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2016年1月1日,全國各地都要按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并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
在2011年12月22日召開的2012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要求有關部門,抓緊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監測指標,盡力選擇合適時機公布。周生賢希望,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做到率先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率先爭取早日和國際接軌,率先使監測結果與人民群眾感受相一致。
《人民日報》
2011年12月21日12點33分,“360安全衛士”官方微博上發出一則緊急通知稱,“今日有黑客在網上公開了CSDN網站用戶數據庫,包括600余萬個明文的注冊郵箱賬號和密碼。CSDN是國內最大的程序員網站,請廣大程序員務必重視并盡快修改密碼,包括CSDN賬號密碼,以及采用相同注冊郵箱和密碼的其他網絡賬號,如郵箱、微博、購物網站、聊天軟件等賬號,以免蒙受盜號損失!”
2011年12月21日下午5點34分,CSDN網站官方發表道歉聲明稱,“尊敬的各位網友,對于CSDN用戶賬號密碼數據庫被泄露一事,經過初步分析,該庫系2009年CSDN作為備份所用,由于未查明原因被泄露,特向所有因此而受到影響的用戶致以深深歉意。目前CSDN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也正在調查相關線索。CSDN現有2000萬注冊用戶的賬號密碼數據庫已經全部采取了密文保護和備份。”官方聲明中未透露被泄露的用戶數量。
鏈接·CSDN網站簡介
中國最大的開發者技術社區。它是集新聞、論壇、群組、Blog、文檔、下載、讀書、Tag、網摘、游戲、視頻、《程序員》等多種項目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IT門戶網站。它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其會員囊括了中國地區90%以上的優秀程序員,在IT技術交流領域位居國內第一位的網站。
《京華時報》
據中國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消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林東昕、王成鋒教授領銜的胰腺癌易感基因研究獲重大突破。
為闡明胰腺癌發生發展的內在原因、尋找早期檢測和診斷的生物標記,林東昕和王成鋒教授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等國內21家單位,在全國16個省市的25家醫院募集了3584例胰腺癌患者和4868例正常對照,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策略,鑒定出5個與胰腺癌相關的新的遺傳區域或易感等位基因。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樣本量最大的有關胰腺癌易感基因的多中心、臨床和基礎相結合的研究。
該研究結果于2011年12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級專業期刊《自然遺傳學》上,是繼2011年我國科學家在食管癌、肺癌和胃癌等實體瘤研究方面取得進展之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林東昕是我國著名的腫瘤病因學研究專家,在胰腺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惡性腫瘤的病因研究方面成果卓著。
王成鋒是我國著名的臨床醫學專家,在腹部腫瘤(胰腺、膽道、胃腸等臟器腫瘤)尤其是胰腺和膽系腫瘤的臨床診治、胰腺癌的診斷治療及相關基礎研究領域享有盛譽。
新華網
2011年12月14~15日,中國科協科普期刊和科技類報紙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培訓交流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徐延豪、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副司長丁以繡、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部長楊文志、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副部長殷皓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學會、地方科協科普部的負責同志,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主辦的科普報刊的負責同志和骨干編輯記者,以及部分特邀科普報刊的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徐延豪代表中國科協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在講話中指出,大眾傳媒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大眾傳媒也是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科技教育、傳播和普及工作的重要平臺和渠道。科普期刊和科技類報紙,是數以萬計的報紙和期刊中,特色最為鮮明的一部分,肩負著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思想、傳播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的艱巨任務和社會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科技的蓬勃發展,科普期刊和報紙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科學素質綱要》頒布以來,科普報刊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載體。
中國科協歷來重視通過報刊開展科普工作。各級科協及其所屬學會積極創辦科普期刊和科技報紙,引導組織科技工作者,面向廣大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和傳播科技信息。在體制改革、整合出版資源、創新傳播渠道等方面,科協系統的很多單位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效果。
中國科協
2011年12月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科技部接見了比爾·蓋茨率領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行。萬鋼部長高度評價了蓋茨先生及其領導的基金會在全球健康、全球發展和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向蓋茨一行介紹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在基礎研究和前沿高技術研究領域,尤其是農業和醫療健康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指出這些成就不僅會造福于13億中國人民,也將對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做出貢獻。萬鋼部長強調,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的合作具有戰略意義,雙方將通過共同支持中國及相關國家的研發機構和高技術企業,推動農業、醫療健康領域的科技進步與成果轉化,開發質量好、價格低的作物品種、生物藥物及疫苗等,并在中國、南亞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將為解決全球糧食安全、環境及衛生等全球性問題,促進人類發展和共同進步作出重要貢獻。他表示支持雙方在目前基礎上,繼續拓寬合作領域,積極探索在其他方面的交流。
