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南
古時春節一到,官員們都紛紛忙碌起來。如在清朝,春節前后皇帝要設宴招待他們及其夫人,要賜給“福”字,賜給“歲歲平安”荷包及其他物品,還要請他們看大戲,以示皇帝的恩德。無論級別高低,古代官員們在春節都要忙著送禮、收禮。熱鬧、祥和的春節氣氛,掩蓋不住一股陳腐的氣息。
唐朝也有春節長假
唐朝的春節假期跟我們一樣,也是7天。你看唐玄宗頒布的紅頭文件《假寧令》:“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意思就是說,春節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里有這么兩個黃金周。
事實上,到了唐朝后期,黃金周有3個,而且小黃金周并不比我們少。《唐會要》第82卷有一段專寫節假調整,說唐德宗貞元年間,把寒食節的假期從3天調整到7天,加上春節7天、冬至7天,剛好3個黃金周。至于小黃金周,簡直多到數不清,中秋節、臘八節、夏至、唐太宗過生日、唐玄宗過生日、唐玄宗他媽過生日、唐玄宗他媽去世……所有這些日子統統放假3天。
唐玄宗怎樣安排春節假期
以唐玄宗開元年間為例:春節前的臘八節有3天假期,從臘月初七開始放假,臘月初九開始上班。初九過完剛要上班,就碰上臘月初十這個“旬休”(唐朝人每工作9天則休息一天,稱為“旬休”),于是繼續休息。旬休完了,臘月十一該上班了吧?不,這天是唐玄宗他媽去世的日子,叫作“大忌日”,大忌日得放假3天,于是放假到臘月十三。臘月十三剛過完,可能是某種原因,又放假一天。然后臘月十五,唐玄宗的某個妃子給他生了一大胖小子,唐玄宗一高興,讓全國人民放假5天。放完這5天假,臘月二十到了,這天又是個“旬休”,于是再放假一天。旬休剛完,臘月二十三祭灶,再放假一天。緊接著立春了,再放假3天。立春假期還沒過完,春節假期已經續上了……
所以白居易寫詩道:“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頻。”這句詩意思是說,我年紀大了,愛休息不愛干活兒了,春節放假很勤,正合我的心意。
送禮的隊伍造成交通堵塞
春節送禮收禮,是古代官場盛行千百年長盛不衰的“潛規則”。下屬給上司送禮之前,先要給上司的“閽者”(看門人)送禮。此話怎講?我們先來聽聽顧炎武講的“門包”的掌故。要進入東漢權臣梁冀豪華、堂皇的府第,得先打通看門人關節,他讓你進,你才能進。而要打通他的關節,就得給他送銀子——“門包”。據說梁府看門人收的銀子不計其數。
明朝周暉《二續金陵瑣事》記載了萬歷年間南京春節送禮的壯觀場面:除夕前一天,周暉外出訪客,至南京內橋,看到中城兵馬司衙門前聚集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每人手捧食盒,竟使道路堵塞。經打聽,原來這些人都是來給中城兵馬司送春節禮物的。
當時的南京設五城兵馬司,每城兵馬司分設正副指揮,掌管本城區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看守囚犯及消防等事項。名為兵馬司,實際不掌兵。衙門不大,正副指揮品級都很低。春節之前,中城兵馬司門前都有這么多送禮的人,其他更大、更熱的衙門,送禮的盛況可以想見。
春節給上司或有關衙門送禮,由暗夜變為朗朗白晝,由地下轉為公開,世風、官場之風的敗壞一至于此!
清朝“公約”為何不管用
清朝康熙時代末,朝廷曾想整頓春節官場陳規陋習,于是訂立一紙“公約”,并要求中央機關每位官員將公約貼在府第大門旁。
據清人金埴《不下帶編》一書記載,康熙五十七年(1719),金埴到北京,見“朝彥群公”(朝廷的俊才,即大臣們),人人都在府第大門的東面粘貼公約一紙,上面書寫的內容均相同。
公告規定:從康熙五十八年元旦起,不賀歲,不祝壽,不拜客。有上門賀歲、祝壽、拜訪者,概不接待,也不回訪。親友有事赴京,前來造訪,概不接待,也不回訪。
朝廷出此公告,讓官員們作為公約,約束其行為,出發點應當說是好的。問題是:誰來監督公約的執行?違反了公約,又當怎樣處置?
紙上規定“不賀歲,不祝壽,不拜客”,實際照樣可以送禮、收禮,照樣可以行賄、受賄,照樣可以拉拉扯扯,甚至結黨營私。要想做違紀違法的事,還怕沒有借口,沒有時間,沒有辦法,沒有機會嗎?
不過,有這樣的公約總比沒有這樣的公約好,起碼說明朝廷極力想約束官員們,防止他們利用年節,做一些違紀違法的事。再說清朝的官員也不會個個都是貪官,總有廉能之人,能照公約約束自己。
要想讓上述公約不成為一紙空文,誠非易事。這要有強有力的監察機關。另外,除了明察,還要暗訪。皇帝手下耳目眾多,可以派一些耳目經常到大臣們的門前轉轉。如有的大臣門前經常車水馬龍,特別是春節期間,來客絡繹不絕,就可以問問他:你都接見了哪些人?談了些什么?皇帝連官員的隱私都能打聽出來,上門送禮的事,還怕打探不到嗎?
李世杰在四川革除春節官場陋風
厭惡春節官場惡俗,并決心加以改革的官員,并非沒有。清代李世杰就是其中之一。只是這樣的官員如鳳毛麟角。據清代昭擅《嘯亭雜錄》一書,李世杰年輕時做過負責治安的巡檢。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李世杰負責給皇帝御船搭跳板。那天剛下過雨,路很滑。乾隆帝上船時,不小心跌了一跤。李世杰反應特快,急急將乾隆帝扶起。總督、巡撫都大為恐慌,命人將李世杰綁起來,請乾隆帝處置。乾隆帝笑著說:“下級官員中居然有這樣的忠愛之人。”立即提拔李世杰任知州。后來李世杰做到四川總督和江南總督。
他任四川總督數年,從未宴請過一個客人。成都將軍到任,按慣例總督要宴請他。李世杰心想,不請,怠慢了這位成都將軍;請,破了自己立的規矩。于是便趁成都將軍家屬抵達成都時,派一位武官送去一只煮乳豬,一只燒羊,并讓這位武官婉告成都將軍:“本想委屈將軍到總督府,適聞將軍眷屬到成都,謹以這兩種食品佐將軍家宴。”
春節前夕,李世杰吩咐廚師做十幾斛(1斛5斗)面餅。春節下屬來拜年時,李世杰派人對他們說:“深知各位勞苦,今用餅慰勞各位。”等他們吃飽,李世杰方出來跟大家相見。禮畢,讓府、廳、州、縣官員就在總督衙署分別拜見其上一級上司。禮畢,李世杰對官員們說:“春節規矩,上司即使不接見下屬,下屬也必須坐著轎子到上司府上。路途遠的,太陽偏西才能回家,白白苦了隨從人員,一點好處也沒有。況且你們都有父母妻子,過年照例得給你們放假,諸位何不早回,讓你們也放假半天。”下屬齊聲說:“是。”
李世杰以身作則,改革四川春節官場陋風,一時頗著成效。那時清王朝還處于上升時期,改革容易入手,也容易見效。若是在晚清,就很難說了。
(趙科薦自《人民論壇》)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