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
〔關鍵詞〕 美術教學;美術鑒賞;藝術素養;業務水平;
教學模式;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60—01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其作為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增強藝術素養,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美術鑒賞”成為了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這既為美術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對廣大高中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教師該如何更好地開展美術鑒賞教學呢?筆者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和業務水平
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要想順利開展鑒賞教學,應不斷地提高自身藝術素養和業務水平。可通過閱讀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并經常參觀美術館、書畫院舉辦的美術作品展覽,以從多種渠道獲得美術信息;關注當代美術的發展動向,了解當代美術的特點,學會鑒賞,學會評論,并積極思考,應在與他人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加深對美術的理解。此外,還可通過上網查閱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多運用講解、討論、比較等方式來開展教學;鼓勵學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種形式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收集、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利用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調查、考察等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合作式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落到實處,而且也使教學模式從 “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
三、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的基本原則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深學生鑒賞理解。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鑒賞某一件美術作品,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機會,加深他們自身對作品的理解,使學生學會從美術與自我、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科學、美術與政治、美術與經濟、美術與宗教、美術與歷史等方面認識美術的價值和作用;聯系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征;運用美術術語及通過造型、表演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2.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鑒賞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是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的前提。如,在進行中國現代繪畫作品鑒賞時,以著名油畫《父親》為例,教師可在上課之前,把臨摹好的一張《父親》的素描掛在教室中,通過形象的畫面,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而后適時地為學生介紹相關的作者、創作背景及所表現的內容和技法特點等,使他們感到該作品中所蘊涵的豐富情感,并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感人的父子圖片使學生認識到父親的苦和累,教育學生要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做,則激發了學生美術鑒賞的興趣,為上好美術鑒賞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搜集素材。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并適時給予學生啟發、引導。如,在進行中國民間美術作品鑒賞前,可讓學生到農村、社區去搜集舊的年畫、剪紙、刺繡素材等,讓他們親身感受民間藝術作品的魅力。這樣做,學生不僅能受到質樸、實用的民間藝術的熏陶,而且會被民間藝人的淳樸、誠摯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動。在教學過程中,則可組織學生交流有關心得、感受。其間,教師看似講得少了,但任務并不輕松。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要認真查閱與研究相關資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從容地進行指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歷與審美經驗去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