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鋒(1940~1962)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他的一生很短暫,卻助人無數。《雷鋒日記》感動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于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并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
雷鋒已經離開我們整整50年了,可圍繞他的事跡引發的精神生活大討論仍然轟轟烈烈,綿延至今。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雷鋒精神”?我們可以向雷鋒學什么?
今年是雷鋒殉職50周年,讓我們再次閱讀他的感人故事,來緬懷這位英雄。
雷鋒的故事
雷鋒去世后留下了10件特別值得紀念的遺物,每一件遺物的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10件“傳家寶”深刻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含義。
★雷鋒用過的沖鋒槍、手榴彈
雷鋒用過的蘇式沖鋒槍
雷鋒用過的教練彈、彈袋和《解放軍報》聘請雷鋒做通訊員的聘書
參加人民解放軍
1960年1月8日,雷鋒領到了入伍通知書。他決心以實際行動發揚優良傳統。開飯時,他主動給大伙兒讀報,宣傳黨的政策;休息時,他教大家唱歌……入伍以后,他多次立功受獎,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報紙、電臺廣泛宣傳他的事跡,他陸續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于黨,歸于熱情幫助我的同志……”
雷鋒說:“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雨夜送大嫂時穿過的雨衣
助人為樂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里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回來,要到幾千米外的獐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的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他渾身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雷鋒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為戰友和群眾理發的工具、針線包
團結友愛
雷鋒把自己的藏書拿出來供大家學習,被人們稱為“小小的雷鋒圖書館”。他幫助同志學習知識,同班戰友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手把手地教他認字、學算術。同班戰友小周的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后,以小周的名義給小周家里寫了信又寄去10元錢。戰友小韓在夜里出車時,棉褲被硫酸水燒了幾個洞。雷鋒值班回來發現后,把自己帽子上的襯布拆下來洗干凈,一針一針地為小韓補好褲子,輕輕地蓋在他身上。知道這個情況的戰友喬安山告訴小韓說:“為了給你補褲子,雷鋒半宿都沒睡!”
雷鋒說:“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體現雷鋒艱苦奮斗精神的節約箱
可敬的“傻子”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下的200元錢(存折上一共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他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祖國遭遇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雷鋒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鋒說:“凡是腦子里只有人民、沒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榮譽和威信。反之,如果腦子里只有個人、沒有人民的人,他們遲早會被人民唾棄。”
★雷鋒擔任校外輔導員時戴過的紅領巾
孩子們的知心人
雷鋒不僅很愛助人為樂,也很愛和小“紅領巾”們打成一片。
1960年10月以后,雷鋒先后擔任了幾所小學的校外輔導員。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跟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關心小朋友,啟發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了“紅領巾”們的知心好朋友。
雷鋒說:“我覺得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
★雷鋒生前讀過的《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
★雷鋒駕駛過的13號汽車
★雷鋒的挎包和學習用品
“釘子”精神
雷鋒還是個非常熱愛學習的年輕人。由于工作任務重,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常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著,只要一有空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他在日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兒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 善于擠和鉆。”
雷鋒說:“我愿做高山巖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風雨中、艱苦的斗爭中鍛煉自己,不愿在平平靜靜的日子里度過自己的一生。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
因公殉職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細雨霏霏,雷鋒與戰友喬安山準備去洗車。雷鋒下車指揮倒車,車輪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柱,這根木柱打到了雷鋒的右太陽穴上,雷鋒當即昏死過去。由于顱骨損傷嚴重,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因公犧牲,享年22歲!
雷鋒精神代代傳
雖然雷鋒已經離開我們50年了,但 “雷鋒精神”仍然在感動中國,仍然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學習、成長。
“雷鋒傳人”郭明義
他擔任公路管理員15年來,堅持每天提前兩個小時上班,節假日、雙休日不休息,巡查、維護公路里程累計達6萬多千米,為企業創效3 000多萬元;他20年來累計無償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他先后為“希望工程”、困難職工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多元,資助貧困生180多名,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他被譽為新時期的“雷鋒傳人”,他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全國道德模范——郭明義。郭明義說:“雷鋒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選擇,雷鋒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深山信使”王順友
他是雪域高原上一個普通的馬班郵路郵遞員。20年來,他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班郵路上,每年投遞報紙8 000多份、雜志700多份、函件1 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遞準確率達到100%;20年來,他一個人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萬千米,相當于走了21趟二萬五千里長征、繞地球赤道6圈。他是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全國道德模范——王順友。王順友說:“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全國道德模范:他們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是我們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他們以一己之力,為這個社會帶來融化在手心里的溫暖、流淌在身邊的感動。他們像前進路上的明燈,引領這個社會在道德之路上前行。他們,都是“雷鋒精神”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我們怎樣學雷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會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從雷鋒生活的那個年代到現在,社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是有一樣沒有變,那就是雷鋒這個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內涵。如今,大家都在倡導“向雷鋒學習”, “紅粉”們,你們行動起來了嗎?快來曬一曬自己的“向雷鋒學習”的計劃吧!(來稿形式不限)
“雷鋒”周邊
雷鋒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鋒而聞名中華,也成為了雷鋒的象征之一。《大灌籃》中的周杰倫就是戴的雷鋒帽哦!
《雷鋒俠》是2011年推出的一部微電影,講述了清潔工鄭英雄在雷鋒精神感召下,打扮成一個身穿舊軍裝、戴著舊風鏡、披著舊窗簾做的紅斗篷的“雷鋒俠”,穿梭在城市之中,做著一些力所能及、雞毛蒜皮的好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