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農 周紅衛
(四川省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 宜賓 64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高,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筆者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中醫人參蛤蚧散治療COPD。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本院診治的COPD患者6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齡40~82歲,平均59.62歲;病程6~25年,平均15年;均符合 COPD診斷標準[1],合并冠心病 28例,合并高血壓 22例,有糖尿病史 7例,高黏血癥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3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痙化痰、改善肺功能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益氣活血、補肺納腎,佐以活血化瘀之劑,方選人參蛤蚧散加味:人參150 g,蛤蚧2 對,紫河車 100 g,黃芪 200 g,莬絲子 100 g,川貝母 50 g,當歸50 g,山茱萸肉 100 g,百合 100 g,三七 150 g,丹參 100 g。諸藥共研細末,早晚分服,每次15 g。兩組均治療1個月為1療程,治療3個月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方法 觀察癥狀、體征、肺功能改善情況及發病頻率及發病程度。
1.4 療效標準[2]顯效:癥狀及陽性體征消失或明顯減輕,肺功能改善。有效:癥狀好轉而體征改善不明顯或體征不變。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或病情惡化。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COPD是一種慢性氣道異常炎癥性疾病,其長期反復發作,使支氣管黏膜增厚,肺結構被破壞,導致通氣功能障礙,由于長期慢性缺氧,致循環障礙,最終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和低氧血癥。
從COPD臨床表現及病情演變過程來看,屬中醫之“哮證”、“喘證”、“肺脹”范疇。中醫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多因久病肺虛,肺之主氣功能失常,肺氣壅滯,導致肺氣脹満,不能斂降。發病之初,反復感受邪氣,導致肺氣失宣,發病日久,肺氣漸虛,邪氣不去,邪氣瘀久,傷及正氣,導致病情反復發作。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久病肺虛及腎,腎不生水,致腎氣衰憊,肺不主氣,腎不納氣,則氣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難續,吸氣尤為困難,動則更甚。肺病及脾,脾為后天之本,也為生痰之源,子盜母氣,脾失健運,則可致肺脾兩虛,肺虛治節失職,或腎虛命門火衰,均可病及于心,使心氣心陽虛衰,心脈瘀阻。由于病情遷延日久,損傷正氣,臟腑氣血功能紊亂,致氣機郁滯,痰阻氣道,痰瘀互結。中醫認為“久病必虛,久病必瘀”,因此,COPD整個病理存在著氣虛血瘀、脾肺腎不足證候,治療宜益氣活血、補肺納腎、化痰平喘。方中人參大補元氣;蛤蚧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黃芪大補脾肺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切中“因虛致瘀”之機;更用當歸益血和營,如此則陽生陰長,氣旺血生;丹參、三七活血化瘀;莬絲子溫補三陰以益精髓,其性柔潤,故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暨益陰精又助腎陽,使陽生陰長。紫河車補肺納腎;川貝母化痰下氣,百合味甘,具有養陰潤肺的功效;山茱萸肉補腎固精;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補肺納腎、化痰平喘之功。
據研究表明,黃芪、人參可激活免疫功能[3],并有降解、清除細菌內毒素的作用;三七、丹參活血化瘀,能改善微循環,抑制毛細血管纖維增生,促進組織細胞的修復和再生,這對改善肺的通氣功能大有益處。因此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藥補肺納腎、活血化瘀、化痰平喘治療COPD患者,可明顯改善肺功能,改善組織器官缺氧狀態,降低發病頻率及減輕發作程度,使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改善尤為顯著,患者住院次數明顯減少,使COPD的望獲得更大益處。因此,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用中藥益氣活血、補肺納腎、化痰平喘法治療COPD,可明顯改善肺功能,改善組織缺氧狀態,治療效果較單純使用西藥更佳,并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
[3]張善玉,樸惠順,申英愛.黃芪多糖與人參總皂苷聯用的免疫調節作用初步研究 [J].中國藥房,2005,16(2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