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勤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寒,味苦、甘,人肝、胃經(jīng),具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的功效,在中草藥里屬清熱解毒類藥物。《本草正義》中記載:“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疔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yīng)驗;而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為捷效。鮮者搗汁溫服,干者煎服,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傳統(tǒng)上蒲公英多用于治療瘡疔、乳癰等癥。凡治瘡毒、疔毒,以新鮮的蒲公英搗爛,外敷患處,或單獨煎水內(nèi)服,皆有良效。
蒲公英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別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皮膚真菌,并有輕瀉和健胃的功效,而蒲公英浸劑則有利膽作用。
過去僅用于療瘡腫、化乳癰的蒲公英,近年來以其在消炎止痛方面的特效而得到廣泛應(yīng)用,堪稱中草藥中的“廣譜抗生素”。下面介紹蒲公英治病的五個方劑:
1治療痰熱郁肺
蒲公英15克,金銀花、魚腥草、黃芩、桑白皮各12克,生梔子、知母、浙貝母、瓜蔞仁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
2治療咽喉腫痛
蒲公英、板藍根各15克,黃芩、金銀花、枳實、梔子、瓜蔞皮各12克,浙貝母9克,甘草3克,水煎服。
3治療小便熱淋
蒲公英、忍冬藤、車前草各18克,金錢草、白茅根各15克,黃芩、金銀花、土茯苓、扁蓄、滑石各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4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
取蒲公英鮮品20克,雞蛋清1個,白糖少許。先將蒲公英搗爛,加入雞蛋清、白糖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每天敷1次。此法十分奏效,患兒敷藥后先覺局部有舒適、清涼感,繼而疼痛減輕,兩三天腮腫縮小,全身癥狀明顯改善,七八天能控制發(fā)熱并轉(zhuǎn)向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