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健驊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在袁世凱生前就是國務總理,此時仍擔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一職,他以北洋正統派首領自居,依附日本軍閥,掌握軍政大權,與黎元洪分庭抗禮。黎元洪不想當個無權的傀儡總統,由此便出現了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和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府院之爭”。
黎元洪就任大總統后不久,任命伍廷芳擔任外交總長。一次,伍廷芳對黎元洪說:“大總統,無毒不丈夫,依我看,不如免去段祺瑞的總理之職。”
“這個?”黎元洪考慮再三,要當個名副其實的總統,就必須冒風險搬開段祺瑞這塊絆腳石。他牙一咬,心一橫,接受了伍廷芳的建議。1917年5月23日,黎元洪以大總統的名義詔告天下,罷免段祺瑞的國務總理之職,讓外交總長伍廷芳代署國務總理。
黎元洪的這招是段祺瑞始料不及的,他不得不交出總理印信,無奈地離開了北京,跑到天津避難。一到天津,他就發動在各地當督軍的皖系親信,讓他們抗拒黎元洪的總統令。
5月27日,黎元洪任命李鴻章的侄兒、參政院參政兼審計院院長李經羲為國務總理。李經羲審時度勢,認為總理一職是個燙手山芋,一直待在青島,不到北京上任,總理一職仍由伍廷芳代署。隨后,安徽、河南、浙江、山西、山東、陜西、福建、奉天、直隸和黑龍江等擁護段祺瑞的省則紛紛宣布獨立,說總理任免不合法,要求恢復段祺瑞的總理職務,并揚言要武力進兵北京,推翻黎元洪政府。
面對段祺瑞集團的發難,黎元洪著急了。為了保住自己的總統位置,他想到了時任定武上將軍、長江巡閱使,號稱十三省大盟主的“辮帥”張勛。張勛當時手握重兵,曾拍著胸脯向黎元洪表示:“黎大總統是個好人,忠厚長者,如果你有什么難處,我一定幫你。”而且張勛和段祺瑞的私交也不錯,黎元洪想讓他進京“保駕”,并幫忙調解一下他與段祺瑞之間的矛盾。
張勛是個忠于清廷的頑固遺少,所以他手下的“定武軍”在袁世凱時代就一直沒有剪去辮子,被時人稱為“辮子軍”。6月7日,張勛以調解黎、段沖突為名,帶著自己的10營4300多名“辮子軍”馬不停蹄、晝夜兼程北上,14日抵達北京。
黎元洪原想只要搬來張勛,自己腰桿硬了,就可以和段祺瑞斗法了。可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張勛一進京就尋找機會復辟清朝帝制,搬來的救星竟然成了災星。為了復辟帝制,張勛以武力脅迫黎元洪3天內解散國會。黎元洪無可奈何,只好答應照辦。按當時的法律,總統簽署的命令,必須有國務總理簽章才行,否則一律無效。黎元洪被迫同意解散國會,但伍廷芳堅決反對。
在黎元洪萬分為難之時,有人給他出主意,說既然伍廷芳不肯署名蓋章,張勛又威逼太甚,不如另找個閣員代替伍廷芳簽章。人人心知解散國會是張勛籌謀復辟帝制的前提,做這件事情是要遭千古唾罵的,所以誰也不肯出面。這時,步兵統領江朝宗挺身而出,大大咧咧地對黎元洪說:“我來給大總統解這個圍吧。”黎元洪一聽喜出望外,命令伍廷芳立即交出總理印信。
可黎元洪沒想到伍廷芳竟是一根筋,一聽黎總統讓他交出總理印信,頭搖成了撥浪鼓,死活不同意。
