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靖,申婷婷,王海丹
CAI Jing1, SHEN Ting-ting2, WANG Hai-dan1
(1.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北京 100120 ;2.河北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保定 071002)
仿真研究的重點一般是一個系統。為了能科學的研究這個系統,我們必須作出一組關于其如何運作的假設。這些假設通常是系統各部分間的數學關系或邏輯關系,所有的假設構成了一個模型,人們通過這個模型可以了解原始系統的行為方式和特點。
如果組成模型的只是簡單關系,我們可以通過數學方法來獲取所需要的準確信息,而現實生活中多數的系統都很復雜,無法用數學模型來解析求解,它們必須用仿真的方法進行研究。仿真通過在計算機上建立仿真模型,進行仿真實驗,以獲得系統設計所需要的各種信息。
現代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得以依靠仿真技術進行系統驗證,在計算機上構建虛擬生產過程,取代現實中的機械設備和工人,通過模擬仿真估算物流強度、產能產量、生產率、在制品數量等眾多生產中的重要參數,得到設備布局、生產流程和人員配置的最優化模型規劃,以此指導系統設計及生產實際。
本文選用Flexsim仿真軟件進行仿真。
Flexsim通過內部函數構造各種分布,將系統的實時過程通過動畫直觀演示。
對于企業仿真,Flexsim通過比較各功能機構的相互關系,計算物流強度,以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得到最小物流消耗的企業布局。然后模擬每個具體功能機構的機器設備和工人、搬運工具、調度臺等實際設施,輸入統計得到的各種參數(原料到達率、生產率、產品完成率、平均等待時間、緩沖區容量、工人工作效率等),在計算機上用短時間實現對一段較長生產時期的模擬,從而得出最優的機器、工人和搬運工具等設備的數量和位置,以期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得到工廠的實際布局。
以一家企業的自動化倉庫系統的為例,本文對仿真過程簡要介紹,著重對仿真進行分析和提出優化方案。
下面是此倉儲系統的俯視圖。

圖1 自動化倉儲系統的俯視圖
此系統包括:12排立體貨架,6個入庫站臺,6臺堆垛機,12段輸送機,2個穿梭車,2輛叉車,4名搬運工(出入庫兩端各2人)。
入庫流程:在入庫端由人工把產品碼放在托盤上,叉車把托盤置于入庫站臺,堆垛機把托盤送入貨架。
出庫流程:在出庫端由堆垛機把托盤從貨架取出,放在出庫輸送機上,穿梭車將托盤送到出庫站臺,人工卸貨。
產品有兩種,圖1中分別為紅色和藍色。根據實際情況統計,產品1(紅色)產出速率按指數分布,X-Exponential(0,5,1),產品2(藍色)產出速率按指數分布為X-Exponential(0,30,1)。
堆垛機、穿梭車、叉車、工人的速度都按照實際統計把參數設好后,仿真一天的工作量來加以分析,一天按生產9小時計算。
1)產品1一天生產量為1588件,產品2一天生產量為596件。

圖2 兩種產品生產狀態統計圖
結論:產品1產量比產品2大得多,所以此圖容易理解。兩種產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堵塞狀況。
解決辦法:適當增加工人數量。
2)堆垛機6臺。由于產品入庫是6個巷道平均分布的,就以其中1臺來分析,現選取1號堆垛機為例。

圖3 1號堆垛機狀態統計圖
結論:可以清晰的看出1號堆垛機的空閑時間達到75.9%,另其他5臺的空閑率也從71.9%到86.4%不等。說明堆垛機還有很大的潛力,近期不會成為系統的瓶頸。
3)穿梭車2臺。

圖4 2臺穿梭車狀態統計圖
結論:兩臺穿梭車空閑時間都在80%以上,和堆垛機情況相似,還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4)鏈式機12臺。其中出庫端鏈式機近庫端8臺情況接近。遠庫端4臺情況接近。

圖5 出庫端近庫端和遠庫端的鏈式機狀態統計圖
結論:遠庫4臺鏈式機的載貨等待時間比近庫端的要多很多,因為這4臺設備直接關聯人工裝卸操作,裝卸速度比較慢,所以需要載貨等待。而近庫端8臺設備17.3%的載貨等待也是受遠庫端4臺影響,在這4臺設備都在載貨等待的時候,近庫端8臺設備的載貨也不能前進,只能等待。而之前分析的,穿梭車有很大的空閑,也充分說明前8臺的載貨等待不是因為穿梭車,這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5)入庫端搬運工2名。

圖6 入庫端搬運工狀態統計圖
結論:由兩圖可以看出,兩名搬運工也有一半左右的空閑時間。而前面分析的產品產出時發生了堵塞,解決方法是增加工人。看似矛盾,其實不然。產品的等待時間實際是由于出產品速度比較快而造成,正好兩名搬運工同時都在工作。而搬運工空閑的時間兩種產品又都沒有出產品,所以造成這樣一種現象。所以比較好的辦法是能兩種產品錯時生產,調整產品產出的時間點。6)出庫端搬運工2名

圖7 出庫端搬運工狀態統計圖
結論:和上面入庫端的兩名搬運工比較,出庫端的兩名搬運工空閑時間特別少,分別為7.6%和8.8%,這也就說明了出庫端的工作比較多,而出庫端鏈式機的情況也印證了這點。可以看出,出庫端人工裝車為本系統的瓶頸。
解決辦法:增加1到2名搬運工。再進行仿真確定增加的數量。
7)叉車2個

圖8 叉車狀態統計圖
結論:運行良好。但可以考慮撤掉一輛叉車,再做仿真。看看對效率損失有多少,如果不大。可以去掉一輛叉車,可以節約成本。
8)由前面分析得知,入庫時,主要設備大部分時間都是空閑。所以目前設備的能力和速度取決于生產的能力和速度。隨著產量的增加,設備能得到更充分的應用。目前設備完全可以適應生產。出庫時,裝車環節為瓶頸,需要增加搬運工,隨著產量、銷量加大,會越發突出,應該及時解決。
本文舉了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是對目前運行中的物流系統的仿真,對仿真結果的分析的思路做了一個介紹。而這只是對目前物流設備的一個仿真。文中提出了一些解決的辦法,那么具體的量是多少,還要對優化后的系統再進行仿真,
并且不是一遍可以做到最優。這樣就要求我們不斷的仿真,不斷的優化。最后的結果反饋到生產,使實際的生產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1] 寶斯琴塔娜,陳紅霞,姜廣君,周歆華.基于FLEXSIM的流水線生產物流優化,2008.
[2] 張衛德,嚴洪森,徐成.基于flexsim的生產線仿真和應用,2005.
[3] 張歡歡,黃芳,曹衍龍,楊將新,馬彬榮.基于 Flexsim的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的仿真分析,2008.
[4] 李俊,羅呈,熊巍.基于Flexsim軟件的高層貨架入庫策略仿真與比較,2007.
[5] 杰克.R.梅瑞狄斯,小塞繆爾.J.曼特爾,著.鄭晟,楊磊,李兆玉等譯.項目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6] 胡運權,郭耀煌.運籌學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