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友陽 劉敏 杜開南
白細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近年來新發現的細胞因子,其結構與IL-1相似,功能與IL-12相似,有研究[1-3]表明其在人類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研究血清IL-18水平與食管癌患者的關系以及手術對其的影響,我們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ASA)檢測了41例食管癌患者不同臨床病理分期和病理類型的IL-18水平,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
1.1一般資料 食管癌組41例,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2歲。經病理檢查其中鱗癌35例,腺癌6例;臨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15例,Ⅲ期16例,Ⅳ期5例。正常對照組30例為健康體檢者,男15例,女15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9歲。食管癌組來源于三峽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胸心外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患者,正常對照組來源于門診健康體檢者。
1.2檢測方法 分別取食管癌組和正常對照組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室溫下靜置1 h后,3000r/min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置-80℃冰箱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檢測血清IL-18水平。試劑盒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嚴格按說明書要求操作,應用全自動酶標儀于492 nm處讀板檢測。
1.3統計學方法 各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SPSS 11.0軟件處理,進行方差分析或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各病期食管癌患者之間及與正常對照組血清IL-18水平比較。結果表明食管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Ⅳ期食管癌患者血清IL-18明顯低于其他各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Ⅲ期明顯低于Ⅱ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期明顯低于Ⅰ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Ⅰ期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各病期食IL管-1癌8患者之間及與正常對照組血清水平比較(s)

表1 各病期食IL管-1癌8患者之間及與正常對照組血清水平比較(s)
注:*P<0.05,與對照組比較
分組 例數 血清IL-18濃度(pg/ml)正常對照組30 203.5±13.6食管癌組 41 163.4±11.4*Ⅰ期 5 175.5±12.4*Ⅱ期 15 165.3±13.1*Ⅲ期 16 145.7±12.2*Ⅳ期 5 112.3±14.1*
2.2血清IL-18水平與食管癌病理類型的關系。結果表明食管癌患者不同病理類型間血清IL-18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病理類型食管癌血清血清IL-18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病理類型食管癌血清血清IL-18水平比較(s)
病理類型 例數 血清IL-18濃度(pg/ml)鱗癌166.4±11.5 35 164.9±12.1腺癌6
2.3手術前后食管癌血清IL-18水平比較 36例無遠處轉移的食管癌患者手術后測定血清IL-18水平明顯高于于手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手術后與正常對照組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手術前后食管癌血清IL-18水平比較(s)

表3 手術前后食管癌血清IL-18水平比較(s)
注:*P<0.05,與術前組比較
分組 例數 血清IL-18濃度(pg/ml)36 168.4±11.2食管癌術后組 36 201.2±12.9*正常對照組食管癌術前組30 203.5±13.6
白細胞介素18主要由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分泌的一種具有多向生物學作用的細胞因子,能夠誘導γ干擾素(IFN-γ)產生、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活性、誘導輔助T細胞(Th)等多種生物學功能,因此具有強大的抗腫瘤作用[1-3]。最近有研究[4-7]表明 IL-18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達水平下降,表達的異常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可能是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一種機制,誘導了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本課題通過檢測正常對照組與食管癌組血清中IL-18的水平,并分別觀察了不同組織學類型、臨床分期食管癌血清IL-18的水平,發現血清IL-18表達與食管癌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首先食管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其次血清IL-18水平與食管癌的臨床分期有關,隨著病程的進展,血清IL-18的水平不斷下降(P<0.05),而與食管癌的病理類型無明顯相關性。此外,本課題同時比較了食管癌患者手術前后的血清IL-18表達情況,發現手術前食管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手術后血清IL-18水平可接近正常水平,這些結果提示腫瘤是導致機體IL-18表達變化的主要原因,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腫瘤細胞抑制了IL-18的表達,IL-18的抗腫瘤效應被抑制,腫瘤不斷發生發展。而手術切除腫瘤后,機體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正常分泌IL-18,使血清IL-18水平趨于正常。因此,血清IL-18水平與食管癌的臨床分期、發生發展有一定關系,但具體的機制需要進一步探討,血清IL-18水平可以為食管癌的早期診斷、指導治療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
綜上所述,血清IL-18表達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關系,手術根治可以提高血清IL-18水平,檢測血清IL-18水平對食管癌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治療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1]Yoshimukra K,Hazama S,Iizuka N,et al.Successful immunogenic therapy using colon cancer cells(colon 26)transfect Edith plasmid vector containing mature interleukin-18 cDNA and the Igkappa leader sequence.Cancer Gene Ther,2001,8(1):9-16.
[2]elusma G,Datta S,Mihajlov I,et al.Dendritic cell act ivating peptides induce distinct cytokine profiles.Int Immunol,2006,18(11):1563-1573.
[3]YANG Jing-yue,CAO Da-yong.In terleukin-18 enhances specific antitumor activity of CTL induced by tumor antigen plused dendritic cells.Chinese T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2009,16(1):55-58.
[4]Akahiro.Impact of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Int J Clin Oncol,2004,9(1):42-64.
[5]趙洪禮,楊國平,桂國平,等.rhIL-18對放療前后腫瘤患者PBMC功能的調節作用.沈陽部隊醫藥,2009,22(2):78.
[6]王淑為,馬小彤,徐玢等.小鼠β-防御素2與白介素18腫瘤疫苗的協同抗白血病作用研究.現代免疫學,2009,29(1):40.
[7]杜開南,趙永堯,張松林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前后血清IL-18和sFas水平的變化.醫學臨床研究,2007,26(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