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穎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莊周在打盹的時候夢見自己肩上生出一對翅膀,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盡情地飛啊、飛啊,覺得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發現自己原來是躺在床上的莊周。那只美麗的蝴蝶的影子還在他的腦海里縈回,于是,他開始懷疑到底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釋》中說,夢是人的潛意識中被壓抑欲望的折射。莊子所處的時代,罪惡之花、苦難之果遍布人間,財富、權勢、野心、貪欲,已成為擋不住的誘惑,恰似潘多拉打開的魔盒。在塵世中爭名奪利的人不會有夢到蝴蝶的雅興,夢蝶昭示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正是為莊子所樂道的。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如那小小的蠶兒,經常陷于一種生存的窒息狀態,或是處于絕望的境地。所以破繭成蝶,是人生的一種境界。能夠破繭成蝶,就會獲得生命的歡愉和快慰,像莊子一樣!
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這是銘刻在希臘圣城德爾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蘇格拉底從這句箴言中看到了神對人的要求,就是人應該知道自己的限度,承認自己在宇宙最高神秘面前是無知的。“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就因為這句話,蘇格拉底被德爾斐神諭稱作全希臘最智慧的人。
世界是相對的
古人很早認識到了世界是相對的。《詩經·曹風·蜉蝣》的“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展示了相對主義的世界。蜉蝣是一種朝生暮死的小蟲子。這位感傷的詩人看來,蜉蝣的朝生暮死與人的“生年不滿百”一樣,都逃不出命運的掌握。
在莊子看來,時間、長短、高低、大小、曲直、是非……都是相對的:有人從《紅樓夢》中看到的是愛情,有人看到的是宮廷秘史,有人看到了儒、道、佛三種思想的沖突。《紅樓夢》是一個完整的客體,每一個讀者所體會的則是其主觀所體會的相對的《紅樓夢》。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對世界的認知與莊子不謀而合,他認為,世界上的事物如同河中的流水一樣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他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中。
相對的世界是令無數人好奇的。有一次,群眾圍住了從德國移居美國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據說,當時全世界只有幾個最高明的科學家能看得懂他的《相對論》著作。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大家說:“比方這么說,你同你最親愛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井底之蛙的悲哀
相對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大特點,這種相對論的好處就是讓我們能認識到,任何時候,自己都可能是沒見過大海的井底之蛙。
“井里的青蛙不能夠和它談論大海,因為它受居住的地方所限制;夏天的昆蟲不能和它談論冬天的冰,因為它被時令所限制;河伯說,我以前就像只井底之蛙,以為自己是最大的,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大海,我還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海神說,你不要羨慕我,海在天地中只不過是個小小的洞而已,整個中國在四海中,也只不過是倉庫里的一粒米而已。”這就是莊子。
世界是無限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無止境的。有一次,一個美國女記者走訪愛因斯坦,問道:“依您看,時間和永恒有什么區別呢?”愛因斯坦答道:“親愛的女士,如果我有時間給您解釋它們之間的區別的話,那么,當您明白的時候,永恒就消失了!”
守住自己的心靈之月
超越時代的智者都認識到了宇宙的無限和神秘,為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身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哪怕你是一株冬日的衰草、一棵草原上孤獨的樹、一個身體殘疾心靈痛苦的人,也要看守住自己的心靈之月,既要認清自己“井底之蛙”的局限,又要有大鵬展翅的宏大胸襟。這樣,很多問題可能就不會像想象的那樣艱難。我們完全可以把生活中的磨難視為電玩游戲的關卡,超越它,這樣苦惱也許就會變為樂趣。 編輯/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