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崔艷春 何 淼
軟件人才階梯式培養中的專業基礎能力教學改革
——跨課程大案例C#教學改革分析與研究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崔艷春 何 淼
“階梯式教學”模式研究是針對“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工學結合”三種目前高職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手段的系統整合性研究。在軟件技術專業示例性“階梯式教學”改革中,《C#程序設計》作為階梯式教學培養中的專業基礎能力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跨課程大案例進行教學。此論文是對《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分析和研究。
C#程序設計;階梯式教學;專業基礎能力;跨課程大案例
課題名稱:面向高職的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試驗性分析——以高職軟件人才培養為例。該課題是以高職軟件人才培養為改革研究探索對象,在教學方法上采用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
“階梯式教學”模式研究是針對“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工學結合”三種目前高職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手段的系統整合性研究,將結合國內在該三種教學方法上已取得的豐富經驗和案例,研究探索一套三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高職人才培養過程的合理教學模式(見圖1),通過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學生的能力能夠逐級提高。
專業主干課程是指專業必修課,是本專業知識結構的支撐課程,是本專業學生必須要修的課程。
高職軟件人才培養的階梯式人才培養理論中將人才能力分為3個階段:專業基礎能力,專業實用能力和專業實踐技能。專業主干課程處于階梯式教學體系中第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
在高職軟件專業,《C#程序設計》課程屬于專業主干課程。本文就《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分析和研究。
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目前,多數高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有些欠缺,邏輯思維一般,但這些學生有很濃厚的參與意識,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在軟件專業主干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對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
課堂中引入實際施工過程中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在討論和爭論中學習專業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思考,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和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做出判斷和決策。[1]
大案例教學法基于傳統的案例教學法,并借鑒了項目教學法的優點。所謂大案例,就是在整個階梯式人才培養的教學過程中,始終緊密圍繞一個完整的工程案例來展開[2]。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跨課程大案例是指在階梯式人才培養的三個階段的課程中使用同一個案例。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緊密圍繞這個完整的案例,隨著課程的逐步推進,將大案例分解成多個小案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攻克一個個小案例,在第三個階段教學結束時,學生可以完成這個跨課程的大案例。
跨課程大案例的選取原則應遵循:
(1)依照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秉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

圖1 階梯式教學總體思路

圖2 “數據庫編程”教學過程設計
(2)跨課程大案例中要能夠涵蓋所涉及課程的教學內容。
(3)跨課程大案例要能夠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4)跨課程大案例要保證教學人員足夠熟悉,甚至親身參與開發。
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對相關崗位進行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最終選用《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作為跨課程大案例。
《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是學院OA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學生在每年年底也會使用該系統對相關人員進行測評,因此學生比較熟悉該系統,使用這個系統作為大案例進行教學體現了“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
在《C#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單機版《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的相關功能。在后續的課程中,實現Web版《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
(1)課程的準備階段
在課程教學之前,教師要解析《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大案例的功能需求,將大案例分解成多個小案例,小案例中涉及的知識點和技術較少,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將小案例和課程知識點相融合,制定出更符合階梯式教學模式的課程授課計劃。
(2)課程的教學階段
單機版《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包括用戶管理、個人評測、部門內部評測、部門外部民主評測,評測統計共5個模塊,將課程的知識點滲透到每個功能模塊中,在每個模塊的教學中采用四階段教學法:案例呈現,案例分析,案例知識準備,案例實現。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案例呈現:根據教學內容來安排案例,在講授課程知識之前呈現案例,了解需求分析,熟悉案例功能,教師提出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該案例的開發中。具體形式:①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呈現案例。②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需要學生充分思考,分組討論。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主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性,主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案例呈現出的結果,教師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參與,在課堂上,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相關知識進行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逐步引出該案例需要的理論知識。以“用戶管理”模塊為例,提出如何對用戶信息進行增、刪、改、查操作的問題,引出這部分內容的理論知識。
案例知識準備:根據案例分析的結果得出該案例需要的知識內容,教師利用演示教學方法來講解理論知識,同時演示案例中某個功能的實現,這樣學生能夠對知識有個直觀的認識,在演示過程中,學生可以跟做,若在演示過程中出現錯誤現象,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找出錯誤所在并改正,這樣可以鍛煉學生調試程序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案例實現: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完成該模塊中其他功能的實現。將案例中的功能進行整合,完成當前案例的設計與實現。不但給出時間讓學生參與到實際項目的開發,更要用職業人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比如團隊合作,編碼規范等能力。
(3)課程的考核階段
本課程的考核方式分為兩個方面: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
本課程在階梯式教學模式中屬于專業基礎知識能力課程,考核點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能力的考核,一個是基礎知識的考核。對于能力考核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所以這部分考核納入到過程性考核中,而基礎知識的考核是考核知識點的掌握,這部分考核納入到終結性考核中。
過程性考核包含素質考核和能力考核。素質考核有點類似于企業的職業素質考核,在課程教學中,學生要以職業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教師根據學生的平時情況給出素質考核成績。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每個章節都會有小案例的制作任務,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給出能力考核成績。
終結性考核就是以試卷的形式考核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部分考核也是延續了傳統教學的考核方式。
現以“數據庫編程”這部分內容為例說明課程中用大案例的教學方法。
授課內容:數據庫編程(2學時)
知識目標:掌握ADO.NET的組成結構、掌握ADO.NET數據庫編程中的相關技術。
能力目標:學生會編寫基于數據庫的Windows應用程序。
素質目標:通過數據庫編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規范編碼。
所用案例:《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中的用戶管理模塊。
教學過程設計如圖2所示。
《C#程序設計》課程通過采用跨課程大案例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實踐成果有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為后續課程提供了語言基礎。在后續的課程(比如《面向.NET的Web應用程序設計》和《XML Web Service開發》)中都需要使用C#語言編寫代碼,本課程為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后續課程學習提供了基礎。
第二方面,為后續課程提供了案例基礎。在后續課程中將單機版系統改為Web版的《非教學人員評測系統》。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熟悉該系統的功能需求,在后續課程中就無需進行需求分析了。
第三方面,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本課程采用真實案例進行教學,能夠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有效的將知識能力轉化為職業能力,再通過真實案例的訓練,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
在軟件專業主干課程教學中,跨課程大案例貫穿始終,解決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案例的不連貫性,大案例的連貫性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結構的逐層理解和應用。同時,大案例的真實性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專業主干課程在階梯式人才培養中處于第一階段,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同時讓學生能夠熟悉大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思路,為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后續課程學習打基礎。
軟件人才階梯式培養模式中采用跨課程大案例教學是專業教學改革的一次嘗試,目前來看這次嘗試能夠更好的適應軟件行業的發展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1]盧士華.案例教學法在建筑法規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2):72-74.
[2]姚志良.大案例教學法在《SQL Server數據庫》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4:75-76.
[3]何淼.高職軟件人才在校企合作中三種屬性培養的實踐與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12:141-144.
[4]何淼.軟件人才需求調查與高職人才三種屬性內涵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1,5.
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0SJB880024)。
崔艷春(1981—),女,碩士,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講師。何淼(1979—),男,碩士,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