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偉(據談話整理)

海峽西岸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3月8日,國務院出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福建要“在更高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為東部沿海開放省份和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省份,福建“更高起點”的發展之路,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央將《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寫入了“十二五”規劃,使海西戰略正是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對于福建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這是繼2009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之后的又一重大舉措,是福建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時期,著眼于進一步完善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著眼于服務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我們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為動力,把學習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與福建實際結合起來,提出要“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的總體要求,注重轉方式調結構,注重謀先行推先試,注重保民生聚民心,注重抓黨建促發展,做好福建各項工作,不斷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推向前進。
這一戰略決策,使福建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獲得了一個清晰定位: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區、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這一發展定位,不僅能夠充分發揮福建省山海兼備、區位特殊、資源豐富的綜合優勢,還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和祖國統一大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增強了我們努力向國家新的經濟增長極邁進的信心決心。
在福建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上,與會代表全票通過《進一步貫徹實施海西發展規劃的決定》,決心“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這不僅是全體黨員和全省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新企盼,也體現了全省凝心聚力、心齊氣順勁足的精神風貌。
我們理解,更高起點,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圍繞發展目標,認真查找差距,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大發展。當前,在海西發展的關鍵時期,能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破解難題,推動發展,關鍵取決于思想解放的力度。徘徊不前,瞻前顧后,時機再寶貴也會喪失;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機遇再難得也會錯失。更高起點,要求我們樹立“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發展意識、“把握先機,領先一步”的機遇意識、“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憂患意識。
更高起點,就是要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福建在更高起點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我們要抓住國際產業調整轉移和生產要素優化重組的有利時機,加快形成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推動福建有效吸引、集聚、整合創新資源,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更高起點,就是要進一步做好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突破口,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和創新驅動,以增量帶動結構優化、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進一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益。
當前,福建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發展正處在動能加速釋放、經濟總量蓄勢突破的關鍵時刻,也處于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發展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關口,實現“更高起點”發展的思想基礎、物質基礎已經具備。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項目建設方面,一再強調“寧可少一點,也要好一點;寧可少一點,也要實一點”,不走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不能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要注重民生優先。
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出福建發展最關鍵、最緊迫、最重要的環節,概括起來就是“實現兩大突破,增創兩大優勢,致力兩大提升”。

泉港石化城
實現兩大突破:一是重點突破“三群”聯動。產業群、城市群、港口群是壯大區域綜合實力的關鍵,“三群”聯動發展是福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突破口。我們注重抓龍頭、鑄鏈條,全力推進央企、外企、民企“三維”項目,培育大企業、發展大產業,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產業群;著力構建福州和廈漳泉兩大都市區,福州大都市區按照統籌規劃、統籌布局、統籌建設、統籌管理、統籌政策的總體思路,推進周邊縣(市)“同城化”發展,形成以區域中心城市為骨干,以中小城市為基礎的城市發展體系,廈漳泉大都市區推動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基本公共服務、產業融合、要素市場建設一體化,加快推進同城化進程;實施省內跨行政區域港口整合,科學定位、統一規劃、有序開發,推動建設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的海西港口群。二是重點突破縣域經濟。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不僅關系到強省,更關系到富民。我們提出,處于沿海產業集中發展區的縣域,要發揮港口和產業基礎優勢,形成大產業、大物流和大港口的發展格局。處于交通軸線上的縣域,要充分利用基礎設施條件,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形成沿大通道、大樞紐分布的新增長點。具有自然資源優勢的縣域,要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集中力量推進資源深加工,培育集開采、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和產業基地,不斷提高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增創兩大優勢:一是增創對臺合作新優勢。我們認為,先行先試沒有“天花板”。對我們來說,要敢于探索、積累經驗、走在前面。要爭取對臺經貿合作有新突破,閩臺交流交往有新成效,平潭開放開發有新進展,真正使我省對臺的經貿獨特優勢成為競爭優勢。二是增創改革開放新優勢。以紀念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為契機,全面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深入推進改革攻堅,繼續發揮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深入實施大開放戰略,廣開合作大門、廣交天下朋友、廣聚四方資源、廣泛借智借力,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開放格局。樹立“環境是第一競爭力”的理念,優化政務環境、美化生活環境,推動建立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成為全球汽車玻璃行業第二大供應商
致力兩個提升:一是致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們強調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金融支持、財稅優惠、資金扶持力度,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注重原始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企業提高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二是致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我們始終強調要像抓經濟發展一樣抓民生工作。2010年全省各級財政民生支出近1100億元,增幅高于經濟增長近6個百分點。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我們堅持“確保任務落實,確保建設質量,確保分配公平”,2011年國家分配給我省的保障房工作任務25萬套,為了確保完成國家規定的建設任務,我們分解下達了27萬套,目前綜合開工率92%。建立與物價指數掛鉤聯動的財政補貼和救助機制,減少和避免因物價上漲而影響居民特別是困難群體的生活質量。重視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執法和專項整治,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根據《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提出了“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入全國前列”的目標,我們提出要把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主攻方向,強化政府責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貼近群眾需求、有重點地發展公共事業,促進社會公平、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先行先試,是中央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最大的政策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先行先試”這四個字。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開放開發,是中央著眼于全國工作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我們把平潭開放開發作為海西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我們的目的是建設兩岸人民“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共同家園”,要達到這個目標,沒有現成的模式,只有在體制機制上創新。我們明確提出,平潭要建成綜合實驗區,而不是再建成一個地級市,目的是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發揮綜合實驗區的優勢和作用。我們賦予其設區市及部分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從人才、資金、項目、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在“五個共同”方面,我們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首先是共同規劃。我們面向全球招標,日本、英國、德國、中國臺灣等四家設計機構中標并全面參與了平潭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目前已上報國務院審批;鼓勵臺灣各類主體參加開發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相繼推出;第一家由臺灣企業投資的科技產業園動工建設,與臺灣合作舉辦的福建海峽學院2010年招收第一批學生,兩岸聯手共建的“信息保稅港”加快推進;招聘臺灣專才參與管理等等。我們以“一天一個億”的速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平潭海峽大橋、漁平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投入使用,海峽大橋復橋以及上島高速公路和鐵路開工建設,澳前客滾碼頭對臺通航工作穩步推進。現在的平潭,正以“一天一個樣”的面貌展現著活力。
實現福建在更高起點上發展,必須先行先試,我們認為要重點做好六個“著力”:著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共贏;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著力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著力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之區、改革開放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

仿佛一夜之間,中國乃至世界涂鍍板市場的格局就被徹底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