常言道,買賣憑秤,做官憑印。沒有印信,就無法實施總理的權力。江朝宗是個急性子,也不顧及官場慣例,直接跑到伍廷芳宅院張口索要總理大印。伍廷芳氣得說不出話來,閉門不見。江朝宗吃了閉門羹仍不死心,就把軍隊的樂隊調來,列隊示威,軍號鼓樂響個不停。然后又派騎兵圍著伍宅奔跑,吵得里面的人根本無法入睡。快到天明時,他又叫兵士在門外堆積木柴,點燃了一堆大火,火光沖天。煙霧騰騰中,他聲稱再不開門交印就要縱火燒宅了。伍廷芳的家人見此情形,勸伍廷芳說:“現在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和江朝宗這樣的人無理可講,把印給他算了。”伍廷芳一個70多歲的老人,經過一夜折騰已是筋疲力盡、氣喘吁吁,只好戰抖著聲音叫兒子打開門把總理大印扔出去。江朝宗一下子撲過去,抱起大印,喜滋滋地登車直奔懷仁堂總統府,此時天已大亮。
在總統的辦公桌上,解散議會的命令已經簽署完畢。江朝宗到達后,立即履行總理職責,在總統的命令后加蓋了國務總理的大印,并龍飛鳳舞地署上了“江朝宗”3個大字。這時,黎元洪站起來和江朝宗親切握手,再次表達謝意。江朝宗心里像吃了歡喜坨一樣,屁顛屁顛地等待黎總統宣布由他擔任總理。可江朝宗沒想到,他一口咬了個豬尿泡,空歡喜了一場!黎元洪仍然以未到任的李經羲為總理,把他給晾在一邊。黎元洪覺得,李經羲與北洋系統掌握實權的各省督軍關系較好,更重要的是,李經羲任云貴總督時,張勛曾是他的部下,多少可以約束一下張勛。
而李經羲也是一只老狐貍,他心里明白,擁戴段祺瑞的各省督軍肯定不會買他的賬,一個個正高嚷著要打進北京城,趕走黎元洪。他怕自己成為黎元洪、張勛的替罪羊,又躲進天津的租界不去上任。黎元洪催促了幾次,他都以病為由推脫。
張勛親自跑到天津租界,“老督帥!難道你連我張勛都信不過嗎?”好說歹說,總算說動了李經羲,并陪同他乘專列來到北京。
一到北京,張勛便和李經羲攤了牌:“老督帥,現在機會來了,我們要充分利用您的威望和忠心,一起奉還大政給皇上啊!”
李經羲心里一驚,他沒想到張勛這么快就露出了狐貍尾巴,他這哪里是扶持自己當總理,分明就是在拉自己上賊船啊!但事已至此,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李經羲連聲說:“一切就按張督帥的意思辦。”
7月1日,張勛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率領劉廷琛、康有為等人在養心殿叩見清遜帝溥儀,舉行溥儀重新登位大典,北京的大街小巷又飄起了大清朝的龍旗。
而此時的黎元洪,心知張勛是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日,自己在這次“府院之爭”中算是徹底失敗了,段祺瑞肯定會借張勛復辟之機進京主政。他思前想后,于7月2日清晨秘密簽署了最后一紙總統令:免去李經羲的總理之職,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緊接著,他抱著總統大印,倉皇躲進了東交民巷的日本使館里。這天下午,害怕引火燒身的李經羲也易容化裝成運煤工人,坐上一輛煤車,急匆匆南下直奔上海避居。
翌日,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向北京進發,12天時間就趕跑了張勛的“辮子軍”,結束了張勛復辟的鬧劇。
這天早上,重新坐上總理寶座的段祺瑞,看到江朝宗挺著個大肚皮來國務院點卯上班,氣歪了鼻子,立即以江朝宗參與張勛復辟之罪,下令免去他的步兵統領一職。江朝宗在同僚的譏笑聲中走出國務院大門時,發出一聲長嘆:“狗咬狗,兩嘴毛!想不到‘府院之爭一月換了仨總理,倒霉的卻是我這個行使了一分鐘總理權力的步兵統領!”
(壓題圖: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