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季珍,武峻新,程伯瑛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2)
因生產殼聚糖的原料來源及加工工藝不同,造成殼聚糖規格較多,特性也略有差異[1-6]。因此,本研究在2003—2005年以不同規格及用量的殼聚糖,用乙酸溶液溶解成液劑[7-8]包衣大白菜種子,研究包衣后對大白菜種子出苗率的影響,以便篩選可用殼聚糖及其用量,同時探索包衣種子的工藝條件。
1.1.1 供試種子 太原二青B粒徑等級種子[9]。
1.1.2 器材 燒杯,移液管,種子盒,天平1(分度值:0.01 g),天平 2(分度值:0.01 mg),紙袋,鋁箔袋,白瓷盤等。
1.1.3 供試藥劑 0.074 mm工業級殼聚糖(灰白色,脫乙酰度≥85%,黏度60 mPa·s,水分8.1%,灰分1.2%),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原白色,脫乙酰度≥85%,黏度50 mPa·S,水分7.6%,灰分0.4%),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原白色,脫乙酰度≥95%,黏度 40 mPa·S,水分 7.8%,灰分0.36%),均由濟南海得貝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36%乙酸,蒸餾水。
1.2.1 定性試驗 2003年8月1日,取少量工業級殼聚糖放入燒杯中,再加入少量2%乙酸溶液,以觀察工業級殼聚糖在乙酸溶液中的溶解性、成膜性、包衣性、穩定性,以便為下一步的試驗提供依據。
1.2.2 殼聚糖包衣試驗 每次試驗種液質量比除(4)外均為30∶1,均用1.0%乙酸溶液0.68 mL溶解殼聚糖后包衣種子或直接拌種。每個處理均設4次重復,每個重復種1個小區。播種和出苗調查均參照程伯瑛等[9-11]的方法進行。種子貯藏袋選用紙袋(在科研單位使用)和鋁箔袋(在市場銷售使用)。(1)第1次用工業級殼聚糖。處理1.用工業級殼聚糖3.4 mg;處理2.用工業級殼聚糖6.8 mg;處理3.用工業級殼聚糖10.2 mg。乙酸溶液拌種為對照。各處理于8月9日播種。(2)第2次用工業級殼聚糖。方法同(1)。各處理于9月1日播種。(3)第1次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處理1.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3.4 mg;處理2.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6.8 mg;處理3.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10.2 mg;處理4.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13.6 mg。以乙酸溶液拌種為對照。各處理于8月9日播種。(4)第2次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處理1.種液質量比30∶1,用乙酸溶液0.68 mL溶解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6.8 mg;處理2.種液質量比20∶1,用乙酸溶液1.0 mL溶解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10.0 mg;處理3.種液質量比10∶1,用乙酸溶液2.0 mL溶解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20.0 mg。以種液質量比20∶1,用乙酸溶液1.0 mL拌種為對照。各處理于9月12日播種。(5)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處理1.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3.4 mg;處理2.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6.8 mg;處理3.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10.2 mg;處理4.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13.6 mg。以乙酸溶液拌種為對照。各處理于9月1日播種。
1.2.3 操作步驟 按每次試驗要求,用天平1稱種子4~5份,每份20 g。用天平2稱殼聚糖3~4份,放入標有處理號的燒杯中,并往燒杯(含對照)中加入相應量的乙酸溶液,各用小藥勺攪拌15 min。等殼聚糖溶解后,再分別加入種子20 g于燒杯中,用小藥勺輪流攪拌燒杯內的種子,使種子表面呈濕潤狀。過10 min后,種子呈分散狀,放置20 min后,將各燒杯內的包衣種子平攤在標有處理號的白瓷盤內,在室內晾1 h左右,從每個處理的包衣種子中隨機數取400粒,每個小紙袋內裝100粒,共4個小紙袋,為4次重復,田間播種。剩余種子在室內繼續晾4 h后,大致分為2部分,一部分裝入紙袋內,用訂書針封口,另一部分裝入鋁箔袋內,用多功能薄膜封口機封口,在室溫下貯存。1 a后分別開啟紙袋和鋁箔袋取種,田間播種;或取種后再封口后繼續貯存,2 a后再分別開啟紙袋和鋁箔袋取種,田間播種。并分別統計紙袋貯存和鋁箔袋貯存的出苗數(拌種對照除外)。
