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敏
(合肥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61)
我國正處于城鎮化高速發展期,大量的人口擁向城市,城市規模迅速膨脹,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首要任務擺在城市規劃管理者面前。因此,關注城鄉環境、城鎮聯合發展、城鄉互動等已成為共識。近年來,隨著高光譜和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普及,遙感技術為城鄉規劃監測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通過對多時相、多源遙感數據的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圖像處理和影像判讀尋找變化,確定變化圖斑,通過對影像數據、規劃數據的對比分析,確定變化圖斑的范圍、面積、屬性、變化時間點等,并進行統計分析,為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提供客觀、科學的決策依據。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輔助規劃督察工作,主要利用多源、多時相遙感影像進行幾何糾正、配準、融合等預處理,輔助配準城市總體規劃圖,使多源數據統一在相同的坐標系空間,進行變化信息粗提取,采集變化圖斑,疊加城市總體規劃圖,分析得出變化圖斑的規劃用地性質、面積、變化前后幾期用地性質及涉及城市綠線、紫線、黃線和藍線等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的圖斑數量及面積,提交規劃局核對變化圖斑審批情況并上報部稽查辦、對圖斑和審批情況分析提出重要建議。
技術路線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遙感動態監測提取變化圖斑技術路線流程圖
選用遙感影像處理軟件ERDAS的幾何糾正模塊進行糾正,考慮到研究區地勢平坦,高差很小,進行幾何糾正,控制點選擇時遵循均勻分布、特征明顯、足夠數量幾個原則。利用二次多項式模型時至少需要6個控制點,對控制點數據對糾正精度的影響進行了試驗,通過選取不同數量控制點糾正同一景影像,發現控制點數量在9個~15個時,糾正精度較好,且數量適中,可以節省作業時間,當精度要求較高時,可適當增加控制點數量[1]。
將城市總體規劃圖與多期的遙感影像進行幾何配準,使其統一在相同坐標系空間中。
采用PANSHARP融合方法,能夠提高空間分辨率的同時保證色彩不失真,將遙感影像多光譜波段與全色波段進行融合,融合后的影像,更加容易判讀建設用地變化信息。
利用幾何糾正后的多期影像,進行歸一化處理,采用光譜特征變異、圖像差值等計算機自動處理方法突出發生變化的部分,初步提取變化圖斑,在其基礎上,輔助人工目視解譯,在ArcGIS[3]軟件中疊加前后幾個時相的影像提取變化信息、建立圖斑屬性表及進行變化圖斑拓撲處理、與總規圖斑進行疊加分析,得出變化圖斑的規劃用地性質、面積、變化前后幾期用地性質及涉及城市綠線、紫線、黃線和藍線等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的圖斑數量及面積,外業調查整理成果,返回交給內業對解譯的變化圖斑進行修改,形成城市規劃遙感監測分析報告,最后提供規劃局核對變化圖斑審批情況。
以合肥市XX鎮為例,使用了資源二號衛星遙感影像、SPOT5、P5等多源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多時相遙感影像時相分別為2009年1月27號(SPOT5)、2010年4月9日(SPOT5)、2011年4月20日(資源二號)和2011年10月10日(P5),四期衛星遙感數據分辨率分別為 2.5 m、2.5 m、2 m和 2.5 m。選用2009年 IKONOS(1 m)正射影像作為控制資料。幾何糾正和配準時作為參考影像。
城市總規圖,XX鎮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主要以合肥市XX鎮總體規劃圖為參考依據。
經過影像幾何糾正、配準、融合、鑲嵌和裁剪,影像圖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合肥市XX鎮多源、多時相遙感影像分布圖
經2009年1月~2011年10月監測,發現變化圖斑的位置分布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城市有明顯的重點建設區域,其中變化圖斑共57個,面積1.074 2 km2,如圖3所示。
涉及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的變化圖斑,是指變化圖斑用地性質的變化情況涉及城市綠線、紫線、黃線和藍線等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經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監測,發現涉及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變化圖斑共9個,面積 0.147 5 km2。(見表1、2)。

涉及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變化圖斑統計表 表1

圖3 合肥市XX鎮2011年遙感監測變化圖斑位置分布圖

主要涉及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分類情況統計表 表2
(1)涉及城市綠線內容變化圖斑情況
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提取涉及城市綠線內容的變化圖斑7個,面積 0.131 6 km2,分別占全部變化圖斑總數量和總面積的12.28%和12.25%,如表3、圖4所示。

涉及城市綠線內容變化圖斑基本情況統計表 表3

圖4 涉及城市綠線內容變化圖斑示意圖
(2)涉及城市黃線、藍線內容變化圖斑情況
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提取涉及城市黃線、藍線內容的變化圖斑各1個,面積共0.015 9 km2,分別占全部變化圖斑總數量和總面積的3.5%和1.48%,如表4、圖5、圖6所示。

涉及城市黃線、藍線內容變化圖斑基本情況統計表 表4

圖5 涉及城市黃線內容變化圖斑示意圖

圖6 涉及城市藍線內容變化圖斑示意圖
通過對合肥市XX鎮2009年~2011年幾期遙感影像進行城市規劃輔助督察的變化圖斑信息提取,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城市規劃動態監測研究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選取多期遙感影像時,為了突出變化信息,在時間段允許的范圍內,優先考慮不同年代相同月份的影像,非變化地物影像色調一致,方便利用光譜特征變異、圖像差值等計算機自動處理方法粗提取變化明顯的區域[4]。
在進行遙感影像幾何糾正時,本文中研究區地勢起伏小,但在地勢變化明顯的區域,需要結合研究區DEM,進行正射校正,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和影像變形。同時慎重選取控制點,把控制點的實際總均方根誤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否則重新選取,以保證影像正射校正的精度。
內業人工輔助提取多期影像變化圖斑,需對變化圖斑進行拓撲處理,保證圖斑面積統計的準確性,外業調查對變化圖斑進行核實,內外業合作以補充因遙感數據的多時相、多數據源而造成的監測遺漏、增加和減少的圖斑,最后提供規劃局核對變化圖斑審批情況。
對最終的變化圖斑整理入庫,統一管理城市歷年規劃建設變化信息,整合歷史庫及現狀庫數據,可得出城市總體變化趨勢圖。將為城市規劃長遠發展提供建設性數據支撐。
城市規劃動態監測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嚴肅的工作[6]。隨著遙感衛星影像應用普及,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城市規劃動態監測工作,為制止違法違規項目建設、開展調查和執法檢查提供有力依據,維護城市規劃建設與城市良好有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與影響力。
[1]賈永紅.數字圖像處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212~219.
[2]徐青,張艷,耿則勛等.遙感影像融合與分辨率增強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ESRI.中國(北京)有限公司ArcGIS10產品白皮書[R].
[4]邢帥,孫曼,徐青等.變化檢測技術及其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中的應用[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07(24):53~55.
[5]鄭雪玉.淺析遙感技術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應用[J].福建建筑,2010(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