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歐陽潔 王發財
她叫舒晴,一年前她和大多數人一樣,是一名80后的年輕媽媽;一年之后,她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首位分手師,并將電影《非誠勿擾2》的“離婚典禮”搬入了現實生活中。
不甘平凡,自主創業
和大多數80后女孩一樣,舒晴大學畢業,結婚,生子,一路順利。隨著身邊自主創業的朋友越來越多,舒晴也冒出了一個想法:“我要創業!”
創業做什么?這是舒晴首先考慮的一個問題。某日,舒晴偶然看到了這樣一篇報道:一對80后小夫妻,本來兩人感情很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兩人在一氣之下走進民政局辦理離婚,到了民政局之后,工作人員不但沒有調解,反而只說了兩句話:證件拿來,表格填好。就這樣,這對小夫妻在一時沖動之下,“稀里糊涂”地就離了婚。
看完這篇報道后,舒晴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開始查閱離婚的相關數據,不查不知道,一查著實倒吸了一口冷氣:據中國環球網2010年9月份的統計,北京市是中國離婚率最高的城市,為39%;其次為上海,離婚率為38%;第三位是深圳,離婚率約為36%;第四位是廣州,離婚率為35%;第五位是廈門,離婚率為34%。而且每年都有遞增的趨勢。就這樣,舒晴找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
《非誠勿擾2》帶來的啟發
正當舒晴盤算著自己的“婚姻維護公司”怎么開展、如何運作的時候,恰好《非誠勿擾2》上映了。電影開頭,姚晨和孫紅雷飾演的夫妻舉行的“離婚儀式”讓舒晴眼前一亮。“當時我就想,這個電影的橋段可以搬到現實生活中來啊。我覺得這個‘離婚儀式是一個很好的溝通的形式,可以加到婚姻維護里,世界上有兩個職業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了,第一個是父母,第二個就是夫妻。夫妻雙方在結婚后都有一段磨合期,磨合好了就走下去了,磨合不好就會離婚。不過剛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我跟朋友們說,他們都說我看《非誠勿擾2》入了魔。”舒晴笑道。
雖然大多數人對于舒晴的想法存在質疑,但她身邊還是有人給予鼓勵和支持,例如她的丈夫和幾個非常要好的姐妹。舒晴又考慮到,不能完全照搬《非2》的“離婚儀式”,因為自己辦婚姻維護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勸和”,通過一系列的流程,讓夫妻雙方更加客觀地回顧一下自己的婚姻,之后做出的選擇才是冷靜的、理智的。只有確定兩人實在無法一起生活了,才能和平分手。
創業初期,體驗艱辛
2011年的4月,舒晴去工商局注冊公司時,工作人員告訴舒晴,她要注冊的婚姻公司,在工商局的項目中沒有,“不清楚這公司是干什么的”。舒晴在調查中發現,原來,在南方已經有很多婚姻維護類公司注冊存在了,雖然婚姻維護的市場沒有形成規模,但是在日趨成熟。就這樣,舒晴拿著她的調查結果再一次來到了工商局,經過不懈努力,舒晴終于拿到了營業執照。
拿下營業執照后,舒晴的下一個任務便是尋找辦公地點,她想在民政局附近找個門面,可是要么租金很高,要么位置太偏。與此同時,舒晴還在為另一件事煩惱——尋找婚姻咨詢師。婚姻咨詢需要專業的婚姻咨詢師,而這些婚姻咨詢師從哪里去找,怎么付薪水,都是問題。如果找一批有多年經驗的婚姻咨詢師,首先每個月的薪水舒晴就付不起,而找經驗少的婚姻咨詢師,又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對不起客戶。通常,舒晴都是白天騎車四處轉悠找辦公地點,晚上給各個高校的婚姻研究、心理學的老師打電話,大部分老師都因為薪酬太少或覺得舒晴的公司沒有名氣而拒絕了。
正在舒晴一籌莫展的時候,朋友告訴她可以去河北省婦女兒童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園試一試。在創業孵化園里,舒晴果真找到了比較滿意的辦公場地,而在這里,舒晴也找到了正在接受培訓的婚姻咨詢學員做兼職。
