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準時的校車
去年春季。我到日本一家電子會社(相當于國內的工廠)打工。
餐館的老板叫鈴木,年近四十,有一個名叫櫻井的5歲小女兒。每天早晨8點鐘,由我們中的一位帶著她到離家不遠處的一幢藍房子前等校車。通常當我們剛走到藍房子前,便可看見從不遠處開過來的車身上畫滿咸蛋超人、蠟筆小新等動漫形象的藍、黃雙色中巴校車。
~天早上,我準備像往常一樣送櫻井到藍房子車站時。鈴木的太太鈴木西港接了一個電話:“您好,我是阪本莉捺的媽媽,校車今天會晚到五六分鐘?!睊鞌嚯娫捄螅從疚鞲哿⒓磽芡硪粋€電話,將此消息傳達給了青田的爸爸。
原來。日本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為此,櫻井所在的幼兒園為每條校車線路都安排了一位指導老師,并為每位學生的家長按沿途順序編發了一個編號,同時還為家長發了一本登記有各位學生和家長姓名的通訊錄。遇到晚點等突發情況,哪怕是晚點1分鐘,指導老師都要負責告知1號家長“校車晚點,可以遲些出門等車”,然后由1號家長通知2號,2號再通知3號,依次通知下去。
(作者:周士財 摘自《黨建參考報》)
法國:把醫院送到急救現場
法國急救工作效率之高世界聞名。這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急救體系。與大多數國家急救系統把“第一時間送病人到醫院”作為首要任務不同,法國急救的原則是把醫院送到現場。
在法國。人們需要急救時可以撥打以下4個號碼中任意一個:15是緊急醫療救護中心專線,17是緊急警察呼救中心專線,18是消防急救中心,112是歐洲通用急救呼叫號碼。
緊急醫療救護中心在醫療急救方面起最重要的協調、指揮作用,中心配備有醫生與急救專家,負責收到緊急呼救時對形勢進行判斷,同時協調、派遣急救車輛、急救人員并協調相關的醫院和急救中心的資源。
消防參與急救是法國一大特色。醫療急救消防隊車輛配備有初步的急救設備,隨車除駕駛員外還有至少兩名受過專業訓練的急救人員。通常消防隊員能在3~5分鐘內到達現場,而醫療急救系統救護車需要在5~10分鐘到達現場。
警察急救中心的特長是治安、交通方面的救援,如遇到交通事故,他們一般收到急救信息時先調動警車前往,同時立即聯系消防急救中心與緊急醫療救護中心。
消防急救中心和警察呼救中心派出的急救車一般都是先遣部隊,他們在初步施救時都會和緊急醫療救護中心保持聯系,介紹傷病員的情況。如果情況緊急,傷病員無法運送,則緊急醫療救護中心調派專業醫護人員乘坐載滿急救設備的救護車抵達現場施救,在傷病員情況穩定后,才用車輛甚至直升機等將患者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作者:姚蒙摘自《生命時報》)
英國:高速公路能自動控制“體溫”
寒冷的冬季,高速公路上常常會結上一層冰,司機如果一旦駕駛不慎。就會造成車輪打滑,釀成悲劇。夏天,由于無遮無擋,公路上白花花的太陽則又曬得司機直發暈,也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然而。在英國北愛爾蘭卻有一段可以自己控制“體溫”的高速公路,它能自動做到夏涼冬暖。讓行駛在上面的駕駛者們倍感愉悅和安全。
這段高速路位于北愛爾蘭的西部,據首府貝爾法斯特約150多公里,整段路程約100公里。此時處處冰封,而這段路面上除了有一點潮濕外,非常干凈,沒有一點類似雪塊、冰塊的障礙物,司機高興得吹起了口哨。
原來,這段高速公路的兩旁都設有很多塊太陽能板,同時在路面-的下方有埋有好幾條水管,夏天路面溫度達到35。以上時。太能能板搜集到熱能,將路面下水管里的水燒熱,由于水管是由具有絕緣保溫能力非常好的特殊聚丙烯材料做成的,因此,熱水能恒久保溫,始終高于35攝氏度。
等到了冬天,一旦高速公路的路面溫度低于零下2攝氏度時,水管里的熱水并會在電腦系統的指令下,釋放出熱量,為道路保溫,以保證其不會上凍結冰,車輛不發生打滑。
同樣,當夏天高溫季節來臨時,另一條儲存了冷水的水管則會給道路降溫。使得路面保持潮濕和涼爽,讓行駛在上面的司機倍感涼爽,減少因疲倦而造成的事故。
(作者:牧徐徐摘自《北京青年報》)
美國:幼兒園開“要飯”課
我到美國講學,閑來無事,和美國馬里蘭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兒園的兒子,發現他兒子面黃肌瘦,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杰克在美國屬于中產階層,怎么孩子會面有菜色?
