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點強
伊朗核科學家羅尚1月11日被炸死后,伊朗立即將懷疑的幕后黑手鎖定以色列、美國和英國,但這些國家堅決否認任何相關猜測。英國《每日郵報》說,羅尚之死是伊朗近兩年發生的第五起核科學家遭襲擊事件,而自二戰結束以來,中東國家的國防與核科學家神秘遇害的案件發生過多起,但在大國插手中東局勢的背景下,案情始終撲朔迷離,背后的兇手是誰更是眾說紛紜。
核專家遭暗殺拖累伊拉克核項目
在這些死于非命的中東科學家中,生于埃及的核物理學家葉海亞·米沙德的遭遇最為有名。米沙德是上世紀70年代阿拉伯科學界出類拔萃的人物,盡管他的公開職業是埃及亞歷山大德里亞大學核工程系講師,但他與伊拉克軍方和政府上層人物關系密切,直接參與了當時讓世界矚目的伊拉克核項目。1979年初,米沙德作為伊拉克派出的代表,曾到巴黎驗收法國和伊拉克合作的核項目完成情況。1980年6月7日,米沙德再度視察法國替伊拉克建造反應堆的薩塞勒核工廠。他高興地告訴在場的法國科學家:“我們將改變阿拉伯世界的歷史。”此語一出,震驚四座。國際社會紛紛猜測,伊拉克可能很快就要擁有自己的核武器了。最為震動的是以色列,因為以色列和伊拉克是宿敵,雙方關系一直較為緊張。
1980年6月14日下午,法國巴黎古維翁圣西爾大街子午旅館內。一名清潔女工打掃完她負責樓層的各個房間,只剩下9041房間沒有打掃了。房間門上一直掛著“請勿打擾”的牌子,所以她幾次經過都沒敢進去。一直等到下午2時30分,房間里仍不見動靜,她敲了敲門,里面沒有反應。女清潔工掏出鑰匙,打開房門,映入眼簾的恐怖場面讓她大吃一驚。床邊血泊中躺著一名男子,頭顱已被砸得變了形,整個身體都浸泡在血水之中……她立刻逃了出來并打電話報警。
巴黎警察很快趕到兇殺現場。死者系因頭部遭受重擊致死,死亡時間大約在凌晨4時左右。根據現場判斷,他在被擊斃之前曾進行過反抗。死者的身份得到確認:正是在伊拉克生活和工作的米沙德。調查顯示,米沙德當時是以伊拉克核能源委員會負責人的身份來巴黎,此行目的是專門就供貨問題與法國政府進行談判和簽訂協議。兇殺案發生前一天談判任務已完成,雙方簽署了一項秘密協議。至于殺人動機,警方排除了搶劫殺人的可能,因為米沙德的錢包里有1300法郎并沒有被帶走,而且在床頭柜的抽屜里也發現了更大數量的現金。
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得知米沙德被殺后大怒,聲稱這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幕后暗殺活動。米沙德被殺后,短時間內接連又有兩名伊拉克核科學家遇害。西方媒體紛紛猜測,摩薩德手中掌握著伊拉克核專家的名單,一直圖謀把這些專家干掉,阻止伊拉克的核研發。當時媒體認為,米沙德之死至少會使伊拉克核計劃推遲兩年。但以色列方面一直予以否認,也有媒體懷疑是美國和以色列特工合作所為。不過以色列隨后的行動讓更多人相信它就是暗殺行動的幕后主導。由于米沙德的遇害并未徹底終止伊拉克的核計劃,在法國專家的幫助下,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建設仍在推進,以色列于1981年6月7日出動空軍突襲巴格達,將反應堆和伊拉克的核雄心一同炸為廢墟。
埃及核科學家死于神秘車禍
埃及女核科學家薩莫拉·莫薩也被認為是暗殺的犧牲品,死時年僅35歲。她生于1917年3月3日,一生中贏得很多科研領域的獎項。
1951年莫薩離開埃及到美國圣路易大學從事研究。幾個月后,美國方面要求她留在該大學繼續從事研究,但她拒絕了。莫薩說:“我的祖國埃及在等著我。”就在她返回埃及前的1952年8月5日,莫薩在訪問一家美國核能實驗室后遭遇車禍身亡。美國警察調查發現,當時訪問完成后她本來準備直接返回家中,但途中接到一個莫名其妙的邀請,要求她去參加在加利福尼亞的一項活動,于是莫薩改變行程。在去加利福尼亞的路上,一輛大卡車直接壓毀了她的小汽車,莫薩當場身亡。警方發現所謂參加加利福尼亞活動的邀請根本子虛烏有,而且在大卡車即將碾壓莫薩的小汽車之前,卡車司機成功跳車避險。這些細節使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有計劃的暗殺活動,還有西方媒體猜測摩薩德就是幕后黑手,并且認為一個信猶太教的埃及女侍者拉其婭·伊布拉西姆就是暗殺的主使者。此外,由于暗殺發生在美國,也有人懷疑是美國情報機構和以色列聯合所為。
埃及政府對于莫薩之死深感震驚,更是對這個學術界剛崛起的新銳早逝感到痛惜。1953年埃及軍方授予其榮譽勛章,1981年她被授予代表埃及最高科學藝術獎項的薩達特獎。
除了莫薩外,1967年埃及核科學家薩默爾·納吉布在底特律被暗殺。1989年埃及微波研究科學家賽義德·博德爾在埃及亞歷山大里亞的家中被暗殺。以色列被懷疑是這些暗殺行動的指使者。因為它曾多次就阿拉伯學生學習的專業問題向西方施加壓力,一些西方國家隨后阻止阿拉伯學生(尤其是埃及學生)研究原子能和導彈。2002年美國國務院宣布禁止七個國家(包括四個阿拉伯國家)的留學生參與特定專業領域的研究。
軍火利益讓火炮專家喪命
對于中東阿拉伯國家科學家特別是核科學家接連遭遇神秘暗殺,很多猜測都認為美國和以色列是幕后黑手,因為它們不能容忍“阿拉伯世界獲得核武裝”。2004年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的伊拉克事務研討會上,有伊拉克問題專家稱,自從2003年4月美國軍隊攻入巴格達后,有310多名伊拉克科學家遭到以色列秘密機構的殺害。時任伊拉克駐開羅大使艾哈邁德·阿爾·伊拉克指責,這些有組織的暗殺行動的目的是“清洗伊拉克科學家,以色列認為這些研究危害到它的利益。”
海灣國家巨大軍火利益的紛爭,也是中東的國防技術專家斃命的重要原因。1985年,伊拉克啟動一項旨在制造超級巨炮的“巴比倫計劃”,準備制造一門口徑350毫米的小型“超級火炮”和兩門口徑一米的大型“超級火炮”,可遠距離發射化學、生物彈頭甚至小型人造衛星。主導該工程的是加拿大籍專家布爾,他曾主導開發GC45型155毫米榴彈炮和“巴巴多斯”超級火炮項目,是當時著名的大口徑火炮專家。
1990年3月22日傍晚,布爾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所門前,被刺客從身后用無聲手槍連射5槍,布爾應聲倒在血泊中。沒人聽到響聲,沒人看到兇手,也沒有人宣稱對此事負責。西方輿論認為布爾很可能是英國、美國、南非或伊拉克軍火利益集團的犧牲品。
(烏明子薦自《環球時報》)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