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飛 趙 標 焦常新 付耀武 史玉虎 付立彪
(安徽省太和縣中醫院,安徽 太和 236607)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屬中醫學“中風病”范疇。腦出血導致的昏迷在ICU較為常見,因患者腦出血量大,并發癥多而使致死率及病殘率增加。筆者對腦出血昏迷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復方制劑醒腦靜注射液靜滴,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收治急性腦出血昏迷患者66例,中醫辨為中風之中臟腑-痰熱內閉證,主癥為神昏,鼻鼾痰鳴,肢體強急,項強身熱,躁擾不寧,肢體抽搐,舌質紅絳,苔黃膩,脈弦滑數。均符合2006年《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試行)》[1],并經頭顱 CT證實,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8分。66例中男性 36例,女性 30例;年齡32~83歲,平均61.30歲。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3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綜合治療,如脫水、降顱壓,防治腦水腫,營養腦細胞等。治療組另予醒腦靜注射液(大理藥業有限公司生產)20 mL兌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滴,每日1次。連用2周觀察療效。
1.3 療效標準 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執行。顯效:肌力恢復到Ⅱ級以上,言語功能基本恢復,生活部分自理。有效:肢體肌力提高1~2級,言語功能有所恢復。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另觀察兩組平均有效時間(即每組有效病例療效達到有效的平均時間)、平均顯效時間(即每組顯效病例療效達到顯效的平均時間)。
見表1~表2。結果示兩組療效差異顯著(P<0.05);平均有效時間、顯效時間比較差異亦顯著(P<0.01)。
中風病是由于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癥。依據腦髓神機受損程度的不同,有中經絡、中臟腑之分,臨床表現為不同證候。腦出血昏迷,屬中風之中臟腑范疇,是急性腦出血嚴重的臨床表現。腦出血患者一旦出現昏迷,死亡率和致殘率則可明顯提高。促進腦出血昏迷患者的蘇醒,對治療腦出血病有重要意義。醒腦靜注射液為中藥復方制劑,由人工麝香、冰片、郁金、梔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醒腦開竅之效,可用于氣血逆亂,腦脈瘀阻所致中風昏迷、偏癱口喎。其中麝香氣味芳香,善于走竄,能通諸竅不利,開經絡之壅滯;冰片性涼,長于瀉火毒,散熱結,辛香走竄囑,助麝香以通諸竅,清熱解毒;郁金性苦寒,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化痰開郁,并能協同二藥開竅通絡;梔子性味苦寒,芳香開竅,清熱涼血,清解毒邪,清理三焦,以解由痰瘀熱結所化生的諸毒。藥理實驗表明,醒腦靜注射液能增加大腦血氧供應,改善腦細胞功能,減輕腦水腫及神經細胞損害,明顯縮短昏迷時間[3]。臨床研究表明,醒腦靜注射液可改善腦水腫及增加細胞耐氧能力,其有效成分易于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神經細胞表面,能有效抑制損傷區細胞內鈉、鈣及含水量的增高,清除病灶周圍的自由基,降低腦組織中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減少組織耗氧量和增加耐氧能力,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調節平衡作用[4]。本觀察表明,醒腦靜注射液對急性腦出血昏迷患者療效滿意,并能縮短治療周期,值得臨床應用。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平均有效及顯效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平均有效及顯效時間比較(d,±s)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 別 n 有效時間 顯效時間治療組 13 4.24±0.42△△ 8.52±1.52△△對照組 9 7.35±0.68 11.28±2.52
[1]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醫結合診斷標準 (試行)[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10):948-949.
[2]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分會.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全國第 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全國中醫醫院急診科(室)必備中成藥應用指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9.
[4]張萬增.醒腦靜注射液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1998,5(9):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