就這樣,舒晴的公司在艱難中“誕生”了。
“好合好散”網
2011年的5月8日,也就是在距拿到營業執照不到一個月的日子,舒晴的好合好散婚姻維護公司正式營業了。“這一個月里,我和合伙人幾乎每天都是不間斷地工作,從早到晚都在策劃、敲定營業方案,找辦公地點,招工作人員。”舒晴說,為了公司可以更好地開拓市場,她還建立了一個網站,叫“好合好散”網,這個網站主要接受一些婚姻咨詢和提供婚姻指導。
網站一經推出,便漸漸地“惹來”當地媒體的關注,不僅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慕名前來咨詢,更是招來了許多以志愿者形式進入公司的婚姻咨詢師。
逐漸地,“好合好散”網每天接受的相關咨詢有了幾十人。舒晴也發現,存在“亞健康”狀態的婚姻并不是少數。而大部分存在這種“亞健康”狀態婚姻的家庭,并不知道有這樣的一家婚姻調解、婚姻維護的機構。而這個網站的推出,正好可以為婚姻維護公司打好前站,做好宣傳。
“離婚儀式”
讓危機夫妻重拾愛情
自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在這短短的三個月中,“好合好散”網已經接受了數以萬計的咨詢,而舒晴的實體公司——好合好散婚姻維護公司,也接下了幾單業務。其中,剛剛接下的一單業務,讓她感慨頗多。
這是一對結婚23年的夫妻,兩人的女兒已22歲了。由于兩個人的性格不合,又加上長期為瑣事磕磕絆絆,終于到了不可調解的地步,兩人都堅持離婚。女兒沒有辦法,通過好合好散網聯系到了舒晴的婚姻維護公司,想為挽救父母的婚姻做最后一點努力。“這兩個人的性格都非常倔強”,舒晴描述道,“一般來說我們會先找來婚姻咨詢師進行面對面調解,但這兩個人當時表現得都非常強硬,一定要離婚,所以調解沒有成功。接下來就進入下一個環節——重走愛情路。”
在“重走愛情路”的這一環節中,舒晴及公司工作人員和攝像師一起陪這對夫妻來到山東省濟寧市,這個他們曾經相識、相戀、一起攜手走過青春歲月的地方。舒晴發現,舊地重游使得兩個人有了些微妙的變化。根據當事人的回憶,舒晴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妻子曾經住過的醫院。醫院還在,雖然經過了幾次翻修,仍然可以看出二十多年前的面貌。也就在這時,舒晴發現,妻子的眼圈有些紅了。妻子回憶說,她得鼻炎住院的時候,他們倆還在談戀愛,丈夫每天騎車單程十八里地,來回三十六里地,風雨無阻堅持看望妻子,這樣持續了有一個多月。這些回憶,讓怒目相對的夫妻眼神中有了柔情。
回去之后,丈夫又找到舒晴,跟她說了一些在他看來妻子做過的比較讓他感動的事,希望舒晴能把這些加到“重走愛情路”里。舒晴找了臺攝像機,讓丈夫對著鏡頭做了敘述,然后會在“離婚儀式”當天播放出來。丈夫對著鏡頭陳述道:年輕的時候,他有哮喘病,晚上咳嗽得睡不了覺,連躺都躺不下去,妻子每夜都會起來照顧他。因為哮喘病患者不能喝酒,而丈夫又嗜酒如命,妻子和丈夫就此事時常爭吵。但是丈夫說,他現在特別感謝妻子,如果不是妻子二十多年來對他的照顧,也許自己不會像現在這樣健康。
舉行“離婚儀式”那天,首先是愛情信物寄存,就是如果有相片、情書等舍不得扔舍不得燒的信物,就寄存在舒晴的公司。接下來播放“重走愛情路”的視頻,讓當事人及其家屬重新回顧他們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讓妻子沒有想到的是,丈夫還特意錄下了一段視頻給她。播放視頻的時候,妻子的眼中充滿了淚光,但也許由于倔強的性格,她硬挺著沒有讓眼淚流下來。播放完視頻后,馬上進入下一個環節:互贈禮物。妻子拿出了一瓶茅臺酒,當場把里面的酒給倒掉,將空瓶子贈給丈夫;而丈夫送給妻子一個精致的小包,這是妻子很早前就想買,卻一直舍不得買的包。贈送完禮物之后,夫妻雙方一起埋葬玫瑰花,象征著埋葬著愛情。當進入最后一個環節,確定離婚意愿的時候,丈夫發生了變化,因為他發現妻子一直在流淚,他說如果妻子能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愿意跟她走下去的。之后夫妻兩人抱頭痛哭。“這個環節是誰都沒有想到的”,舒晴說。離婚儀式沒有“圓滿結束”,但是舒晴的心里是歡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