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喜 薛明 楊愛萍
〔關鍵詞〕 教師心態;寬容;平和;探求;感恩
〔中圖分類號〕 G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40—01
當今社會,學生成績、績效工資、安全責任、職稱評審等一系列的“緊箍咒”,讓教師這一職業凸顯出高危性和艱難性;焦慮、抑郁、失眠等亞健康狀態的悄然來襲,也讓教師這一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各種洶涌的壓力下疲憊不堪。這樣的狀態使得教師在處理教學問題時,往往缺乏耐心、冷靜思考和科學應對的能力,遇到問題時也不能用平和寬容的心態處理,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因此,教師心態的調整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為人師者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處理好各種問題。
一、悅納自我,寬容他人,對己對人常懷一顆寬容之心
一個人如果不能原諒自己的過失,悅納自我,那他就無法真正擁有自尊和自信,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心胸寬廣的,既能悅納自我也能寬容別人,以此贏得學生的尊敬,進而做到為人師表。
例如, 對于“問題學生”,傳統的做法是“先入為主”,由于潛意識里認定他們是班里的不穩定因素,但凡出現混亂,認為肯定與他們有關。其實,這只是武斷地臆測,很多情況并非如此。有一次晚寢檢查,我剛推開男生寢室的門,一盆涼水兜頭而下,隨即所有學生哄堂大笑。我發現平日的“問題學生”小虎很不自然地笑了笑后就低下了頭,便斷定是小虎所為。可是批評他時,他卻一反常態,拒不承認是他所為,且頂撞我是“印象主義”,同宿舍的其他同學也紛紛圍上前來,為小虎開脫。最后還是室長解開了謎底:今天是愚人節,同學之間搞惡作劇,當時小虎不僅沒有參與,還奉勸別的同學不要行動,不料讓我這個班主任接受了“洗禮”。了解真相后,我誠懇地向小虎道歉,并對惡作劇的同學表示寬容,寢室里的氣氛隨即活躍起來。
二、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常葆一顆平和之心
如果教師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能做到不追名逐利、不被金錢地位所惑,那將達到很高的境界。多一分平淡便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浮躁就少一分失落。常保一顆平和之心才會自覺抵制各種欲望和誘惑,使心境常處于愉悅和諧的狀態中。如,面對績效工資的差距、職稱評審的失意,若是換個角度思考,心情就會大不一樣。我們可以這樣想:績效工資高是因為透支了更多的健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工作具有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不允許急功近利,以一顆平和之心去待之,才有可能收獲成功和驚喜。
三、樂觀生活,勇于嘗試新事物,對生活常持一顆探求之心
有人不愿選擇當教師是因為教師生活單調枯燥。的確,教學工作有其規律性和嚴格性,作為教師,不該囿于教學生活的圈子,應與時俱進,勇于求新。假期旅游、參加各種培訓,給自己充電,都是不錯的選擇。業余時間參加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使自己常處于開心愉悅的狀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境,這樣可以化解來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過去和兒子交談,他總是說我“老土”。為了摘掉這頂帽子,我在課余時間閱讀了很多學生刊物,課間盡可能多地和學生們交流,還和大家網上聊天,現在和兒子談話時,動不動“蹦”出幾個流行的詞語,他再也不說我老土了,我們之間的溝通也更容易了。
四、修身養性,厚德載物,對生活的饋贈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心懷感恩的人總能從事物的積極面看到希望,以陽光的心態笑對人生。學生在演講中譽我們為“恩師”,換個角度思考,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樂趣也離不開這些學生,其實,我們應該稱他們為“恩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真正尊嚴,并不是來自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肯定和尊重。當我們故作有尊嚴,甚至不惜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放下自己的身段,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并隨時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和人格時,學生會把他們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教師的尊嚴豐碑便也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了。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