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最近,各地都在提倡超市設立臨界食品專區,北京市工商局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
界定保質期臨界,一能提醒商家避免過期銷售;二能提醒消費者注意食物即將到期,購買后盡快吃完;三能避免食物浪費;四能促進商家打折或贈送銷售。
購買臨界食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保質期快到的那一段時間,并不意味著食物不能食用,或者安全性已經下降,所以,如果愿意購買,購買時不必有心理障礙。
2在保質期之前,商場可以合法銷售。有任何質量問題,由生產者負法律責任。
3保質期不等于最后可食用日期。在保質期過后,也許一些食品從安全性角度來說仍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品質可能有某種程度的下降。比如說,冷-凍食品過期之后,致病菌可能沒有超標,煮后吃下去也不會造成不良反應,但由于存放時間太長,風味、口感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味道不新鮮,維生素含量有所下降,脂肪可能發生輕微氧化。又比如說,酸奶、乳酸菌飲料過期之后如果顏色、狀態、風味正常,仍可飲用,但其中活乳酸菌的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可能會失去部分保健價值。
購買臨界食品的建議
購買臨界食品后,一定要及時吃掉,不要讓它在家里儲藏很長時間。
任何食品都有一定的儲藏條件要求。一般來說,儲藏溫度越高,食品的保質期越短。比如說,食品在~18℃下能保存12個月,不等于在-8℃下也能保存這么長時間。反過來,降低食物的儲藏溫度,可以延長保質期。
哪些食品是消費者比較容易忽視其保質期的?
消費者比較容易忽視保質期和保質條件的是速凍食品和各種需要冷藏的食品。
冷藏食品往往并不能全程在包裝上標注的冷藏溫度下儲藏。如果消費者不提高警惕,覺得還在保質期內,不經加熱就直接食用,就有致病菌或細菌總數超標的危險,甚至可能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
速凍食品包裝都標注有在-18℃下能保存的時間,但實際上食品在運輸中和超市里不能完全保持穩定在-18℃下。商場里的冰柜是開口的,直接與室溫下的空氣接觸,還有很多人在翻動食品,所以速凍食品幾乎毫無懸念地會提前過期,風味、口感發生變化。因此,購買這些速凍食品時,不要到臨界期再買,還是買那些最新出廠的產品比較放心。
如果一種食品不能在規定的條件下儲藏,保質期就不準確了。比如說,酸奶明明應當冷藏,如果在室溫下出售,它的真實保質期就會大大縮短。
買快到保質期的折扣食品合算嗎?
食品購買得是否合算,主要是看它的品質和營養價值。如果一種食物營養價值很低,多吃不利于健康,那么不論它打多大的折扣,買來都不合算。比如說,糖果、糕點糖分、油脂含量過高,營養素含量太低,不能經常吃。如果因為商場打折、贈送而購買,回家之后甚至要催著家人趕緊吃,這樣就會降低全家的飲食營養質量,反而得不償失。
因此,購買天然、優質、營養素含量高的食物,才是最合算的。
小提示:有關臨界期食品的相關時間規定
標注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干等。
標注保質期6個月到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之類。
標注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裝并冷藏的熟食、速食米飯之類。
標注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滅菌包裝的肉制品、鮮雞蛋等。
標注保質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點心等。
標注保質期少于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飲料、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