工業級殼聚糖加入2%乙酸溶液約10 min后,工業級殼聚糖完全溶解,形成黏稠、無色透明狀液體。(1)取少量工業級殼聚糖乙酸溶液,加入些大白菜種子,用小藥勺攪拌,很快種子表面呈濕潤狀,且種子之間相互有些黏連,繼續攪拌5~6 min后,黏連種子則分散開呈單粒狀,約20 min后,將包衣種子倒入白瓷盤內晾干,3 d后包衣種子已干,無異常,在陽光下有光澤。(2)在少量工業級殼聚糖乙酸溶液中,加入自來水,用小藥勺攪拌,工業級殼聚糖乙酸溶液中無分層或沉淀出現,3 d后該溶液仍無混濁或沉淀出現,呈黏稠、無色透明狀液體。(3)將少量工業級殼聚糖乙酸溶液和自來水,分別倒在2塊玻璃上,在自來水中有小氣泡,而在工業級殼聚糖乙酸溶液中沒有小氣泡;3 d后,玻璃上的自來水已干、留下水痕,而玻璃上的工業級殼聚糖乙酸溶液水分蒸發后形成一層膜狀物,可用小刀刮起,不易破碎。說明工業級殼聚糖在乙酸溶液中,有很好的溶解性、成膜性、包衣性、穩定性,可用于大白菜種子包衣。
2.2.1 2003年試驗結果 由表1可知,3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其出苗勢(33.3%~37.3%)和出苗率(43.0%~51.8%)均高于對照的出苗勢(28.5%)和出苗率(40.0%),隨著工業級殼聚糖用量的增加,出苗勢和出苗率均有增加的趨勢,其中,處理3表現最好。播后土壤濕度雖偏高,但種子包衣后,提高了種子的抗逆性。因害蟲咬苗,不能按規定天數調查出苗數,故各處理的幼苗數均偏低。

表1 2003—2004年第1次工業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出苗調查
2.2.2 2004年試驗結果 由表1可知,(1)紙袋貯存1 a后,只有處理1的出苗勢(63.0%)和出苗率(64.0%)高于對照的出苗勢(57.3%)和出苗率(61.5%),而處理2的出苗勢(57.0%)和出苗率(61.5%)與對照的出苗勢和出苗率相近,說明低用量的工業級殼聚糖包衣種子的出苗效果較好。隨著工業級殼聚糖用量增加,包衣種子的出苗勢和出苗率又呈下降趨勢,這與2003年的結果不同。(2)鋁箔袋貯存1 a后,各處理的包衣種子出苗勢(40.5%~48.5%)和出苗率(44.3%~49.5%)均低于對照的出苗勢(50.0%)和出苗率(52.0%)。播后7 d的出苗數,紙袋貯存為724株,鋁箔袋貯存為556株,紙袋貯存效果優于鋁箔袋貯存。
2 a的試驗表明,包衣種子的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經貯存后,工業級殼聚糖用量與其包衣種子出苗數之間的關系不穩定。
2.3.1 2003年試驗結果 由表2可知,3個處理的包衣種子的出苗勢(29.3%~32.8%)均低于對照(39.8%);從出苗率來看,只有處理 1(56.8%)高于對照(54.5%),說明低用量的工業級殼聚糖包衣種子,略有提高出苗率的作用,與第1次工業級殼聚糖包衣種子試驗結果不同。

表2 2003—2004年第2次工業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出苗調查
2.3.2 2004年試驗結果 由表2可知,(1)紙袋貯存1 a后,處理1和處理2的出苗勢(31.0%和34.8%)和出苗率(59.8%和65.6%)均高于對照的出苗勢(26.5%)和出苗率(56.3%),與第1次工業級殼聚糖包衣試驗2004年7月播種的結果相似。(2)鋁箔袋貯存1a后,各處理出苗勢(29.3%~32.5%)均低于對照(33.8%);從出苗率來看,各處理的出苗率(60.0%~67.3%)均高于對照(54.5%);以處理1的出苗率(67.3%)最高,也是低用量的工業級殼聚糖包衣種子,表現較好。播后7 d的出苗數,紙袋貯存為717株,鋁箔袋貯存為752株,鋁箔袋貯存效果略優于紙袋貯存,也與第1次工業級殼聚糖包衣試驗結果不同。
2 a的試驗表明,低用量的工業級殼聚糖用于種子包衣,可提高種子的出苗率,包衣種子的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
2.4.1 2003年試驗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4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其出苗勢(52.5%~58.0%)和出苗率(63.3%~69.5%)均高于對照的出苗勢(51.8%)和出苗率(62.8%)。隨著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用量的增加,出苗勢和出苗率略有增高的趨勢,處理4表現最好。播種后雖土壤濕度偏高,加上害蟲咬苗,但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后,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增加出苗數。包衣種子晾干后,有種子黏連的現象。