“我在幼兒園里做‘乞丐’?!焙⒆由駳獾卣f,“因為我足夠幸運。這可是抽簽抽出來的。”
原來,幼兒園里正在搞一個為期3天的“要飯”課,旨在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糧食。同情窮人。整個幼兒園里只有幾個孩子擔任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其他孩子都要去扮演乞丐,他們在這3天里得到的食物非常少,而且很粗糙。這些孩子第一次嘗到了挨餓的滋味,老師還在旁邊進行解說:直到現在,美國還有100萬無家可歸者,全世界還有2億人以乞討為生。
“那些窮人很可憐,”杰克的兒子說,“我能夠體會到他們的感受?!?/p>
“好兒子,”杰克輕輕地拍了拍兒子的頭,“這次‘憶苦飯’看來沒白吃。”
杰克認為,3天的饑餓不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損害。而一次這樣的憶苦教育卻會讓孩子得益一生。
杰克的兒子還參加過一個“體驗饑餓”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大家首先進行抽簽,誰抽到的簽上面寫著“15”,就意味著他可以成為占世界總人口15%的富人。吃的飯菜非常豐盛,還有專人服務。如果上面寫著“25”,則意味著他是世界總人口中25%的“溫飽型”,可以吃到分量尚足的米飯、少量魚和豆子。要是抽到“60”,那么他就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窮人”,只能吃少許沒有放油的土豆,而且還得耐心排隊等侯領取。參加完這個活動,杰克的兒子再也不在餐桌上挑三揀四了,能節省的就盡量節省,說是要留給那些還在挨餓的窮人。
(摘自《鳳凰網》)
韓國:男人四十一把火
在韓國首爾地鐵上,如果你想給一個滿臉皺紋的男人讓座,一定要小心,你的好心好意,沒準會惹他非常不快:“我有那么老嗎?”
在韓國,中年男人非常討厭別人說自己老,他們和譚詠麟差不多,喜歡稱自己的心理年齡停留在25歲。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首爾街頭的美容店老板娘們,每天早晨不是被鬧鐘吵醒,而是自己樂醒的。因為只要店門一開,就會有大批衣著光鮮的中年男人,笑吟吟地前來光顧。燙發染發,幾乎是他們的日?;顒?,做面膜、打除皺針,才是值得一說的時尚流行。
要知道,中年男人是韓國社會的高收入群體,他們出手大方,熱愛美容。韓國SBS廣播公司做過一個調查,近六成40歲以上的中年男人,認為自己年輕,近五成50歲以上的中年男人,承認自己非常注重外表和打扮,他們的理由是,這“能讓自己時刻保持年輕和,快樂的心態”。
韓國中年男人是婚外情的主力軍,更是韓國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禍首。韓國人身處儒家文化圈內,同樣信奉“四十不惑”這句老話,用韓語來說,第三個字可以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不”,另一種是“火”,韓國中年男人就此找到借口:“圣人都說了。一到40歲,我們的心里就像火一樣。燃燒著無窮無盡的疑惑和誘惑啊。”
(摘自《讀者中國》)
克羅地亞:有個失戀博物館
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號稱“博物館之都”,市內各種各樣的博物館比比皆是,其中有一家專為失戀者開辦的博物館吸引了不少人。
進入這家特色博物館,玻璃窗內的各色展品讓人眼花繚亂,比如有一名失戀男子捐獻的斧子,這把斧子曾用來剁爛前女友的家具。博物館中最多的是昔日的戀人們用以懷念舊愛的物品,比如戀愛日記本、求愛信、洋娃娃、戀愛照片、訂婚戒指、永遠都不會再響起的手機、空酒瓶、陳舊的湯勺等“戀愛見證”。
最令人有所觸動的是一輛停放在角落的紅色摩托車,這輛摩托車的前主人為了效仿電影《羅馬假日》中的浪漫場景,花了幾年時間修理這輛摩托車。沒想到摩托車修好了,他的感情卻已不在了,心灰意冷的男子把摩托車捐獻給了“失戀博物館”。希望能同大家共同分擔心中的痛楚。
還有一條木制假腿,它是一名上世紀90年代的戰爭老兵捐贈的。他在醫院治療期間同一名護士墜入愛河,但最終兩人卻以分手告終。假腿上刻著這么一句話:“一條假腿的生命遠遠長于一段愛情。”
(作者:童卉欣摘自《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