《科技日報》
中國科協會員日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2011年12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丁陽等100名科技工作者榮獲本屆青年科技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出席大會。韓啟德在致辭中強調,科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倍加珍惜和愛護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熱情,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奮發有為;倍加珍惜和愛護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形象和學術榮譽,努力推動造就大批德才雙馨的科技創新人才;倍加珍惜和愛護科協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真正把科協組織設成為合格、溫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本屆獲獎者分布在22個省區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年齡最大的45歲,最小的29歲,平均39歲。
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組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組織評選,每兩年評選一次。該獎1987年由錢學森提議設立,歷次獲獎者中先后有40人當選中科院院士,28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30多人擔任大學校長、副校長,80多人擔任科研院所負責人,20多人在國際科技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
《科技日報》
工業和信息化部2011年12月23日發布工信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公告,自2011年12月5日起在我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國家首席獸醫官于康震介紹說,萊克多巴胺屬于“瘦肉精”的一種。“瘦肉精”是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類化合物的俗稱,包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十幾種物質。β-激動劑類化合物大多是醫學臨床普遍使用的平喘類藥物。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學者發現給動物飼喂鹽酸克倫特羅,可以提高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獲得很好經濟效益。由此,美國開始將其用于動物養殖,并逐漸推廣到其他國家。后來發現其毒副作用較大,80年代末歐盟、美國先后公布禁止使用。隨后,美國制藥企業研究出毒性小、代謝快的替代品萊克多巴胺,使用時只要嚴格掌握劑量、執行停藥期規定,幾乎不會在動物體內殘留。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20多個國家先后批準將萊克多巴胺用于生豬養殖。上世紀90年代初,“瘦肉精”傳入我國,1998年廣東省高明市發生首例境內食用含鹽酸克倫特羅豬肺中毒事件,引起了有關方面及社會關注。2002年,農業部會同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規定禁止使用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瘦肉精”類物質。
新華網
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上海發凱化工公司,采用其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APG萬噸級工業化裝置,已穩定運行84天,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000余萬元。
這標志著我國糖基綠色表面活性劑烷基糖苷(APG)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
APG是由葡萄糖和天然脂肪醇一步法制得,是當今全球公認的最安全、綠色、環保的表面活性劑,其優良的安全性、高耐堿性、高活性被業內認為是極具發展前景的新型綠色表面活性劑。
我國的表面活性劑工業起步較晚,在傳統表面活性劑領域我國走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
自“八五”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綠色表面活性劑,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承擔國家攻關任務,成立了課題攻關組。
歷時五年,攻克了兩步法制APG技術。“九五”期間一步制APG列入“九五”攻關項目,在工藝技術層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十五”、“十一五”期間上海發凱化工公司相繼完成了500t/a、3000t/a工業試驗,取得了工業化技術軟件包,為科研成果產業化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以APG、FMEE、MES、油脂乙氧基化物等為標志,我國在綠色表面活性劑研究和工業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此次APG的規模化生產,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糖基綠色表面活性劑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空白,打破了國外公司長期的市場壟斷。
該裝置的建成投產,使上海發凱化工公司成為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APG供應商。
新浪科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12月29日在此間發表了《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對2006年以來中國航天的主要進展與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做了介紹和說明。 白皮書全文近10000字,分為前言、發展宗旨與原則、2006年以來的主要進展、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發展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六個部分。 白皮書表明,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5周年,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以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標志的輝煌成就,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白皮書還描述了未來五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并表示“發展航天事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重道遠”。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