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包拯鐵面無私,執法如山,雞鳴狗盜之徒敢鍘,貪官污吏敢鍘,皇親國戚也敢鍘。但假如包公再世,還能疾惡如仇,無私無畏,誰都敢鍘么?
在影視戲劇中,包公有很大的獨立執法權,可以依照大宋律法給犯人量刑,該關的關,該鍘的鍘,幾乎看不到權力干預。不知這是當時的實情還是人們的美好愿望,反正是包公的福分。否則,他是唱不了黑臉的。就是在今天,包公要依法鍘人,也不一定鍘得了。
在辦案期間。犯人的家屬和朋友會通過老鄉、戰友、同學以及親戚等各種各樣盤根錯節的關系,找老包說情,打電話的、發短信的、遞紙條的,弄得老包應接不暇,焦頭爛額。這些老字號關系,大都是幾十年的交情,總不能板著黑臉,誰也不理,一句話也不聽吧!
還有,不管包公喜不喜歡吃飯,收不收禮,辦案期間,請吃的、送禮的肯定絡繹不絕,踏玻門檻。有的像蒼蠅,轟都轟不走;有的像強力膠,貼在肉上撕都撕不掉;有的像保鏢,你走到哪他跟到哪。還有的把銀行卡送到辦公室,放進抽屜里,或是趁包公不在家,把東西和卡送到包夫人手里。
依包公的品性,東西要么退掉要么上繳,送禮者很難達到目的。但是,在今天的新形勢下,包公要保持純潔很難。現在的送禮者,他不怕你有多廉潔,就怕你沒愛好。包公很廉潔,可包公也是人,是人就會有愛好,有愛好就可能被摘定。據傳,包公愛好書法。這就是突破口,精明的“攻官者”會送給他玉雕端硯,為他籌辦“包公書法作品展覽”,出版“包公書法作品集”,召開“包公書法作品研討會”。
人能改造環境,環境也能改造人。如果包拯活到今天,他是唱黑臉還是唱紅臉?他的三把鍘刀會不會銹跡斑斑?龍頭鍘、虎頭鍘會不會鎖進倉庫?恐怕會成為歷史之謎。后人不一定再信奉他那“貪者,民之賊也”的名言,他的遺囑“后世子孫仕官。有犯贓者,不得放為本家,死不得葬大墓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也可能會被藏起來,秘不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