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仁,周恒山,王登龍
(江蘇濱海縣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所,江蘇 濱海 224500;濱海港林業站,江蘇 濱海 224545;濱海縣蔡橋多服中心,江蘇 濱海 224531)
濱海縣是江蘇北部的農業大縣,東臨黃海,南接里下河水網區,西面以中山河為界,可謂四周環水,河渠縱橫,不乏水資源。地理位置在北緯33°20′~33°35′,東經119°30′~119°50′交匯區域,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不少于1050mm,平均氣溫在14.5℃,積溫5290℃,無霜期在230d以上;季風明顯,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全縣總落水面積282km2,人口110.5萬人,中心建制鎮15個,城鄉綠化、美化潛力巨大。
鹽膚木又稱五倍子樹、山梧桐、欺樹等,為漆樹科鹽膚木屬落葉小喬木,是我國主要經濟樹種,可用于制藥和工業染料等。在我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區均有分布。亞洲的日本、印度以及中南半島也有分布。
(1)形態特征。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度在2~10m,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有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6對,邊緣有粗鈍鋸齒,背面密被灰褐色毛,葉軸具寬葉狀。小葉多形,呈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2cm,寬3~7cm。圓錐花序寬大,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cm,雌花序較短,苞片披針形,長約1mm,花乳白色,花梗長約1mm,核果球形,略壓扁,徑4~5mm,成熟時紅色,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2)生長習性。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不耐水濕。
濱海縣試種鹽膚木起始于2006年4月,至今7個年頭,初步種植成效明顯。
播種和移栽的土壤條件。選擇立地條件較差的204國道味陽斷公路東側,土質為沙土,土壤肥力差級,有機質含量低于10g/kg,土壤的酸堿度pH值7.5~8.1之間,土壤微生物含量微量,表土持水力差,播種后一個月出苗,發芽率低,出苗量少,幼苗初期生長緩慢。當年生長高度在15cm左右;第二年分床移栽,40cm×60cm株行距,當年地上部分生長慢,正常均高60cm,少數達90cm,集中發育地下部分。次年地上部分生長迅速,1年株高達3.5m以上,且極個別株出現開花結實,其后年生長高度在2m以上,直徑增粗不少于2cm。截至目前,7年生樹高在9m,由此可見,鹽膚木在濱海縣境內生長量達最大化,表現為極其適應試種地立地條件。
鹽膚木具有多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的特點,作為濱海的新資源,在利用上首先突出科學,其次是理性思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深化。
(1)利用觀花觀葉的特征,應用在園林中。葉形奇特,葉軸羽刺,葉緣粗大鈍齒,非常美觀;葉色由綠變黃,最后轉為紅色。圓錐狀花序頂生,花小乳白色,果扁圓形,橘紅色,7~8月開花,10~11月掛果。應用于鎮區綠化。栽植在公園水邊一側,秋景十分迷人,彩林倒映在明麗的池水中,彩色的秋葉、橘果與藍色碧水交相輝映,色彩斑斕;栽在住宅小區行道兩側,秋葉紅時,人臨其境,秋思之心也會駐足。
(2)結合特色經濟,作為藥材資源培育。據研究,鹽膚木莖葉主要用于治療痢疾和腹瀉,在臺灣用于治療內分泌紊亂、風濕、消化器官潰瘍。在傳統中醫臨床應用中,鹽膚木根、莖、葉、皮花和果實均入藥,單獨使用效果很好,內服外用均可,內服煎湯,外用調敷。現代醫藥又發現,鹽膚木根水煎劑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悶、小兒久瀉等,還可培育五倍子蟲癭,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印染、冶金等行業,國內外市場需求巨大。
濱海的臨淮、淤尖區有幾百年的種植藥材歷史,有豐富的種植、加工經驗,且有廣泛的銷售市場,有大量的田間隙地,溝、渠、路、塘、邊緣,且有大批尚待開發的沙堿地,以及無限的地上空間,綜合各方因素,確定在該區試種鹽膚木,作為藥材生產栽培。現在臨淮作四旁樹種栽植,并開始采收藥材,經濟效益是種農作物的3倍以上。
(3)結合林網建設,控制有害昆蟲的繁殖與危害。鹽膚木的化學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萜類、酮類物質,對昆蟲有殺傷作用,鹽膚木對害蟲的控制從3個不同角度進行了調查試驗(表1)。

表1 鹽膚木栽植不同地點,枝、葉蟲口密度調查
根據調查統計結論,試種6年尚未發現鹽膚木有過蟲害發生。
鹽膚木同楊樹混栽,與意楊純林對比調查發現,純楊樹林的危害株數達100%,而有鹽膚木存在的意楊受害株在5%以內。
鹽膚木作為防護林保護棉花的田塊,蟲害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周邊栽鹽膚木的棉田,和栽其他樹種的棉田對比,鹽膚木能使棉鈴蟲的危害程度減輕一半以上。鹽膚木的葉散在棉花株間,效果非常顯著,棉葉幾乎不受危害。此實踐證明鹽膚木種植對植物有害生物控制效果突出。
(4)鹽膚木的葉促進生豬生產的發展。根據安徽大別山區報道,鹽膚木嫩葉既可作為人的蔬菜食用,也可給生豬作為飼料喂養。2011年,正紅鎮幾個養豬專業戶飼養母豬把鹽膚木作為青飼料試用,結果不僅解決了生豬青料,緩解了水稻地區豬粗料缺乏的問題,還大大降低了生豬疾病的發病率,豬用此作飼料幾乎沒有腸道方面的疾病發生,生出的小豬也非常健康,這一效果正引起養豬戶們對栽種鹽膚木的濃厚興趣。
濱海地區試種鹽膚木的情況表明,此樹種非常適應該地區的立地條件,且資源利用發展潛力巨大。但目前在推廣栽種過程受到一些問題的制約。
(1)對新資源的利用比較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對鹽膚木蟲癭“五倍子”的培養尚無技術,用鹽膚木種子特制高質食用油,還停留在口頭上,深度利用急待開發。
(2)該樹種的優越性社會認知缺乏。新樹種的推廣,需要做大量的宣傳發動工作,需要一種推動力發揮作用,這方面工作有待加強。
(3)新資源生產不足以形成規模效益。在流通上尚不能形成氣候,未形成規模效益,給林農林產品交易帶來一定的困難,發展初期需要政府引導和支持。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趙 軍,崔承杉.國產鹽膚木屬植物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學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