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霍 利
攝影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就是拍照,可是怎樣把一張照片拍好,這其中是有很多奧妙的,絕不僅僅是拿起相機“咔嚓咔嚓”這么簡單,“咔嚓”的快門聲后凝結著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和生活積累。“拍好”的概念絕非我們簡單理解的好看,每一張好照片的背后都有很多的元素在支撐,一張好照片的用光、構圖、曝光控制等技術層面都是為其創(chuàng)意和靈感服務的,而創(chuàng)意和靈感的來源則是前面我們提到的關于美學的修養(yǎng)問題。法國偉大雕塑家羅丹說得好:“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美的發(fā)現(xiàn)”。這句話在攝影實踐中已經(jīng)被無數(shù)次的證實,面對同一片景物,面對同一個主體,面對同一個場景,有的人拍出的照片讓人驚艷,或者充滿人文關懷的氣息,但有的人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怎樣表現(xiàn)。這里的關鍵并不是你沒有見到,而是你缺乏美的修養(yǎng),結果對美也就視而不見。
攝影藝術是借助光影的變化在二維平面上記錄真實的視覺形象,通過形象來傳達作者的情感、體驗、理念、想象等。在文藝美學中,意境是一個標志藝術本體的審美范疇。審美意境的生成歷史標示出中國藝術精神中審美意識的自覺。藝術實踐的結果證實了:繪畫、攝影等造型藝術可以創(chuàng)造意境,音樂、舞蹈等抒情藝術也可以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作為藝術本體,已經(jīng)深入各門藝術中,成為各種藝術的一種內在結構和意蘊[1]。各藝術門類都有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審美規(guī)律。各藝術門類要根據(jù)自己的特征和情況來營造意境。攝影作為一個藝術門類,誕生至今才150多年,源自于西方,并且是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為基礎,發(fā)展到現(xiàn)在門類眾多,新聞攝影、商業(yè)攝影、生態(tài)攝影、特殊攝影、藝術攝影等。雖然屬于同一門類,而且都是以相機為創(chuàng)作工具來反映生活。但體裁不同、用途不同、社會價值也不相同,在攝影的眾多分類中。藝術攝影是最適合于表現(xiàn)意境的。而所謂“藝術攝影”,是指那些傾注著主體情感意蘊,并運用藝術思維,創(chuàng)造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的攝影,諸如抒情性的風景攝影,哲理性的小品攝影,寓意性的社會生活攝影,以及某些創(chuàng)意性的接近實用藝術的攝影等。下面我將就風光攝影與廣告攝影為例來談一談攝影技術與意境的營造。
在中國的攝影界中,風光攝影一直占據(jù)這非常大的比重,這與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繪畫是緊密相關的,可以說中國的山水畫是中國風光攝影的藝術基礎,中國山水畫與中國的風光攝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風光攝影所體現(xiàn)出的意境通常是通過中國畫的氣勢與韻味來營造的,中國畫的用墨濃淡,筆觸的粗細交錯,營造的中國畫的意境在攝影中就體現(xiàn)為光影的交織。拍攝一張好的風光照片需要攝影師綜合各種技巧和表現(xiàn)手段來實現(xiàn)。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構圖,構圖即畫面的選擇。在畫面的選取上畫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得益于他們手中的工具—畫筆,畫筆是受它的使用者即畫家操縱的,他們在面對風景作畫的時候可以進行隨意的取舍,在景物主體的選擇上具有充分的自由。這種自由是不屬于攝影師的,因為景物是死的,所見即所得。在構圖上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想要取得較滿意的構圖就要從主體景物的選擇、光線等方面進行調整。在構圖的一般規(guī)律中,應當著重處理好疏密、均衡、對比、空間、線條等諸多因素,要善于利用天空、水面、云霧、草地等景物和影調、色調、線條在畫面上處理的疏密關系,主體與陪體的關系,遠與近的關系,在畫面中增強空間感、層次感和節(jié)奏感。如果不進行選擇,畫面會顯得雜亂無章,無法體現(xiàn)風景的原有情致和韻味。
(2)角度,所謂的角度,它包括拍攝方向和高低。不同的角度會產(chǎn)生不同的畫面結構,角度的不同直接導致了畫面中主體的位置、主體與陪體的位置關系,遠景與近景關系的改變。其實在風光攝影中角度的選擇是收到非常多的客觀條件的限制的,有時候我們需要借助很多的輔助工具來取得與眾不同的角度,為了一個角度的選擇攝影師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有時候為了等待抓拍到最具造型效果的光線,需要長期的踩點和守候。為了得到一張好角度的照片需要走很多的山路。同一個地點,怎樣能拍出與眾不同而又好看的畫面是每個攝影師所追求的。
