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貞
在電子產品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身邊的“電腦控”“微博控”也日漸增多。這種或是長時間對著電腦玩網游,或是頻繁刷新微博的生活方式,在給人們帶來各種視覺享受、不斷更新信息的同時,也使我們的雙眼經常疲憊不堪。
長時間和電子產品“親密接觸”,可能對眼睛造成怎樣的影響?對發育尚未成熟的兒童而言,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又可能給他們的視力帶來怎樣的危害?當電子產品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時,我們又該做些什么來呵護我們的眼睛呢?
戀上微博眼睛“抗議”
20歲的大學生小王最近迷上了微博,無論是在公交車上、地鐵上、食堂里還是在衛生間內,她都要見縫插針刷新一下自己的手機。然而,半個多月下來,小王的眼睛開始“抗議”了:眼睛干澀、脹痛、布滿血絲、眼周脹痛甚至容易頭暈。
小王把自己的遭遇在微博上一公布,立刻引來眾多“粉絲”的共鳴。原來,她的不少同學都有因為長時間使用手機或電腦而引起眼睛不適的經歷。記者近日從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眼科了解到,最近幾年來,因視疲勞前往該科就診的患者人數有增無減。
分析:手機拿太近眼睛易疲勞
如今許多電子產品內容都十分吸引人,不管是看手機還是玩iPad,很多人都容易不知不覺將電子產品拿得離眼睛很近。美國一本眼科雜志曾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在使用iPad等電子產品時,閱讀距離往往要比看書時的閱讀距離更短,而閱讀距離的縮短會使眼睛聚焦時的角度增大,進而造成眼睛睫狀肌收縮的幅度增大,時間一長,睫狀肌自然容易感到疲勞。
此外,電子產品與書本相比,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便是光線強。在較暗的環境下,人的瞳孔應該是比較大的,但在使用電子產品時,進入眼睛的光線會增多,從而引起瞳孔的自動收縮,這也容易帶來瞳孔括約肌的疲勞和目眩等不舒服的感覺。
光線:藍光可對眼底造成損傷
很多人都知道在太暗的環境下閱讀對眼睛不好,但事實上,太強的光線對眼睛也是不利的。“經常接受光線的照射,對晶狀體、眼底都可能造成一定損傷。”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眼科主任鄒玉平表示,去年10月份,他和他的同事開始致力于研究藍光對老年性黃斑病變的影響,結果發現,在藍光的照射下,視網膜感光細胞凋亡的比例會增大很多。
雖然我們從電腦、手機上看到的主要是白光,但白光其實是由很多成分融合而成的,其中包括了藍光。長期接受強光照射,會增加患白內障的機會。此外,電子產品在發射可見光之外,也可能發射紫外線、紅外線等其他波段的光,而紫外線已被公認會對眼睛造成很大的危害。
危害:黃斑病變難治愈與視疲勞相比,更讓眼科醫生擔憂的是黃斑病變的發生。鄒玉平解釋說,黃斑是視網膜上最重要的一個區域,由于它的感光細胞較多,對光線的感覺最為敏銳,一旦黃斑發生病變,不僅會影響視力,甚至連分辨顏色的能力也會受影響。
雖然老年性黃斑病變的人群主要是55歲以上的人群,但近年來患者人群有增加的趨勢。鄒玉平表示,這種疾病可使患者終身視力下降,甚至失明,而目前全世界對此病都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護眼小貼士:
1適當提供背景光
在使用電子產品時,首先不能使進入眼睛的光線太強,有些孩子怕父母發現,躲在被窩里看手機,在這樣對比太強烈的情況下,眼睛受到的傷害更大。
無論看電視還是電腦、手機,最好都將電子產品的亮度調節到感覺較舒適的程度,并為自己提供一定的背景光。背景光可以相對電子產品的光稍弱一些,但背景光源不能直對著眼睛照,也不能直接對著電子產品屏幕,否則會引起光的反射,造成進入眼睛的光線更多。
2保持距離,控制時間
除了亮度之外,使用電子產品的距離和持續時間對眼睛健康也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看書或手機時,33至40厘米是比較合適的閱讀距離,使用電腦時眼睛距離屏幕60厘米比較合適,看電視時則最好距離3米以上。
在時間方面,最好使用電子產品45分鐘(最多不超過1小時)就停下來,讓眼睛休息10~15分鐘,可以看看5米外的遠方,也可以閉目養神。
3兒童:警惕強光損傷眼底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除了可能引起近視外,也可能增加孩子以后發生視網膜黃斑變性的機會。盡管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多,但鄒玉平提醒說,不同波長的光對孩子眼底的損傷可能不一樣,對孩子近視的發生、發展也可能不一樣。
4老人:眼藥水別亂用
目前市面上消除疲勞的眼藥水大部分都含有散瞳劑,年紀大的人不能隨便使用,否則可能引起青光眼。此外,激素類眼藥水使用時也要謹慎,否則同樣也可能引起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