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強 朱浚溢 孫昊堯 黃華磊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世界性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從2000年之后,將逐步跨入老齡化社會,不僅是老齡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更是世界上老齡人口增加最快的國家。據世界人口普查有關報道,“我國≥60歲老年人已超過10%,而在大、中型城市老年人口已高達15%,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1]。老年人口的增多是否伴隨著老年人健康狀況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狀況的改善,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2]。昆山市現有家庭戶數224285(戶)、總人口數666809(人)、60歲以上老年人110457(人)。60歲以上老年人約占總人口數的16.565%,表明昆山已經進入老齡化城市(昆山市統計局,2007)。在之前的調查顯示,影響昆山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別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3]。本文通過對昆山市社區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分析,旨在進一步闡述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因素,為今后更好的開展社區老年人心理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管理提供理論支持。
1.1 對象 采用整群分層抽樣方法對昆山市城區年齡≥60歲的離退休老年人進行調查。共調查855名離退休老年人,男性428人,女性427人,年齡60~92歲,平均(69.78±4.54)歲。教育背景的分布狀況上,小學及以下的為32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29人;高中或中專學歷的為189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為113人。調查對象要求意識清晰、愿意參加并有能力完成測試,排除重型精神病患者。對抽取的老人,全部進行入戶調查。
1.2 調查方法 本次昆山市老年居民心理健康調查采用調查研究的方式,即以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定量統計的方式來進行。在問卷過程中,我們采用三個量表來進行昆山市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的測定,即(1)SCL-90量表:本測驗共90個自我評定項目。測驗的九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2)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是由Zung于1965年編制而成,能全面、準確、迅速地反映被試抑郁狀態的有關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3)SAS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華裔教授Zung編制(1971)。是一種分析病人主觀癥狀的相當簡便的臨床工具。適用于具有焦慮癥狀的成年人,具有廣泛的應用性[4]。(4)自編問卷、包括了一般人口學特征為主要內容的自制量表,這一部分主要測量被調查者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水平、收入狀況、職業狀況等基本信息。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昆山市的三個街道作為此次調查的范圍,三個街道涵蓋了市區、城鄉結合和農村街道。在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社區作為此次調查的樣本。在社區工作者的陪同下,對符合調查的老年人進行上門訪談。調查員的培訓:由蘇州大學心理學專業本科生擔任。在調查開始前,做為期一天的培訓。指導他們對問卷的掌握,并正確使用統一的指導語。在訪談過程中,由項目負責人督導。調查由2009年7~8月之間進行,總共發放問卷878份,回收有效問卷855份,有效回收率97.38%。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入錄數據后,統計學處理用SPSS16.0軟件進行t檢驗、F檢驗(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SCL-90得分評定 老年人SCL-90評分情況見表1。
2.2 不同狀態的心理健康狀況對照分析
表1 老年人SCL-90評分(±s)

表1 老年人SCL-90評分(±s)
注:總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判定為存在心理異常癥狀陽性。
項目 無心理癥狀(n=780) 有心理癥狀(n=75) P值軀體化 1.3428±0.33459 2.1324±0.56302 <0.05強迫 1.3692±0.30719 2.4549±0.59475 <0.05人際關系敏感 1.1674±0.24187 2.1460±0.57456 <0.05抑郁 1.2451±0.26741 2.3167±0.56415 <0.05焦慮 1.2133±0.24593 2.1627±0.53478 <0.05敵對性 1.1733±0.23384 2.0098±0.58253 <0.05恐怖 1.1199±0.21999 2.0308±0.58226 <0.05偏執 1.1150±0.20014 1.9739±0.57288 <0.05精神病性癥狀 1.0944±0.15513 1.9412±0.49404 <0.05其他 1.3749±0.37130 2.2633±0.58160 <0.05總分 110.7687±15.58055 194.5686±36.17140 <0.05
2.2.1 不同文化程度比較 三張量表在文化程度上的表現見表2。

表2 三張量表在文化程度上的表現
2.2.2 不同婚姻狀態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見表3。

