工作所造成的影響,并有效降低治療費用[2]。而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干預對于家庭自我治療的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研究社區護理干預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影響,選取某社區糖尿病患者100例,分別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和從心理、飲食、運動以及藥物進行相應社區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7月~2011年8月某社區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病例確診均參照WHO關于糖尿病相關標準,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3~70歲,平均年齡(49.3±3.8)歲,病程3個月~12年,平均病程4.6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相應護理,護理干預組根據每名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從而心理、飲食、運動、藥物以及血糖監測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
1.2.1 健康教育 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教育內容包括胰島素注射方法和技巧、血糖和尿糖監測方法、自我保健、自我管理以及相應護理指導等,滿足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需求,使其對科學用藥、飲食治療、運動鍛煉以及心理調節等方面能夠進行主動自我調控,增強其自我管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3]。
1.2.2 心理護理干預 糖尿病的漫長治療過程,以及長期的治療所引發的多器官功能障礙會使一些患者產生焦慮、悲觀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緒,十分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因此在護理過程中社區護士一定主動且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種疑問和困惑,使患者理智地面對疾病的治療,幫助其建立恢復的自信心。
1.2.3 飲食護理干預 飲食對控制糖尿病血糖水平以及預防相關并發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護理過程中飲食要做到定時定量,食品要多樣化,禁止攝入高糖食物,控制總的攝入熱量。根據患者的身高、體質量以及工作性質,幫助其合理制定食譜并叮囑其堅持執行。
1.2.4 運動護理干預 合理且適宜的體育運動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增強其體力和體質并減輕體重,但禁止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引發糖激素升高。適宜的運動方式包括慢跑、散步、做操以及游泳等,應長期堅持并持之以恒。
1.2.5 藥物治療護理干預 用藥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釋清楚用藥的目的和意義,服用后要密切監測并其療效以及副作用。服用磺脲類藥物應餐前0.5h口服,服用后密切觀察低血糖以及藥物過敏等副反應;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時要注意監測患者的肝功能;可在進餐中服用雙胍類藥物,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以減輕可能發生的胃腸道反應。使用胰島素前要向患者講解注射部位、時間以及方法,并教會患者保存胰島素、處理低血糖反應以及使用胰島素泵的方法。
1.2.6 血糖監測護理干預 向患者詳細介紹檢測血脂、尿糖、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的意義。教會患者尿糖試紙以及血糖測定儀的使用方法,定期進行監測并進行記錄,若條件允許,可每周1次進行血糖和尿糖的監測。要努力控制患者的血糖在正常范圍內,若血糖偏高,及時到醫院查找病因,調整藥物使用劑量,并積極預相關防并發癥。

表1 護理干預后兩組執行醫囑情況對比分析(例)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分析(±s,mmol/L)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分析(±s,mmol/L)
組別 病例(例) 干預前(例) 干預后(例)護理干預組 30 10.6 7.3對照組 30 10.7 8.5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社區護理干預后,患者的遵醫檢查、飲食控制以及規律運動等執行醫囑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空腹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護理干預組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社區護理注意事項:要深入社區,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建立信任感,爭取患者及其家屬的積極配合,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分析對其不利的因素,制定詳細周全的護理計劃,使患者及其家屬參與其中,督促其執行,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負擔[4]。同時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及時給予心理護理以及相應的康復指導。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全面了解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以及自我監測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使其樹立合理的健康理念,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護理干預對于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增強治療效果。另外要對患者的血糖監測結果、心理狀態以及用藥情況等各項記錄進行詳細記錄并分析,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5-6]。
通過對本組資料研究顯示,社區護理干預后,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遵醫檢查、飲食控制以及規律運動等執行醫囑情況,且空腹血糖水平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說明社區護理干預對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并可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高其生活質量。總之,實踐證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延緩患者病情發展,建立起良好的行為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
[1]王浩,徐俊.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3):99-100.
[2]李蘭在,薛朝福.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的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0,33(12):197.
[3]蘭國紅,孫志梅,趙冬梅.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的體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6):744-745.
[4]曹智英,胡繼飛.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J].當代護士,2008,10(1):63-64.
[5]吳余琴.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2):161.
[5]魏紅麗.社區糖尿病控制對策及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2,18(2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