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貽
有些患者服完中藥后,總感到效果不佳,埋怨中藥療效不好。其實根源可能不在中藥本身,反倒是在煎煮方法上。那么煎煮中藥需要注意什么呢?
親力親為煎煮中藥最好不要偷懶,應咨詢醫生后親自動手煎藥。
慎選容器煎煮中藥一定要用陶瓷類容器,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即使在高溫下性質也很穩定,不易與藥物發生反應;而且,陶瓷類容器受熱均勻,傳熱緩慢,水分不易蒸發。而金屬容器化學性質相對不穩定,容易與所煎中藥發生化學反應,降低藥效,有的還會產生毒副作用,對身體造成損害。
一般不需水洗一些患者認為,待煎中藥材多是一些樹皮、草根、花葉、礦物類物質,不干凈,于是買回后反復清洗。如果反復清洗和浸泡,藥物的有效成分會流失,特別是一些粉劑類藥物,如石膏、滑石、浮海石等,不僅不要洗,還應用紗布包好,否則其有效成分很容易全部流失。
不用熱水煎一些患者為了省時間,會選擇用開水或熱水煎藥,這也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樣會使中藥材外層組織緊縮,表面致密,藥材的有效成分難以滲出,影響藥液濃度,無法充分發揮藥效。
注意火候如果醫生沒有特別要求,一般是先用猛火燒開,再用小火慢煎,以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慢慢滲出。另外,要掌握好煎藥時間。芳香藥,如藿香、紫蘇、佩蘭等,煎10~15分鐘即可;礦物質類藥,如龍骨、牡蠣、石膏、代赭石等,煎的時間要稍長些,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加水適量很多患者煎藥時隨意加水,這樣也會影響藥效。一劑藥一般煎2次,早晚各煎1次,每次煎出藥液約200毫升,趁溫熱時服用,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