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迎春
高校,是國家實施高等教育的場所;校名,是一所高校區(qū)別于其他高校的特定符號。1999年,全國高校管理體制實行“共建、調整、合作、合并”的重大改革,各類大中專院校(甚至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和技工學校)開始不斷升格、合并、搬遷,致使目前的普通本科院校數量達到900余所。在這900余所院校中,半數以上的高校改了名,原來具有辦學特色但略顯“土氣”的字眼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科技”“理工”“信息”“財經”等時髦標簽。有的學校甚至幾易其名,這也讓大多數考生和家長一度陷入迷茫。
實事求是地說,改名后的高校多數還是“名副其實”的,也就是說,同學們看見其新名字后,雖然不能立刻“心領神會”,但起碼不至于引起誤會。然而也有一部分高校,由于種種原因,改名后反而模糊了大學實體原有的辦學特色,如果同學們對目前的高校仍簡單地“顧名思義”,填報志愿時可能就會發(fā)生“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的現象。
本期專題,將以近年來更名的公辦本科高校為介紹對象,從兩大塊面入手,為你細致呈現那些更名后的高校實力,令你不再霧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