表3 三張量表在婚姻狀況上的表現
2.2.3 不同年齡段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見表4。
2.2.4 在月收入主觀滿意上的表現。見表5。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通過對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我們能夠更清楚審視當前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5]。
既往許多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會受各種因素所影響,調查和研究這些因素就直接或間接地反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傳統意義上的健康主要強調生理功能的健全和生理機能的正常發展。而現代意義上的健康則從生理、心理和社會多角度、綜合性地探討健康的機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完全的安寧狀態”,并以此作為衡量健康狀態的一般標準。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健康應包括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層面。只有當一個人在這三個層面同時都處于完好狀態時,才可以說是健康的。相對來說,疾病則是指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或社會上出現的各種障礙或異常[6]。

表4 三張量表在年齡上的表現

表5 三張量表在月均收入滿意度上的表現
本調查通過SCL-90測定,證實本組老年人存在心理癥狀異常者為75人,占總人數的8.77%,既僅有少部分老年人存在心理異常癥狀。這與昆山市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有密切相關。
對照研究顯示:文化程度對SCL-90得分并不存在顯著的影響。但是對于SDS量表而言,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昆山市老年人的抑郁得分要顯著優于高中及中專學歷;而對于SAS量表而言,初中文化程度的焦慮的分也要顯著優于高中及中專學歷。這里應該注意到文化程度與心理健康之間大概呈現出的反向關系(對被調查老年人而言,高中以下是文化程度的主要體現)文化程度越高,反而獲得憂郁或者焦慮的可能性更高??赡艿脑蛟谟冢海?)文化程度高的話對自己的期望更大,更有可能因為結構性原因獲得相對剝奪感;(2)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受到社會的影響更大,容易受到社會思潮和代際關系的影響;(3)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對老年的退出社會的不滿意度會越高?;橐鰻顩r對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相當顯著。無論是SCL-90量表,還是SDS量表或者SAS量表,在不同的婚姻狀況下,得分狀況都有顯著不同。盡管由于抽樣偏差(老年人中已婚和喪偶的占大部分),事后檢驗并未檢出顯著性。但是從上面的表中我們可以異常清晰地看到差異所在:已婚和喪偶的老年居民在心理健康上要顯著好于未婚和離婚者。這說明,美滿的婚姻狀況對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認為婚姻有著重要的心理支撐的作用。不同年齡段帶給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復雜的,并不呈現出明顯的趨勢。但是通過F檢驗我們發現,年齡對三張量表都沒有形成顯著的影響。或者說,在上面的圖中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并不能顯著推廣到總體中。這可能是由于樣本在年齡上的偏向(高齡老人的比例相對而言太少)形成的。但是就現有的數據分析,我們認為通常認為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理健康危機也會越來越嚴重的想法缺乏根據。三組老年人在軀體化因子、人際關系敏感因子、焦慮因子、敵對性因子、偏執因子和精神病性癥狀因子等六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因子分值降低的有軀體化因子、焦慮因子、敵對性因子以及總分、陽性項目數。從主觀收入滿意度可以得出:主觀上對自己的月收入“非常滿意”的老年居民要比其他老年人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也提醒我們,在對心理健康進行判定的時候,主觀感受往往比客觀的收入狀況更能說明問題。相對剝奪感或者相對滿足感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影響昆山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婚姻狀況、主觀收入滿意度。在今后的社區衛生服務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老年人軀體疾病的防治,更需要重視老年人的精神衛生教育,要幫助老年人增強積極的心理防御能力。以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現實,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加強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適合老年人的活動,以充實他們的生活、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改善情緒的目的;再次要呼吁社會發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多關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另外調查結果表明昆山市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各方面的心理問題反而減少,這也是與其他現有研究不一致的地方。
[1]任樹生,金國健.防治老年慢性病,促進健康和老齡化[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O2,lO(3):97-99.
[2]郝曉寧,胡鞍鋼.中國人口老齡化:健康不安全及應對政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3):73-78.
[3]黃華磊,張水良,陸硯青,等.江蘇省昆山市離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1,24(7):86-87.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77,127,223.
[5]林愛清.包頭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晌因素的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Stevens T,Livingston G,Kitchen G,et a1.Islington study of dementia subtypes in the community[J].Br J Psychiatry,2002,180(1):27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