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鑫
(邁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 610041)
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深入,城市及城郊等地方的寬帶日益成熟,從以前的ADSL逐步演進到FTTH。農村地區基本還沒有有線網絡覆蓋,特別是我國西部的省份。而農業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村的信息化,將寬帶推廣到農村勢在必行。運營商在農村進行寬帶建設,面臨設備和人工成本高、施工難度大、售后維護量大的難題。隨著無線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WLAN技術將為農村寬帶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WLAN產品能否成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無線首選設備,取決于WLAN的技術成熟性和運營商的基站布局。
近幾年無線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最主流的技術有WiMAX、3G及WLAN,這3種技術都能有效解決農村“最后一公里”覆蓋的問題。
在全球很多典型的 “最后一公里”的覆蓋實例中,WiMAX由于國內頻率分配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普及。隨著3G技術特別是WCDMA技術的成熟,一個扇區的帶寬最高可以達到42 Mbit/s,理論上能有效解決農村“最后一公里”覆蓋的問題,但因為實施成本和使用費用等未能被大規模采用。WLAN經過近10年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最早的IEEE 802.11的 2 Mbit/s速率到現在IEEE 802.11ac的超過1 Gbit/s的速率,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就?,F在的智能通信設備(如智能終端、電腦)均嵌入了WLAN模塊。而目前應用最廣泛的IEEE 802.11n 2×2設備,在40 MHz頻率下的理論速率可達到300 Mbit/s,實際速率也超過150 Mbit/s。WLAN在協議演進的同時,設備也在逐步演進,從普通功率的家用路由器到高功率的WLAN AP,再到具有智能算法的WLAN基站,這些設備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成立IEEE 802.11ac工作組(TG),全面轉入下一代高速通信標準的制定工作,目標是帶來吉比特級的無線局域網傳輸速度。IEEE 802.11ac的核心技術主要基于IEEE 802.11a,繼續工作在5.0 GHz頻段上以保證向下的兼容性,新標準的理論傳輸速度最高有望達到1 Gbit/s。該工作組2012年9月在美國圣地亞哥召開會議,完成了Draft 3.0的審核;在2012年11月審核Draft 4.0。芯片廠商 Broadcom、Realtek、Ralink相繼推出了支持IEEE 802.11ac的芯片。根據標準執行的進度和產業發展的情況,筆者預計,2014年、2015年IEEE 802.11ac芯片將會大規模商用?,F階段的WLAN設備仍然以IEEE 802.11n標準為主。
由于農村信息化薄弱,用戶的電腦以臺式機為主,無法有效接入WLAN基站;農村居住分散,距離WLAN基站有一定的距離,最遠達到3 km,因此高功率WLAN CPE(customer-provided equipment)作為農村寬帶建設的關鍵設備被引入。
通過WLAN基站與用戶家庭安裝的WLAN CPE的配合,能為農村用戶解決“最后一公里”的覆蓋問題,但必須具備另外兩個條件:數據回程、WLAN基站設備的架設選址。而運營商的2G/3G基站正好具備這兩個必要條件。成熟的光網絡系統有效地解決了數據回傳問題,而且運營商本身的2G/3G基站亦可作為WLAN基站。典型應用如圖1所示,WLAN CPE作為周邊設備連接到中心點的WLAN基站,用戶可以通過WLAN CPE接入Internet。
近10年WLAN技術不斷更新,IEEE 802.11b最高支持 11 Mbit/s,IEEE 802.11g和 IEEE 802.11a最高支持54 Mbit/s。目前,我國三大運營商已經將標準提升到IEEE 802.11n,并且以 IEEE 802.11n的 2×2為主,最高可以支持300 Mbit/s。

由于運營商的WLAN基站采用IEEE 802.11n設備,為了能夠為用戶提供足夠的帶寬,CPE也應該支持IEEE 802.11n的2×2。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可以選擇工作在2.4 GHz的IEEE 802.11b/g/n設備或工作在5.8 GHz的IEEE 802.11a/n設備。
根據國家無線電委員會頒布的標準,在 2.4 GHz頻段,將頻率范圍2 400~2 483.5 MHz劃分為13個信道,見表1。

表1 2.4 GHz頻段信道配置
2.4 GHz頻段可劃分為13個信道,每個信道帶寬為5 MHz,實際頻譜占用帶寬為22 MHz,如圖2所示。實際建網中進行頻率規劃時,相鄰小區應盡量使用互不交迭的信道以減小干擾,一般選用1、6、11這3個信道。
根據國家無線電委員會頒布的標準,WLAN在5.8 GHz頻段,頻率范圍為 5 725~5 850 MHz,其頻段信道配置見表2。

表2 5.8 GHz頻段信道配置
5.8 GHz頻段可劃分為5個信道,每個信道帶寬為20 MHz。實際建網中進行頻率規劃時,相鄰小區應盡量使用互不交迭的信道以減小干擾,其頻段劃分如圖3所示。

在實際的組網中應該考慮的因素如下。
·抗干擾能力:2.4 GHz的波長較長,繞射能力較5.8 GHz的要好一些。在安裝時,若用戶周邊有一些樹木等遮擋物,2.4 GHz的效果較好。
·環境因素:使用2.4 GHz的設備相對較多,如藍牙、微波爐、無繩電話、游戲機遙控器等,使用環境的干擾較多;5.8 GHz設備的環境干擾較少。
·天線角度:2.4 GHz天線的角度較大,可以設計到水平和垂直角度都能達到60°。安裝時基站和CPE有一定的高度差也不會有影響;5.8 GHz的產品角度小很多,通常只有30°左右,若安裝距離近并且有一定的高度差,用戶感知較差。
·輸出功率:2.4 GHz頻率較低,功率轉換效率高,一般2.4 GHz設備的輸出功率高于5.8 GHz,距離越遠,效果越差。
2.4 GHz設備適合于農村及一些丘陵地帶,一定的遮擋和地勢高低不平對信號也不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5.8 GHz設備適合于城郊結合地區,傳輸距離要求不高,沒有地勢高低的變化。但農村在2.4 GHz設備飽和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環境適當選擇5.8 GHz設備。

