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金
(川南發電公司,四川 瀘州 646007)
某電廠2×330 MW機組翻車機系統由法國PHB公司設計制造,于1990年投入運行。系統有2條微機程控的自動化卸煤作業線。每條卸煤線由重車撥車機、摘鉤平臺、翻車機、稱重裝置、液壓伸縮緩沖止擋器、空車推拉車機、回轉車臺及控制設備組成。每條卸煤作業線的設計卸車能力為每小時25節車皮(即1 250 t/h)。翻車機系統的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圖1為其中的一條卸煤作業線,另一條與此對稱布置。

圖1 翻車機系統平面布置
電廠翻車機系統自投運以來,回轉車臺故障不斷,主要表現為減速機齒輪損壞頻繁,1對齒輪的平均使用壽命僅7天。為解決這一問題,電廠曾采取將減速機傘齒輪傳動改為蝸輪蝸桿傳動、加裝電動插銷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回轉車臺故障率仍高達3~5次/月。
造成回轉車臺減速機齒輪損壞頻繁的主要原因是設計缺陷。由于回轉車臺與翻車機距離太近,當推拉車機推回轉車臺上的空車時,該空車與空車線上已整列的其他空車掛鉤發生撞擊。撞擊產生的反向作用力傳遞到推拉車機上(此時推拉車機正好行走到回轉車臺中間位置),并最終作用在回轉車臺上,使回轉車臺受到一個轉動力矩。而此時車輪驅動電機已被抱剎剎住,車輪要轉動,而電機不能轉,減速機齒輪受交變應力作用,造成驅動減速機齒輪損壞頻繁發生。
為解決上述問題,對翻車機系統進行了改造。
(1)將推拉車機的推車功能分離出來,只保留其拉車功能,同時在空車線外側新增1臺空車調車機,如圖2所示。
(2)采用電動機—減速機—小齒輪與地面齒條嚙合的機械驅動方式,變速由變頻電機加變頻器來實現。
通過上述措施可以避免在回轉車臺上推車,讓空車與空車線上集結的其他空車掛鉤發生撞擊時所產生的反向作用力作用在固定齒軌基礎上,而不是作用在回轉車臺上,從而消除了回轉車臺減速機齒輪所受的交變應力,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圖2 改造后的翻車機系統平面布置
(1)改造后,在翻車機翻卸完畢回轉到零位以前,翻車機系統的運行過程與改造前一致。
(2)待伸縮緩沖止擋器縮至低位以后,推拉車機開始啟動并行走至拉車等待位置,待翻車機回轉到零位且定位銷插入后,重車線上的臂鉤(空車線上的臂鉤已拆除)伸進翻車機里與空車皮掛鉤;推拉車機高速返回,將空車皮牽引到回轉車臺上指定位置,摘鉤,低速回返到起始位置。
(3)在啟動推拉車機的同時啟動空車調車機,將空車皮推出回轉車臺。為避免空車回溜,空車調車機需將空車推過單向止擋器。在推拉車機高速返回的同時,空車調車機快速啟動返回至起始位置。
(4)當推拉車機將空車皮牽引到回轉車臺上指定位置后,楔輪器啟動動作,將空車皮定位在回轉車臺上。待空車調車機回到起始位置后,撥出插銷,回轉車臺旋轉180°,將重車線旋轉到空車線,空車線對準重車線,一個運行周期完成。
電廠翻車機系統在2006年完成上述改造后,經過5年多的實際運行檢驗,成效明顯。回轉車臺減速機齒輪的平均使用壽命由1周提高到半年、甚至1年,故障率由原來的3~5次/月降為1~2次/年,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得到了較大提高。改造后的翻車機系統日卸車數量提高了近1倍,不僅能滿足1990年投產的2×330 MW進口機組的燃煤翻卸需求,而且能滿足2006年投產的2×300 MW國產機組的燃煤翻卸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改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