表3 2003—2005年第1次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出苗調查
2.4.2 2004年試驗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1)紙袋貯存1 a后,只有處理3的出苗勢(60.0%)和出苗率(63.8%)均高于對照的出苗勢(56.8%)和出苗率(59.5%)。(2)鋁箔袋貯存 1 a后,4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出苗勢(48.3%~56.3%)和出苗率(51.8%~58.8%)均低于對照的出苗勢(60.5%)和出苗率(64.0%),其中,以處理4表現略好。播后7 d的出苗數,紙袋為941株,鋁箔袋為886株,紙袋貯存效果優于鋁箔袋貯存。
2.4.3 2005年試驗結果 由表3可知,(1)紙袋貯存2 a后,4個處理包衣種子出苗勢(41.5%~45.5%)和出苗率(54.8%~55.8%)均低于對照的出苗勢(48.5%)和出苗率(58.8%),其中,以處理3表現略好。(2)鋁箔袋貯存2 a后,4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出苗勢(16.0%~20.0%)和出苗率(22.3%~27.3%)大幅度下降,均明顯低于對照的出苗勢(32.3%)和出苗率(40.0%),并明顯低于同期紙袋貯存的出苗勢和出苗率。播后7 d的出苗數,紙袋貯存為882株,鋁箔袋貯存為388株,紙袋貯存效果優于鋁箔袋貯存。
3 a的試驗表明,20 g種子用6.8~10.2 mg的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因其包衣種子用鋁箔袋貯存2 a后,存在出苗率大幅度下降問題,會給市場銷售帶來一定困難。
2.5.1 2003年試驗結果 從表4可看出,3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其出苗勢(56.5%~60.0%)和出苗率(62.3%~69.0%)均高于對照的出苗勢(54.8%)和出苗率(64.5%),以處理2包衣種子的出苗勢(60.0%)和出苗率(69.0%)最高。播種時,雖土壤濕度偏高(13~18日均降雨),但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增加出苗數。適當增加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用量,對種子安全。同時還可以看出,處理3的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用量是處理1的2.9倍、處理2的2倍,但處理3的出苗勢和出苗率只略高于處理1而低于處理2。

表4 2003—2004年第2次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出苗調查
2.5.2 2004年試驗結果 由表4可知,(1)紙袋貯存1 a后,只有處理2的出苗勢(34.5%)和出苗率(50.3%)高于對照的出苗勢(30.8%)和出苗率(49.0%)。(2)鋁箔袋貯存1 a后,只有處理1的出苗勢(36.3%)和出苗率(53.0%)高于對照的出苗勢(32.3%)和出苗率(48.8%)。播后7 d的出苗數,紙袋貯存為566株,鋁箔袋貯存為567株,紙袋貯存效果與鋁箔袋貯存效果相近。
2 a的試驗表明,20種子用6.8~10.0 mg的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雖增加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用量對幼苗無害,但不能明顯提高出苗率。
2.6.1 2003年試驗結果 由表5可知,4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其出苗勢(51.3%~54.0%)和出苗率(66.5%~69.3%)均高于對照的出苗勢(48.0%)和出苗率(65.8%),以處理1的包衣種子出苗勢最高(54.0%),以處理2的包衣種子出苗率最高(69.3%)。雖土壤濕度偏高(3日降大雨),但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增加出苗數。

表5 2003—2005年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種子出苗調查
2.6.2 2004年試驗結果 由表5可知,(1)紙袋貯存1 a后,播種時氣溫和地溫已降低,特別是重復4的地塊,9:30時,尚不能受到陽光照射,造成出苗勢均偏低;但4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出苗率(50.3%~60.8%)均高于對照的出苗率(49.8%)。(2)鋁箔袋貯存1 a后,只有處理3的出苗率(61.3%)高于對照的出苗率(55.0%)。播后7 d的出苗數,紙袋貯存為886株,鋁箔袋貯存為837株,紙袋貯存效果略優于鋁箔袋貯存。
