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震
(淮南供電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7)
傳統的變電站防汛系統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該系統存在以下弊端:運行管理人員需逐一檢查各變電站水井水位及水泵運轉情況,通過觀察水位進行啟停水泵的操作,耗時較長,生產效率低;運行管理人員不能及時了解水井水位情況以及水泵運轉情況,存在安全隱患。

圖1 傳統防汛工作流程
防汛系統經過技術改造,如圖2所示,通過電子式液位繼電器器實現測量水井水位,通過輔助接點控制水泵運轉,排除多余積水。此系統提高了變電站防汛自動化水平,使變電站防汛排洪能力大幅度加強,但是此系統獨立控制,沒有數據共享,也沒有數據傳輸到后臺,積水情況與水泵運行情況無法確切判斷,一般通過到現場確認,依舊耗費人力物力。

圖2 電子式液位繼電器原理接線圖
由于傳統的變電站存在如上的弊端,本文研究了一種基于電力線載波的在線監測系統,并進行可行性分析。電力線載波模塊使用原有的電源線,省去了布線成本,通過變電站低壓網絡進行數據的傳輸,具有可擴展性強,安裝方便等優點廣泛應用在水泵遠程監控系統。本文選取電力線載波模塊進行信號的傳輸控制,分析幾種基于電力線載波的防汛在線監測系統。
1)就地實現變電站防汛在線監測系統(圖3)

圖3 就地在線監測
該方案從現場采集防汛數據后,通過串口轉換裝置經RS232直接連接到變電站計算機,實現防汛系統的在線監視
2)基于無線組網技術實現變電站防汛在線監測系統Web瀏覽(圖4)

圖4 無線組網在線監測
該方案從現場采集防汛數據后,通過主模塊485通訊接口直接連接到無線裝置模塊,機房服務器端安裝無線接收模塊,接收變電站數據,經過系統軟件將數據收集,分析轉換,實現可視化客戶界面,以網頁瀏覽方式直觀變電站的實時水位和防汛設備的工作狀況。
3)基于局域網技術實現變電站防汛在線監測系統Web瀏覽(圖5)

圖5 局域網組網在線監測
該方案從現場采集防汛數據后,通過協議轉換成IP數據包的形式,經局域網上傳到機房服務器,服務器端通過系統軟件將數據收集,分析轉換,實現方案二的功能。
從經濟性、安全性、適應性等方面綜合考慮,方案三具備一定的優勢,適應于集控站模式下的變電站防汛在線監測。
在選擇基于局域網技術的硬件連接結構的基礎上,圖6給出了一種防汛在線監測系統的設計模型。系統總體結構采用基于 Web的三層瀏覽器/服務器(B/S)結構,在服務器端通過VS.NET系統開發平臺與SQL Server數據庫實現數據的通信、管理與交互功能。系統僅需在服務器端安裝部署,維護簡單,節約成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單點維護,全面升級。

圖6 系統模型
淮南地區建立了變電站防汛在線監測系統,并實現如下功能,如圖7所示。

圖7 系統展示
1)防汛在線監測系統監視電機運轉與水位情況,反映各臺水泵正常/故障工作狀態,在排洪能力不足時發出預警信號。
2)進行數據查詢與統計,直觀顯示給用戶。
3)用戶可使用Web界面進行防汛在線監測系統的訪問、查看。
通過該系統的投入使用,統能自動完成洪水評估,使用圖文界面在汛期指揮抗洪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水情資料,為企業防汛工作決策提供依據;通過數據記錄和分析,合理利用排水設備,實現水泵系統的效益最大化使用,合理安排維修周期,實現節能降耗;能及早發現無人值班變電站低壓交流線路停電和短路故障,間接發出警告,便于及時維修,避免損失擴大;系統提高了抗災能力,減少汛期災害損失,經濟效益不可估量。對于變電站運行維護人員,可以通過圖形界面直觀的觀測到防汛系統運行情況,在汛期極大減少巡視次數,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本文研究了一種基于電力線載波的在線監測系統,并對淮南地區應用的成功案例進行展示,通過應用防汛在線監測系統,不但可以提高變電站運行管理人員的勞動生產率,而且適應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發展,為變電站實現智能化提供基礎。
[1]楊剛. 電力線通信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2]張彥晶.自動化監測系統在上海城市排水防汛管理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 2007,4(33).
[3]安學芬,王軍.防汛監控系統軟件的開發和設計[J].海河水利,2002(5).
[4]高強,童曉陽,劉志剛,等.基于 AJAX的變電站嵌入式Web發布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