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芬,胡慧英,吳愛琴,羅志玉,王柳娟
(1.桐廬縣第二人民醫院,浙江 桐廬 311519;2.桐廬縣衛生局,浙江 桐廬 311500;3.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桐廬 311500)
區鄉衛生院作為最基層的醫療機構,擔負著為廣大農民群眾防病治病的重任,醫療、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與健康。當前區鄉衛生院的護理工作質量都存在較大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區鄉衛生院服務質量的提高。為了構建規范化的區鄉衛生院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確保護理服務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更好地發揮護理人員在區鄉衛生院醫療、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從而全面發揮區鄉衛生院農村醫療衛生保健網的“網底”功能,根據縣衛生局醫政科安排,由縣護理質控中心牽頭,從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對桐廬縣13家區鄉衛生院的護理質量控制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桐廬縣13家區鄉衛生院。
1.2 方法
1.2.1 調查內容
1.2.1.1 護理人力資源 自制調查表,內容包括護理人員人數、年齡、工作年限、學歷、技術職稱、是否執業護士、職務、編制類型、工作崗位、培訓進修及學歷教育等情況。由衛生院護理負責人完成表格填寫工作。
1.2.1.2 護理質量管理 自行設計護理質量管理現狀調查表,對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內容見表1。對每家衛生院進行護理質量檢查,包括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急救物品及健康教育,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每項100分,≥85分為合格。
1.2.1.3 護理人員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水平對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人員的護理理論知識進行抽考,由課題組人員參考有關文獻[1-3]命題,總分100分,≥60分為合格;護理操作技能抽考項目包括吸氧、靜脈輸液(包括留置針)、簡易呼吸氣囊、洗胃、心肺復蘇、無菌操作技術、吸痰、消毒隔離,評分參照桐廬縣第二人民醫院(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的護理操作評分標準,每項100分,≥80分為合格。
1.2.2 調查方法 由課題組成員發放人力資源調查表和護理質量管理情況調查表,共發放調查表26份,收回26份,有效回收率100%;護理人員護理理論知識書面考核每家衛生院抽考2名,護理操作技能考核每家衛生院抽考1~2名,每名護理人員抽考1項,均由課題組成員負責監考和評分;課題組成員分兩組對每家衛生院進行護理質量管理檢查,每家衛生院檢查3~8項,檢查結束后統一評分。
1.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輸入SPSS 12.0統計軟件,采用百分率。
2.1 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人員人力資源現狀13家區鄉衛生院現有住院床位共216張,其中2家衛生院未設病房。現有護理人員70人,均為女性;年齡20~54歲;學歷:本科4人,大專20人,中專45人,初中1人,在讀大專22人、本科14人;職稱:主管護師20人,護師12人,護士31人,未評定職稱7人;工作年限:護齡:≤5年27人,6~10年8人,11~20年22人,>20年13人;護理人員參加培訓學習情況:參加社區護士培訓29人,急診及院感培訓5人,縣級及以上醫院進修15人;注冊執業護士63人,未獲注冊執業護士7人;正式在編39人,編外13人,合同工18人;13人兼職醫院感染管理、藥房、收費等工作,10人目前在非護理工作崗位。
2.2 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質量管理現狀 見表1。

表1 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質量管理現狀(家,%)
2.3 護理人員護理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考核結果 護理理論知識抽考26人,平均分61.3分,合格19人,合格率73.1%;護理技術操作抽考14人,平均分81.8分,合格10人,合格率71.4%。
2.4 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質量管理檢查結果見表2。

表2 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質量管理檢查結果
3.1 13家區鄉衛生院護理質量控制現狀分析
3.1.1 護理人員資源不足及使用不當 護理人員缺編,除未設病房的2家衛生院外,11家衛生院均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床位與護士比1∶0.4或浙江省護理中心規定的搶救床位與在崗護士數之比1∶2~2.5的編制標準,護理人員的學歷較低,大專及以上學歷僅1/3。調查顯示,在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還有10位護理人員(占1/7)從事非護理工作;7位無注冊護士執業證人員均單獨上崗,未做到依法執業。
3.1.2 護理質量管理不嚴 調查發現區鄉衛生院護理質量管理不健全,僅有23.1%衛生院有較為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及考核機制,76.9%衛生院護士崗位職責不明確,無護理工作計劃、學習計劃,專業知識講座及理論、操作考核未正常開展,只有1家衛生院有護理人員培訓計劃;護士長與護理人員均缺乏護理新知識、新技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13家衛生院均無護理操作流程與質量評價標準,76.9%的衛生院未開展護理質量自查,對存在問題沒有分析。在護理質量檢查中,各家衛生院普遍存在基礎護理不落實、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消毒隔離制度執行不嚴格、急救物品管理不規范、健康教育不到位及應急能力差等問題,護理質量檢查121次、合格95次,合格率78.5%。
3.1.3 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偏差 本次調查中護理理論知識抽考26人,平均分61.3分,合格率73.1%;護理技術操作抽考14人,平均分81.8分,合格率71.4%。提示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偏差,尤為護理理論知識掌握不好,這與護理人員的學歷偏低、參加培訓機會少有關。
3.2 對策
3.2.1 提高基層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加強護理人員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是護理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4]。幫助衛生院制定詳實的護理人員學習、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學習和考試,可由高年資護理人員上課,并選送素質好的護理人員進修學習,學成后以點帶面,帶動護理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在職縣級醫院各級護理人員在晉升職稱前輪流下鄉,既提高廣大護理人員的護理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利于護理人力資源的共享和合理調配;鼓勵衛生院護理人員參加學歷教育,通過函授、自學考試等形式取得大專以上學歷。
3.2.2 加強基層醫院護理質量管理 以《社區護理管理與操作指南》、《浙江省社區護理規范化管理指南》為工作藍本,幫助區鄉衛生院制定護理質量管理目標、工作計劃,制定護士長、護士崗位職責及護理操作流程,積極推行并組織落實,加強基層指導與監督[5,6];幫助成立護理質量控制組織,每1~2月全面質量檢查1次,對存在問題進行反饋、分析、整改,并記錄和總結分析,做好對護理質量控制與持續質量改進;各縣級醫院護理部每半年對對口區鄉衛生院進行全面的護理質量檢查,縣護理質控中心定期對13家區鄉衛生院的護理質量進行抽查,對區鄉衛生院的臨床護理、專業技能進行教、幫、帶[7],并幫助制定改進措施。
3.2.3 取得各級領導支持 取得衛生行政部門及衛生院領導的重視,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滿足國家規定醫療機構床護比例達到1∶0.4的要求;減少護士的非專業工作,真正做到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8],逐步實現以實際工作需要為基礎的護士配置方法,并依法規范護士的執業行為,嚴禁無護士執業證人員單獨頂替上班。提高護士的地位,對合同制護士與在編護士一視同仁,穩定護理隊伍,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確保護理工作順利開展,提高護理質量。
[1]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505.
[2]周秀華.急危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3-171.
[3]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82-372.
[4]王芳,葛學娣,葉志弘,等.護士與患者對護理安全影響因素評價的調查及分析[J].護理與康復,2009,8(9):738.
[5]包家明,胡斌春.社區護理管理規范的構建及運作[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79.
[6]包家明,付偉,陳國玲.浙江省社區護理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5(6):457.
[7]關青,王利群,王軍輝.發揮高年資護士專業價值 注重專業護士培養[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08,29(2):95-97.
[8]戴付敏.護理工作重心轉移中護士時間再分配的困惑與探索[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