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反腐倡廉是各行各業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教育系統也不例外。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建立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長效機制,是包括教育行業在內的整個社會必須認真研究和探討的重大課題。羅旋的文章,也許對教育系統的反腐倡廉工作會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強調要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要求全面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長效機制,要以戰略眼光、改革精神、創新思路謀劃今后工作。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反腐倡廉在戰略上達到了新認識,對于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全面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創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設”這一新概念,并且把反腐倡廉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并列起來,成為黨的五大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凸顯了我們黨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的要求。這是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也表明我們黨對反腐倡廉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的反腐倡廉之路掀開了新的一頁。
五年來,我們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懲防體系建設呈現出科學謀劃、統籌安排、系統推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被稱為“反腐敗‘五年規劃”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強力推進,2012年建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的目標即將實現。五年來,我們黨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積累的基本經驗是: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加強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始終堅持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始終堅持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始終堅持開展專項治理,著力解決反腐倡廉建設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始終堅持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經過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反腐倡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方針、工作格局、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以及法律法規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反腐倡廉工作成效顯著。
但是,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我們必須繼續抓好《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工作規劃》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重點抓好繼續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宣傳、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等各項工作。與此同時,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好下一個五年規劃,是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基礎。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謀劃好下一個五年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目標和重大舉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而加強頂層設計是戰略選擇。從工程學角度來講,頂層設計是一項工程“整體理念”的具體化。推進懲治和預防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做好規劃,搞好頂層設計,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戰略管理”的高度統籌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各項工作,為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處于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地位,必須突出頂層設計,解決實際問題。要堅持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龍頭,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引領為支撐,加快推進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治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構建拒腐防變的廉政教育長效機制,構建管用適用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設長效機制,構建權力運行的綜合監督長效機制,構建深化改革、源頭治理的長效機制,構建糾風治亂的長效機制,構建查辦案件的標準化建設長效機制。
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是要深化改革。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財政體制改革等各項改革,建立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對分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權力運行機制,更有效防止腐敗現象發生。
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是要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的科學化水平。要加強反腐敗的體制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加強和改進監督檢查、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的措施和機制,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的工作績效。要加強對重點環節、重點部位權力行使的監督。加強民主建設,深入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公用企(事)業單位公開,促進權力在陽光下公開運行。
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是要對黨內民主集中制的實施程序,作出頂層設計,健全完善相應的管理體制、問責機制和具體操作規程。即明確界定書記與全委會、常委會及其成員、各部門的職責和權限,確定哪些工作應由集體領導,哪些工作應由個人負責;明確規范行權程序,如“三重一大”的哪些事項必須上常委會,以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進行討論表決,在決策、執行、監督等主要環節怎樣防控風險,如何編制并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圖;明確規定監督主體,問責措施及監督結果的剛性應用等等。還應充分利用好常委會、全委會、黨代會以及黨組織“三會一課”等組織制度平臺,不斷擴大黨內民主,在黨內大力營造敢講真話、暢所欲言的良好政治氛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強化對權力的制約,根治一些領導干部不想用民主、不敢用民主、不會用民主的執政缺陷。
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是要封堵權力尋租空間,并以重典加大腐敗成本。要特別加大腐敗行為的查處概率,特別加大腐敗行為的成本和風險,以使腐敗行為真正成為低收益、高成本、高風險且不能為、不敢為的行為。鑒于國家公職人員的職業發展、社會聲望、人身自由及其既得利益和遠期利益(包括為其家人謀取的非法利益),都屬于人生的重要成本,因此,在適用法紀刑律時,就應針對這些人生成本予以從重剝奪,并對案情予以公開審判和廣泛披露,不僅使其傾家蕩產,而且還要身敗名裂。另外,在查辦大要案的同時,應抓大不放小,要以性質定懲處,以數額量幅度,既保持對腐敗行為的零容忍,又防止犯小錯的干部越陷越深。
注重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是要善于運用科技手段。“熟人社會”、“人情文化”對制度具有巨大的消解作用,這是我國反腐敗斗爭面臨的一大難題。制度執行中往往會面臨家屬情、同學情、老鄉情、同事情等一系列人情因素的干擾,消解制度執行力,也使權力行使者面臨兩難選擇。只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權力行使的公開化、透明化和標準化,最大限度地壓縮自由裁量權,筑起抵御人情文化侵蝕的“防火墻”,才能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從而使制度的剛性約束逐步內化為權力行使者的道德約束,使其“不能為”、“不敢為”、“不愿為”。 傳統監督方式由于受到時間、地域、體制等因素的限制,監督效果難以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電子監察系統和業務系統的協同構建,突破了傳統監督方式的時空局限,拓展了監督領域和范圍,把現代科技手段嵌入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通過大量信息數據在系統之間高速傳遞和相互印證,進行實時監控和有效預警,使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能夠有機結合,實現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嵌入式監督,從而實現從權力結構配置到權力運行監督再到信息化防控的流程全覆蓋,不斷提升監督效能。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廣播電視臺)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