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煒
繞口令是一種語言游戲,通過聲、韻、調極易混淆的字交叉重疊成句子,要求一口氣急速念出,讀快了容易發生錯誤。繞口令讀來回環往復,饒有趣味。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對聯里,也有類似繞口令的對聯,即繞口聯,它把兩個以上讀音近似的字放在一副對聯中,內文交錯反復,讀時倍感拗口,別有一番風趣。
“媽媽騎馬,馬慢,媽媽罵馬;妞妞哄牛,牛擰,妞妞擰牛。”這便是一副典型的繞口聯,同音異義,讀起來十分繞口。
宋代一學者游西湖時,曾出一上聯:“游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睋f大文豪蘇軾聽說后,總想對出下聯,但終未對出,此聯一直是孤聯。后來南宋理學家朱熹在福建任建陽知府時,路經南平,得一罕見的景泰藍古瓶,忽有所得,便對出下聯:“過南平,買藍瓶,藍瓶出南平,難得藍瓶?!?/p>
清乾隆年間,有父子二人同于戊子年考中進士,有人為此寫了這樣一副上聯:“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薄案浮?、“戊”聲不同而韻同,讀快一點,“父”與“戊”就有些拗口。據傳,下聯是大學者紀曉嵐所對:“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編者注:司徒為古代官名)“師”、“司”的特點與上聯相似,讀快一點,即可產生同樣效果。
清末洋務派首領李鴻章在操辦北洋水師時,有一年冬天去威海衛視察,看到水兵正在水中砸冰,即興出了上聯:“冰凍兵船,兵打冰,冰開兵走。”士兵們一時對不出下聯,都愣在那里。這時,一個士兵見一提水的尼姑從遠處走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弄臟了衣服,靈機一動,對出下聯:“泥污尼姑,尼洗泥,泥凈尼回。”
還有這樣一副諧音繞口聯也很有趣:“爹打弟,弟滾地,嫂嫂燒苕哄地弟(注:在地上打滾的弟弟);姐呼雞,雞藏箕,叔叔豎黍(注:將黍稈豎起來晾干)驚箕雞?!贝寺撛S多字的音韻相同,讀上去頗有些拗口,加上巧用頂真、疊字、疊韻等修辭手法,從而使聯語音韻婉轉,如不見文字單憑聽讀音,非常深奧難懂。
(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