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熊永森
《汽車電路與電子系統檢修》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熊永森
為了實現學生從基本專業技能到職業能力培養,到生產崗位的“無縫”銜接的專業培養目標,基于工作過程的“四步”教學法,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考評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經過近3年的探索和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汽車電路;教學內容;考評;改革
《汽車電路與電子系統檢修》是高職汽車類專業的主干課程,根據高職學生培養的目標和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為實現學生到生產崗位的“無縫”銜接,確定了課程最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電路分析和電氣設備故障診斷的能力。而常規的教學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基礎知識過多,理論偏深、偏難,與實際聯系工作崗位知識要求不匹配等現象,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為了更好適應實際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求,注重培養學生典型汽車電路與電子設備故障的分析診斷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對課程進行了改革與實踐。
要實現培養目標,必須通過行業企業專家與骨干教師構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進行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確定課程領域學習目標、課程內容選取以及學習情境的確定。學習目標的設定根據學習規律由易到難、簡到繁、由淺入深的順序設置,先讓學生認識汽車電路與電子系統結構,并在整車或電氣臺架上,會對其進行正確使用;然后再對各電路系統線路分析,進而對整車典型線路故障診斷(圖1)。
根據課程領域學習目標,確定本課程具體目標與學習內容(圖2);進而根據課程學習內容,選取本課程領域6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3~5個學習任務單元構成。每個學習任務單元又是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漸進進行,如圖3所示。
根據教學方法要突出考慮的兩方面:(1)教育類型的特殊性。職業教育以傳授技術為主,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教學的核心環節,知識傳授以必須夠用為原則;(2)教育對象的特殊性。職業教育的教育對象一般動手能力強,形象思維比較發達,而且興趣廣泛,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和風險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參與某個項目實施的全部過程。因此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講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維,教會學生創新思維。有了創造思維能力,學生不僅可以學會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可以在自己的思維實踐中學到教師沒有講授到的知識,甚至創造性知識,這樣的學生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所以本課程采用“行動導向的4步法”組織教學,即以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來組織教學。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習任務或教學過程的不同環節以及學生特點,靈活運用角色扮演、分組討論、任務教學、引導文教學、演示和講解教學等方法。

圖1 課程領域學習目標

圖2 課程內容選取

圖3 課程學習情境的選取

表1 《汽車電路與電子系統檢修》課程考評方案
課堂教學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情境的設計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也就是把每個學習情境由若干個學習任務進行教學比如在充電指示燈常亮故障診斷中,設置了三個學習任務,第一個是汽車蓄電池檢查;第二個是汽車發電機檢查;第三個是充電指示燈常亮故障診斷。每次課堂教學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并設計了學習任務工單要求學生填寫。按學習任務工單的要求,每個工作任務按照“工單分析-計劃決策-檢修-檢查與評價”這一過程組織實施。第一步是工單分析:按小組對指定臺架或車輛確認故障癥狀,思考故障是如何引起?需要哪些信息、知識、技能?第二步是計劃決策:結合具體車型,根據電路圖分析可能原因,確定檢查方法步驟與要選用的工具設備;第三步是檢修:使用工具和裝備用合理方法進行檢查、分析和判斷故障部位;第四步是檢查與評估:用正確、合理方法排除故障,先由小組討論,總結故障原因與檢修思路,最后由主講教師作總結性評價。通過上述工作過程的不斷重復,學生不僅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而且也學到一技之長,并更好從操作中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的應用,特別是學生的分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傳統教學有了質的提高,遷移學習能力也大大提高。
傳統專業類課程考評方式的弊端表現為:單純的考核方式即單一考試形式,基本上是以期末筆試閉(開)卷為主。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采用了課程考評方式,突出平時素質考評和操作技能考評。課程考評成績主要由形成性考核成績與終結性成績構成,其成績考評方案見表1。從表1可看出,形成性考核成績由素質考評、學習單考評、實操考評構成,權重分別為0.3、0.4與0.3,并作出各自評價內容與要求。比如,素質考評主要從學生的出勤率、紀律及態度考評;學習單考評主要從學習單完成情況進行考評;實操考評主要按抽選的操作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考評。期末終結性考核是全校性統一考核(采用教考分離的方式進行)權重為0.4。期末終結考核由應知與應會兩部分內容,其特點是應知應會都采用筆試考核,應知考核考核學生對汽車電路線路基本知識與電器結構原理及應用,權重為0.5;應會考核為汽車電氣操作規范和零部件識別、拆裝步驟及電路分析程序三部分內容,考核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權重為0.5。汽車電路與電子系統檢修是一門綜合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特別是線路分析能力的培養,其主要體現在大腦中對線路故障分析與診斷能力,通過分析來得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所以,在期末終結考核中,用筆試考核應會,更能在單位時間內考出學生汽車電路故障分析與診斷能力。新考評方式的能力考核與知識考核并重;平時素質考評與集中考核相結合;減輕了學生考試壓力,有效地杜絕傳統考試弊端。經過考試改革,達到了能客觀反映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重視動手能力同時也注重汽車電路分析與診斷能力,引導學生重視平時知識的積累。
經過汽車類專業3年時間3個班的探索和實踐,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普遍認為,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僅掌握了汽車電路與汽車電氣設備結構原理性能方面知識,而且汽車電路故障分診斷析能力明顯提高,受到本專業實習基地及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好評。
[1]謝在玉.成教《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實踐教學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5(6).
[2]何寶文,劉衛澤.高職“發動機電控系統原理與檢修”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7(27).
[3]馮春林.高職汽車底盤電控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大眾科技,2007(97).
[4]楊年炯,張成濤.汽車電器設備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9(6).
[5]徐立平.高職項目課程開發的實踐——以汽車電器設備課程為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
[6]吳濤,顏文華,周志國.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
熊永森,工學碩士,主要從事汽車專業課程建設及課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