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美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女性感覺到,無論使用什么樣的化妝品都難以留住姣好容顏。因為皮膚的老化,是隨著機體生理功能衰退而產生的一種特征。機體生理功能旺盛,氣血津液充足,循環暢通,供給皮膚的營養物質豐富,則皮膚細膩潔白,富有彈性。反之,機體生理功能衰退,則氣血津液不足,循環淤滯不暢,新陳代謝失常,肌膚營養缺乏,便會出現松弛、粗糙、皺紋增多、色斑淤積等。
《黃帝內經》的“臟象學說”中,關于美顏的問題就提到要“養于內、美于外”,意思是若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順,精氣不足,陰陽失調,膚色就容易暗沉,易產生色斑及皮膚水腫松弛。中醫認為,肝主疏通及宣泄,功能是疏瀉全身氣、血及津液。若人經常處于壓力、緊張及情緒差的狀態下,就會呈現肝氣郁結,肝氣郁結會產生氣血逆亂及淤滯,膚色便會蠟黃而暗沉。而脾臟之所以影響膚色,則在于脾主統血,也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說是氣血的生化之源,如果飲食失調及心神不寧影響消化功能,就會產生脾虛的現象。至于腎,中醫則認為腎主水,也就是主掌人體全身津液平衡,倘若操勞過度則會虛火上升而郁結不散,使皮膚粗糙暗沉。人體的美麗是建立在臟腑經絡功能正常、氣血津液充足的基礎上的,“氣血之諧,人之悅色”。
美容絕非表面處理就可以實現的,平衡膳食是保持美麗健康的第一步。女性中年以前,要注重補益,益氣養陰,有了健康的內臟,才會有健美的形體;中年以后,要注意幫助機體清除多余的積垢,包括利濕、豁痰、化淤等,因為皮膚是健康的窗口,女性陰氣旺盛,外表方能雍容華美。
伴隨女人一生的經、孕、產、乳不同生理過程,均與氣血息息相關。氣血調養是女人一生的功課,恰到好處的食補可使女性身心健康,皮膚光澤細嫩。
調理血虛:膚色慘白或是萎黃,大多屬于血虛,這類女性平常會覺得很容易疲倦、頭暈,有時也會有心悸。觀察舌苔,會發現苔薄、白,平時的經血顏色比較淡。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可以從補血入手。市場上很容易買到補血的四物:當歸、白芍、川芎、地黃。不過要選擇熟地黃才能補血并讓血產生熱能,同時也可以再加上黃芪或人參幫忙行氣。
調理腎氣不足:膚色暗沉通常都是由于腎氣不足,導致陰液虧損,所以要補腎氣幫助黑色素代謝,讓膚色更粉嫩。腎氣不足,通常是因為太過疲累。中醫認為“勞傷腎氣”,腎氣先天不足要補腎,后天的問題則要健脾來補氣,常用的補腎食物包括黑芝麻糊、桂圓等,藥材則以何首烏最常見。
調理宮寒:臉色鐵青的人膚色其實較白,但也是因為缺乏血氣,而使肌膚白得不太好看。這類女性通常是因為平常吃太多冰冷食物,或是夏天愛待在冷氣房而引起了宮寒。由于火氣不足,就容易怕冷及痛經。需要溫經散寒,改善虛寒體質,膚色才會變得紅潤??捎萌夤?桂枝)、柎子、烏頭、細辛等加以調理,或簡單的食療即飲用熱的生姜紅糖水;也可利用艾葉熏臍,這些均具有溫經散寒的效用。
調理陰血不足:如果皮膚粗糙、臉色不均勻、斑點較多,通常是因為陰血不足、內有燥火而引發皮膚易長贅物,要美白就得從滋陰及清內熱做起。通常,熬夜會引起陰虛火旺,火旺則容易引起牙齦水腫、口干、眼睛酸澀及便秘,也很容易焦慮、失眠。可用薄荷、荷葉及魚腥草等藥材清火,綠豆和仙草也是不錯的選擇,食物則可吃豬肉或鴨肉來補腎陰。
美白是女性永遠不會厭倦的話題,而想要真正達到美白的效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采用科學的保養方法尤為重要。內調外養同時進行,女人方能愈發健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