2.6.3 2005年試驗結果 從表5可以看出,(1)紙袋貯存2 a后,4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出苗勢(11.3%~16.5%)和出苗率(48.3%~52.3%)均低于對照的出苗勢(19.8%)和出苗率(54.8%)。(2)鋁箔袋貯存2 a后,4個處理的包衣種子出苗勢(7.5%~16.3%)和出苗率(39.2%~54.3%)均高于對照的出苗勢(6.5%)和出苗率(37.5%),其中,表現較好的是處理3(出苗勢16.3%,出苗率54.3%)和處理1(出苗勢15.0%,出苗率44.0%)。播后7 d的出苗數,紙袋貯存為588株,鋁箔袋貯存為550株,紙袋貯存效果略優于鋁箔袋貯存。
3 a的試驗表明,20 g種子用3.4~13.6 mg的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和耐貯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由于其包衣種子用鋁箔袋貯存1~2 a后,尚能提高田間出苗效果,可選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
2次試驗的結果表明,20 g種子用3.4~10.2 mg的工業級殼聚糖包衣后播種,當年包衣種子的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并能提高出苗率。但當年出苗率與用量選擇之間存在不確定性;同時,包衣種子貯存后存在出苗效果不穩定問題,給用量及貯存方式的選擇帶來一定困難,故不宜用工業級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
2次試驗的結果表明,20 g種子用6.8~10.2 mg的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后即播種,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因其包衣種子用鋁箔袋貯存2 a后,存在出苗率大幅度下降問題,會給市場銷售帶來一定困難。若需用鋁箔袋貯存包衣種子在1 a以上,也不宜用0.149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增加殼聚糖用量對出苗率影響不大,對苗期及成株期抗病性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
試驗結果表明,20 g種子用3.4~13.6 mg的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后播種,可提高種子的抗逆性和耐貯性,出土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其包衣種子用鋁箔袋貯存1~2 a后尚能提高出苗效果,在市場銷售時可用0.177 mm食品級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
由于用1.0%乙酸溶液溶解殼聚糖后包衣大白菜種子,無法對3種規格殼聚糖的細度進行判定,可初步認為用殼聚糖包衣大白菜種子時,殼聚糖的規格以脫乙酰度≥95%,黏度40 mPa·S,灰分≤0.36%為好。
[1]黃麗萍,劉宗明.甲殼質、殼聚糖在農業上的應用[J].遼寧農業科學,1999(6):18-21.
[2]趙蕾,汪天虹.幾丁質、殼聚糖在植物保護中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植物保護,1999,25(1):43-44.
[3]張敏恒,鄧忠賢,徐江.甲殼質在農業上的開發及應用[J].農藥,2001,40(4):3-5.
[4]覃志英,盛家榮,陳超球.殼聚糖的加工技術及應用[J].農牧產品開發,1999(9):3-5.
[5]郭振楚.甲殼素研究進展[J].日用化學工業,1997(2):29-38.
[6]樊明濤,陳錦屏,姜麗.殼聚糖涂膜對甜椒和黃瓜的貯藏效應[J].中國果品研究,1999(4):12-14.
[7]周公度.化學詞典 [M].北京:志英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797.
[8]王箴.化工詞典 [M].4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1074.
[9]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不同粒徑大白菜種子的部分生物特性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2):120-123.
[10]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大白菜不同粒徑種子水分蒸發動態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9):943-946
[11]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乙酸溶液拌種對大白菜種子出苗影響的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11):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