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 里
空氣清新劑由乙醇、香精、去離子水等成分組成,通過散發香味來掩蓋異味,減輕人們對異味不舒服的感覺,加上價格便宜,使用便捷,成為很多家庭凈化空氣的首選之物,然而,空氣清新劑真的能清新空氣嗎?
如果你在家里或車里用了空氣清新劑,反而會讓室內增加很多微小顆粒物,據調查,空氣清新劑中有超過40%的成分是萜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與空氣中臭氧反應,生成甲醛和粒徑小于0.1微米的超細微粒。
純凈透明謂之“清”,清爽而新鮮為“清新”。可我們生活中、車輛中常用的空氣清新劑根本不“清新”空氣。
有業內人士對包括薰衣草香型、茉莉香型、檸檬香型等15種不同香型的空氣清新劑進行檢測發現,這些空氣清新劑中,有94種不同的化合物,在每種空氣清新劑產品中,萜類化合物的含量都超過40%。萜類化合物本身并沒有問題,可是問題在于,汽車尾氣中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在空氣中發生光化學反應會生成大量臭氧,通過換氣進入室內或車內,會與萜類化合物反應,生成甲醛、直徑在0.1微米或以下的顆粒物(PM0.1)、過氧化物等。而我們平時所說的PM2.5,也就是空氣中直徑在2.5微米或以下的顆粒物。
據專家分析,空氣清新劑雖能明顯掩蓋惡臭,卻無法祛除空氣中的惡臭物質,有的甚至會產生二次污染。空氣清新劑通常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氣態空氣清新劑中的空氣負離子和臭氧本身就是空氣污染物;而用香料與酒精等有機溶劑混合制成的液態空氣清新劑,在噴灑時形成的大量氣溶膠又會污染空氣質量。

這些二次污染物會讓體質敏感的人嗜睡、刺激過敏、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損害肺部和呼吸道系統的健康。據專家介紹,空氣清新劑的使用,會讓室內空氣中萜類化合物達到每立方米幾十到幾百微克。科學家做過試驗,當剝一個橘子時,有香味的橘子皮會散發出萜類化合物,從測量儀器可以看到,橘子周圍的超細顆粒物會從1000猛增到3萬。
英國一項驚人的研究發現:家中使用噴霧器及空氣清新劑會損害嬰兒及母親的身體健康。長期使用空氣清新劑會令兒童的耳痛及腹瀉頻率增加,而母親則會產生頭痛及抑郁的情況。研究發現,每周使用多次的家庭相比一周才使用一次或一次以下空氣清新劑的家庭,會使嬰兒腹瀉的比例高出32%,明顯的,兒童耳痛的次數有所增加,而嘔吐的次數也略有上升。這與每周使用除臭劑、打磨劑和噴發膠的結果相似。
研究人員建議:空氣清新劑里面的成分含苯,聞多了會致癌,不適合長期處于空氣清新劑的環境。
空氣清新劑中含有人工麝香。人工麝香,顧名思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具有芳香氣味的化合物,在現代生活中十分常見,家里的有殺菌功效的香皂、牙膏、漱口水、洗手液、沐浴露、洗發水、洗面乳、化妝水、剃須膏、除腋臭噴霧、傷口消毒噴霧、洗衣液、醫療器械消毒劑、空氣清新劑等產品中,都可以發現它的身影。
目前,全球范圍內每年大約生產8000噸人造麝香,通過化工等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雖然在日常用品中流失到環境中的人造麝香含量很少,但對土壤和水源都造成嚴重創傷。
在人造麝香家族中,添加了二甲苯的人造麝香對環境的危害尤其明顯,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燒危險,由于其蒸氣比空氣重,燃燒時火焰沿地面擴散,二甲苯不溶于水,因此傾泄入水中后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狀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魚類和水生生物的死亡,長時間依然無法分解,對水環境的影響巨大。雖然二甲苯在早在1979年就被我國列為有害物質,但大約在近五六年空氣污染物中依然有二甲苯的身影。
人造麝香是一個化學物的“團體”稱呼,除了二甲苯,還有一個主要成分是硝基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多數有毒,已經在研究中被證實有致癌的風險。
除此之外,人造麝香中還有一種物質叫做普拉雄酮,在200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限制運動員使用的興奮劑中就有它的身影,這就難怪有一些沐浴液洗發水用過之后真的覺得頭腦清醒了很多。
據了解,人體接觸了過多的人造麝香后,有害物質多集中于人體的脂肪,甚至母乳中也會含有,并會長期滯存于人體組織中,這使得人造麝香的有害成分會隨著生育而延續到下一代。
斯坦福大學Hopkins Marine研究站的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實驗室研究中將人類組織置于人造麝香中,發現高濃度人造麝香會削弱細胞的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