CPE部署時需要充分考慮以下功能因素,選擇適合應用的產品。
CPE設備通常具有 “無線轉有線”和 “無線轉無線”(repeater)兩種模式,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進行選擇。無線轉有線模式主要是為了滿足以太網終端設備的接入要求;無線轉無線模式主要是為了滿足無線終端設備的接入要求。
2.3.1 無線轉有線模式
無線轉有線模式用于WLAN基站覆蓋到農村的家庭,然后通過有線接入臺式電腦、IP機頂盒等設備,如圖4所示。

2.3.2 無線轉無線模式
無線轉無線模式用于WLAN基站無線信號覆蓋到農村家庭CPE,CPE再次將無線信號轉出,實現對室內的二次無線覆蓋。在CPE只有一個射頻的情況下,CPE同時工作在客戶端模式和AP模式。CPE用客戶端模式連接WLAN基站,用AP模式實現對室內的無線覆蓋。為了能夠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和及時性,CPE從基站側每接收到一個數據分組都會將無線連接切換到AP側,及時將數據轉發到另外一端,如圖5所示。
這種CPE只有一個射頻模塊,在進行兩側數據轉發時均采用單工模式。CPE將數據收下來之后再進行轉發,這種無線連接的切換將會使CPE有限的帶寬打對折,以至降低整個網絡的效率。
(1)用戶數量限制
WLAN采用的是CSMA/CA競爭方式實現時間資源的競爭。如果多個CPE同時接入基站AP,一旦用戶數量過多,空中接口的搶占、競爭機制將耗費大量的空中時間片,用戶實際可用的時間、帶寬急劇縮短,用戶接入效果將變差。若其中一個用戶的信號質量非常差,以最低速率傳送數據,將嚴重影響整個扇區下的其他所有用戶。通常單個基站AP接入終端的數量為30個,若用戶過多,可以考慮用2.4 GHz和5.8 GHz設備混合組網。
(2)20 MHz和 40 MHz頻寬選擇
對于IEEE 802.11n設備,最高可以支持40 MHz頻寬。若用20 MHz頻寬,2.4 GHz頻段有3個獨立信道;若用40 MHz頻寬,2.4 GHz則只有一個獨立信道。農村CPE對距離有一定要求,40 MHz頻寬極易受到干擾,建議采用20 MHz頻寬的方式,一個基站上由3個扇區組裝,每個扇區覆蓋 120°。
(3)多用戶各自認證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兩個或多個用戶共享一個CPE,需要CPE支持多用戶各自認證,其中最主要的是基于Portal模式的多用戶各自認證。Portal技術能夠較好地解決用戶的認證和計費問題,對 Windows、Andriod、MAC OS等操作系統都能良好地兼容。普通CPE使用透明橋接時,對于基站AP表現的是一個MAC地址,對于多播 IGMP snooping和DCHP snooping等功能無法提供支持。為了保證IGMP snooping和DHCP snooping技術較好地實施,要求CPE對于每個終端都能虛擬出一個MAC地址,在基站的AP上呈現每個終端一個MAC地址的接入方式(區分家庭的每個用戶)。從計費方面考慮,多用戶認證可以有效地避免計費系統的混亂,避免用戶費用的流失。

現在遼寧、四川等一些省份的運營商部署了WLAN CPE實現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家庭用戶的Internet接入。選用的CPE絕大部分是2.4 GHz單模室外型設備,這些設備支持無線和有線方式連接家庭PC。在實際部署中發現使用CPE對WLAN的覆蓋效果有明顯的提升,能夠獲得5~10 dB增益。對于單模CPE使用有線方式連接PC,轉發性能遠比無線方式連接PC高。同時在部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視距內使用定向天線的CPE效果更好,在非視距內使用全向天線能夠獲得更好的覆蓋效果。運營商在后期部署時也考慮引入5.8 GHz的CPE產品。5.8 GHz頻段在部署時能夠獲得5個互不干擾的頻段,因此能夠有效地降低干擾,提升網絡的容量。
隨著WLAN技術的日趨成熟,WLAN覆蓋解決農村互聯網接入“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通過在運營商的基站上進行改造,就可完成WLAN基站的部署,無需額外的基站建設投資。WLAN CPE終端有效地解決了用戶終端的網卡通過無線方式接入Internet的問題。
1 劉乃安.無線局域網原理技術與應用.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2 IEEE 802.11.IEEE 802 Part 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1999
3 IEEE 802.11b.IEEE 802 Part 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Higher-Speed Physical Layer Extension in the 2.4 GHz Band,1999
4 IIEEE 802.11.IEEE 802 Part 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and PhysicalLayer (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 4:Further Higher Data Rate Extension in the 2.4 GHz Band.IEEE Standard,2003
5 GB15629.11-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局域網國家標準,2003
6 董理球.無線局域網的安全技術分析.福建電腦,2007(12)
7 沈德海.校園無線局域網建設方案淺談.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
8 金純.IEEE 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9 方汗.無線局域網組建與應用完全手冊.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0 鐘章隊.無線局域網.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