(3)藝術效果的選擇。攝影原本是一門技術,只因作者在拍攝過程中為其賦予一定的情感,才成為藝術。所以要使自己的作品達到一定藝術效果和藝術境界,還必須精巧地運用攝影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我們可以利用各種焦距的鏡頭、性能,改變景物的透視關系,或者利用各種輔助設備如濾色鏡、增距鏡、偏光鏡等以及暗房操作,別出心裁地進行各種合理的加工,達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當然所謂“別出心裁”,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以生活的真實為基礎,進行合情合理的加工,從而達到藝術的真實。
中國的風光攝影師在了解并掌握攝影專業(yè)技法的同時也應具備一些基本的藝術修養(yǎng)?!皵z影技術是影視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攝影技術的更新帶來創(chuàng)作理念的變化,新的理念有促使著節(jié)目形態(tài)的變革,藝術與技術相伴而行”[2]這些基本的藝術修養(yǎng)包括:色彩學、繪畫、文學等基本功底。要了解各種顏色的代表意義,冷暖的變化及對比給受眾帶來的心理暗示等。前面我們已經(jīng)提到過中國畫是中國風光攝影的前輩、鼻祖。理所當然的攝影師應該有一定的繪畫常識,構圖是繪畫的重要訓練內容,放射線表現(xiàn)強大的張揚之感;S型流線的輕靈流動與嫵媚;水平顯得端莊穩(wěn)重;垂直線的高峻危聳;斜線對角線的不穩(wěn)定等等。掌握這些知識,在面對千變萬化的景物時,你才能用最好的最合適的構圖去表現(xiàn)“意境”。文學基礎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攝影師要具備的,中國的文字誕生幾千年,各種描繪美景古詩詞不勝枚舉,“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些存在我們腦海中的美麗詩句所表達的意境如果能運用我們手中的相機表現(xiàn)出來無疑就是一幅好照片。
廣告攝影師的思想感情與廣告攝影作品展現(xiàn)的圖形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就是廣告攝影的意境。廣告攝影是信息傳遞的藝術,商品是主體,攝影師的個人思想和情感要隱匿在商品之后,因此廣告攝影中意境的營造更多的是要運用技術手段來展現(xiàn)商品,使其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廣告攝影要通過創(chuàng)造意境推廣商品。例如德芙巧克力的廣告,攝影師運用色彩和綢緞的質感來襯托巧克力爽滑的口感,調動受眾的食欲。服裝的廣告通常會通過凸顯模特的曲線及色彩的變化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我們著重論述廣告攝影中畫面所形成的虛實關系所形成的意境。廣告攝影中商品必然是畫面的實體,實體需要色彩鮮明,傳達商品信息,各種虛體是陪襯,虛體要根據(jù)實體的商品特質來選擇。色彩是最好的突出虛實的工具。影調反差的大小能刺激人的視覺,不同面積比例的影調也可以加強或削弱虛實對比關系。大面積的暗色調中的小面積的亮色調,突出醒目,虛實分明。畫面影調的傾向性影響內容感情色彩的趨向,而廣告攝影畫面中物象虛實關系的對比又可以使這種感情色彩得到不同程度的強化或緩和。冷暖色調的對比也可以作用域畫面的虛實對比。暖色調的景物則比較突出,反之亦然,正所謂“萬綠叢中一點紅”,因色彩對比強烈,面積對比懸殊,使紅色耀眼,紅為實,綠為虛,在這種對比關系中,色調純度越高,虛實關系就越明顯;主次色調的純度低,中間色調豐富,虛實關系則趨于緩和。廣告攝影在創(chuàng)造意境方面有些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為他們可以運用多種造型、攝影手段,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充分發(fā)揮攝影師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意境之美的作品。
在攝影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許多手段可以用來造像,后期技術也越來越豐富,意境是源于生活的,手中的相機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工具,怎樣更好的實現(xiàn)“腦”與“手”的結合,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1]胡經(jīng)之. 文藝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畢根輝. 影視攝影技術.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