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19歲,他攜帶多幅繪畫作品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舉辦的畫展,畫展結束后,全部畫作分別被巴伐利亞州政府和幾位德國著名收藏家收藏;20歲,他的繪畫作品《紅金系列之北京印象》,在“第五屆中國青少年藝術節”上一舉奪得金獎;21歲,他被中國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并被授予“中國青年藝術家”稱號。然而,他竟是一位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的失聰小伙。他叫叢鳴,廣州美術學院的一名大學生。
一場大病,8個月大的嬰兒遭遇不幸
1989年,叢鳴出生在大連。他的到來給家中帶來了無限歡樂,年輕的父母看著可愛的兒子,心中蕩漾著幸福。然而他們做夢也沒想到,8個月后的一天,一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感冒,徹底改變了叢鳴的命運:無情的醫療事故徹底斬斷了他與有聲世界的聯系。
突如其來的變故,猶如晴天霹靂,瞬間擊毀了父母對他美好未來的一切期望。為了挽救叢鳴的聽力,父母迅速帶著他到大連市各大醫院求治,可每一次都是滿懷希望而去,淚流滿面地帶著失望而歸。盡管如此,他們依然不甘心,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帶著叢鳴奔走于全國各地求醫問藥。然而幾年下來,均被告知無力回天。后來,北京的一位老專家給叢鳴做了仔細檢查后,提醒叢鳴的父母:“孩子現在還小,既然耳朵已經失聰,你們就正視現實吧!不過這樣的孩子,如果早一點進行專業語言培訓,是有希望做到聾而不啞的。你們可千萬別錯過了最佳時機。”聽了老專家的話,叢鳴的父母仿佛看到了曙光,立即返回大連,將叢鳴送到“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接受語言訓練。
康復中心的工作人員看著年幼的叢鳴,告訴叢鳴的父母:“這種訓練是從學漢語拼音發音開始,讓受訓者通過看口型和把小紙條放在嘴唇邊反復感受氣息來練習發音,不但枯燥而且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必須有家長的全力配合才能堅持下來并取得成效。有很多孩子因為上完課回家后,家長沒有時間或足夠的耐心督促、幫助訓練而半途而廢,最終成了聾啞人。”聽了這些話,叢鳴的父母語氣堅定地回答:“我們一定會全力配合,我兒子一定能堅持下去的!”
選擇堅強,失聰男孩重回“有聲世界”
叢鳴自懂事那天起,就在隨父母治病的過程中知道自己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也在父母的引導下逐漸明白,要想和其他小朋友那樣快樂地生活,就得學會說話。于是,他便開始了艱苦的說話訓練,每天忍受著連很多大人都難以忍受的枯燥和痛苦,一遍遍背拼音,一遍遍練發音。初學時,由于發音不清,叢鳴常常引來身邊人異樣的目光,被一些小朋友指指點點,遭到譏笑更是家常便飯。但叢鳴并未因此而退縮,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就把不愉快咽到肚子里接著練,個中滋味只能自己體會。
一次,母親帶著叢鳴到百貨公司買東西。轉了一陣后,母親要去衛生間,就讓叢鳴坐在休息區的椅子上等她。叢鳴就拿出隨身攜帶的拼音卡片練起發音來,練著練著,讀到一個表示動作的詞時,他下意識地一抬胳膊,結果“啪”的一聲打在旁邊座位上一位年輕女子的身上。這位年輕女子不高興地訓斥他:“你這小孩兒,不老老實實坐著,胳膊瞎甩啥呀!”叢鳴看出了她的不悅,嚇得瞪著大眼睛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好在這時母親回到他身邊,了解情況后,趕忙向那位年輕女子道了歉,才算完事。
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叢鳴漸漸達到了自己能看懂別人說話、別人能基本聽清他在說什么的程度,他頑強地一步一步走進了“有聲世界”。就這樣,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叢鳴和正常孩子一樣,背起書包,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熱愛美術,風華少年立志做一名畫家
上學不久,叢鳴喜歡上了美術,看到喜歡的圖畫就臨摹,畫得越來越有模有樣。父母看到他如此喜歡繪畫,而且有一定天賦,便在他7歲那年,帶他找到大連美術教育家徐世政,想拜他為師。徐世政聽了叢鳴的經歷,看了他畫的畫,很受感動,撫摸著他的頭說:“你小小年紀如此有毅力,能練好說話,我相信你也能學好繪畫!”
