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閩加 王勝林 董耀榮
(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醫院,上海 200120)
休克是人體受到各種有害因素侵襲后,出現心排量不足,有效循環血量明顯減少或周圍血流分布異常引起周圍組織器官的灌注不足,氧輸送不能滿足組織代謝需要,導致組織缺氧、代謝障礙和細胞受損的臨床綜合征。筆者應用參附注射液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急診留觀的120例患者,西醫診斷符合《現代急診內科學》中休克診斷標準[1],中醫辨證標準按照文獻[2]執行,符合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口唇紫紺、脈搏細弱而數等主要診斷要點。120例均為病情相對平穩的輕、中度休克患者。排除精神異常及不愿合作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病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32~81歲,平均70.30歲;其中感染性休克23例,心源性休克3例,失血性休克11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3例,過敏性休克7例,神經源性休克3例。 對照組 60例,男性 36,女性 24例;年齡 31~83歲,平均69.12歲;其中感染性休克20例,心源性休克5例,失血性休克1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6例,過敏性休克7例,神經源性休克2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病因治療,各組均給予吸氧、液體復蘇、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止血、皮質激素等對癥處理,并根據情況調整用藥,如減少或停用影響血壓、電解質的藥物等。升壓藥使用多巴胺40~6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常規劑量2.5~10 μg/(kg·min)維持泵入。 治療組加用參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51020664)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靜脈滴注,24 h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 (1)兩組均常規心電監護,血壓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尿量監測及常規血、尿生化指標監測。(2)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患者取仰臥位,按方向把8個電極粘敷于頸部和胸部,監測記錄全部16項參數,選擇其中每搏輸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肌加速度指數(ACI)、胸液成分(TFC)、外周血管阻力(SVR)作統計學分析。
1.4 療效標準[2]臨床治愈:用藥后血壓回升,休克改善,癥情穩定。顯效:用藥后3 h內血壓回升,12 h內休克改善,24 h內癥情穩定。有效:用藥后3 h內血壓回升,24 h內休克改善。無效:用藥后血壓不回升,休克不改善。血壓回升指收縮壓較治療前升高≥20 mmHg;休克改善指脈搏有力,收縮壓>80 mmHg,脈壓差>20 mmHg,指壓再充盈時間<3 s,神志轉清,肢端回溫,尿量>30 mL/h;癥情穩定指停藥后血壓和癥狀穩定改善。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所有資料均錄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顯示兩組總有效率相當(P>0.05),臨床治愈率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對血壓、心率、尿量的影響 見表2。結果示治療后,兩組血壓均明顯上升(P<0.01),心率明顯下降(P<0.01),尿量顯著增加(P<0.01)。兩組心率、尿量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血壓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血壓、心率、尿量比較(±s)

表2 兩組血壓、心率、尿量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收縮壓(mmHg) 心率(次/min) 尿量(mL/h)治療組 治療前 23.81±7.18(n=60) 治療后 48.65±19.51*對照組 治療前 22.14±8.21 63.24±12.17 130.00±18.14 90.48±15.30*△ 103.00±11.71*62.32±10.91 128.00±20.82(n=60) 治療后 45.81±15.20*81.70±13.72* 109.00±12.63*
2.3 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 見表3。結果示治療后,患者心排血量(CO)、每次心搏量(SV)有顯著升高(P<0.01)。 胸腔液體量(TFC)、外周血管阻力(SVR)有顯著下降(P<0.01),加速度指數(ACI)無明顯變化(P>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患者 CO、SV 升高顯著(P < 0.05),SVR 下降明顯(P < 0.05),ACI、TFC 無明顯差異(P>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1例發生口干,囑患者適當飲水后緩解,1例心悸,1例胸悶。對照組2例發生心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s)
組 別CO(L/min) SV(mL) SVR ACI TFC(mL)治療組 治療前(n=60) 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3.12±1.14 41.61±10.12 1829.80±428.13 4.62±1.21*△ 58.63±11.72*△ 1257.60±507.53*△2.81±0.94 40.40±11.84 1869.10±486.84 69.32±15.94 58.31±18.23 74.60±17.53 49.52±17.73*68.62±14.86 60.20±15.72(n=60) 治療后3.90±0.82* 51.23±12.64* 1476.21±403.23*73.55±18.33**48.20±20.42*
休克屬中醫學“厥脫證”范疇,是陰陽離絕的前兆,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西醫治療本病除病因治療外,主要采用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但不良反應較大,有時減量或停藥困難,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附注射液源自明·方賢《奇效良方》之古典名方參附湯,古代醫家每每用于搶救厥脫重癥。現代研究證實,參附注射液內含去甲烏藥堿、去甲豬毛菜堿、人參皂苷等成分。其中去甲烏藥堿是β受體激動劑,能明顯加大心肌細胞搏動頻率和幅度,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升高血壓,去甲豬毛菜堿對α、β受體均有興奮作用,能明顯升高血壓,并能降低冠脈、腦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冠脈和腦血流量。本品還能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與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壓藥同用,可加強升壓效果及減少對升壓藥的依賴,使血壓恢復正常并保持穩定。動物實驗表明,參附注射液對家兔缺氧型心跳驟停模型平均動脈壓具有積極的穩定和提升作用,同時,可縮短平均動脈壓恢復時間,有利于心肺復蘇的成功和復蘇后的維持[3]。有臨床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對老年患者的循環功能具有明顯的穩定作用[4-5]。中醫學認為,休克患者脈微欲絕,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為陽氣暴脫證,人參大補元氣,附子溫腎壯陽,腎陽為陽氣之根,因此參附湯具有益氣回陽救脫之功效。《本草經疏》言“人參能回陽氣于垂絕,卻虛邪于俄頃”,《本草經讀》說“附子味辛氣溫,火性迅發,無所不到,故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筆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參附注射液治療組24 h臨床治愈率顯著提高,可能有以下兩方面因素:一是其具有良好的升壓作用;二是與多巴胺有協同作用,使多巴胺升壓效果增強而持久。由此推測可能是參附注射液穩定、加強了多巴胺(及其他藥物)的升壓效果。所以,參附注射液在休克的搶救治療中與多巴胺相輔相成,從而收到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其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1]陳國偉.現代急診內科學[M].2版.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6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黃煒,何明豐,劉紹輝,等.參附注射液對家兔缺氧型心跳驟停模型平均動脈壓的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3):5.
[4]施沖,劉中華.參附注射液在老年患者腰麻中對循環的穩定作用[J].廣東醫學,2003,24(9):1008-1009.
[5]陳匡,郭卉.參附注射液穩定休克患者血壓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5):73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