叢鳴學畫畫非常刻苦,哪天學了新技法,他會練習到很晚。母親看他如此辛苦,常常勸他注意休息,每次他都會一字一頓地告訴母親:“媽媽,不行啊!我的條件和別人不一樣,人家練一個小時,我就得練兩三個小時。只有這樣,才有希望畫得和別人一樣好!”
天道酬勤。這話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經過3年的勤奮努力,叢鳴的繪畫技藝大有長進,在徐世政教的同齡孩子中脫穎而出,他的作品在各類青少年繪畫大賽中頻頻獲獎。徐世政多次感慨地說:“叢鳴是我近年來教的學生中,學習最刻苦,最勤奮,進步最快的一個。” 時光荏苒,叢鳴順利地完成了小學學業。畢業時,由于文化課和繪畫兩方面成績都十分優異,他一舉考上了大連以美術教育為特色而聞名全國的著名中學——大連市第十五中學。
進入中學后,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和年齡的增長,叢鳴逐漸對未來有了清晰的想法,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畫家。為此,他開始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努力嘗試掌握更多的繪畫技藝。油畫在繪畫中是比較難的,16歲那年,叢鳴決定向這一領域進軍。數不清多少個夜晚,夜深人靜時,他依然挑燈苦讀,欣賞、揣摩名家作品;也不知多少個周末,他婉拒同學的邀請,一個人在家里與畫板相伴,一畫就是六七個小時。不到一年時間,叢鳴便掌握了油畫繪畫基礎知識,習作頗得老師賞識。隨后在老師的鼓勵下,他開始著手創作自己的油畫處女作。當時正值夏季,天氣熱得人坐著不動都會一身汗,父母勸叢鳴等天氣涼一涼再畫,叢鳴不肯,對父母說:“我知道你們心疼我,但做事不能等,人總要有一點不怕吃苦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有進步、有發展!”叢鳴一頭扎進沒有空調的房間里畫起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整整14個小時后,他終于完成了油畫處女作《威尼斯水城》。看著剛剛完成的作品,叢鳴臉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然而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因為勞累過度和中暑,叢鳴眼前一黑,一頭栽倒在地。父母聽到屋內一聲悶響,趕緊打開房門,見兒子倒在地上,立即將昏迷中的叢鳴送往醫院。經過緊張搶救,叢鳴轉危為安。
后來,叢鳴精心創作的這幅油畫《威尼斯水城》,在大連市美術大賽中獲得二等獎。時任大連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晁德仁看到這幅作品時,以為是成人所畫,當得知作者剛16歲時,驚喜地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小小年紀就畫得這么大氣,這孩子非常有潛質!”
全面發展,陽光學子茁壯成長
高中畢業后,叢鳴憑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廣州美術學院。他深知自己走到今天不易,步入大學后,學習更加發奮。平日里,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成了他生活的常態;到了周末,他則背起畫板,行走于廣州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之間,采風,積累素材。很快,他的專業課成績走在了同學們的前列,備受老師青睞。大一還沒讀完,在學校安排下,叢鳴攜帶《長城印象》等多幅作品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舉辦的畫展。德國畫家對他的作品給予了極高評價,畫展結束后,《長城印象》被巴伐利亞州政府收藏,其他作品則被德國幾位著名收藏家收藏。一名大一學生的多幅畫作被外國政府機構和收藏家收藏,這在廣州美術學院還是第一次,消息傳回學院,立即引起轟動。而更令大家敬佩的是,多年來,叢鳴無論參加什么樣的比賽或社會活動,從不以殘疾人的身份報名和出席。他說:“我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但我可以選擇積極向上、愉快陽光的生活態度!”
叢鳴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生活中,他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陽光男孩兒,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他參加學校組織的義賣活動,用實際行動幫助弱勢群體;他多次與同學一起到啟智學校探望智障兒童,并捐出自己獲得的部分國家勵志獎學金;2010年,叢鳴成為廣州亞運會志愿者,他和其他志愿者一道,以熱情周到的服務,在亞洲各國運動員和賓客面前展示了中國青年一代的風采……
如今,品學兼優的叢鳴不僅擔任了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生會副主席,而且還榮獲了學院“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分子”、“廣東省優秀團員標兵”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不久前,叢鳴被中國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這對于在校本科生來說實屬罕見。叢鳴成功的秘籍,正是他心中那股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